我個人覺得,如今張作霖能有這般聲譽,全是因為他死的剛剛好。倘若張作霖在皇姑屯並沒有被炸死,那對於東北的命運來説,並非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張作霖之所以可以從一個東北小響馬帶領着他那幫所謂的兄弟,可以做到執掌東北的一代東北王,靠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狡詐機智的頭腦和個人的能力,更多的還有來自日本勢力的扶持。當他將昔日的兄弟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吞併,獨掌奉天大權後就逐漸和日本人靠攏以求更好的發展。等他當上東三省檢閲使以後更是野心勃勃的想要實際控制整個東北,五四運動後日本製造寬城子事件趕走了吉林督軍孟恩遠,張作霖不戰而勝便輕鬆奪取了吉林的政權,然後得以控制黑龍江,成為東北實際的當家人。
從張作霖當上27師師長到實際控制東北不過短短數年時間,倘若沒有日本勢力的大力扶持又怎麼會有後來的東北王張作霖。可如今大家似乎都説張作霖是把日本勢力“忽悠”住了,出爾反爾死不認賬的形式欺騙了日本人,關於這個觀點我實在難以苟同。張作霖雖然是響馬出身,可等他真的坐上東北王的位置時,不僅僅是他那幫兄弟,身邊更是有智囊無數,諸如這種坐擁東北覬覦天下的大軍閥,和覬覦東北已久,謀劃幾十年的日本內閣,他們之間的合作更多的是利益均衡,根本不會存在誰被誰耍的團團轉這一説,這不是過家家,這是動輒多少年積累的利益和關乎不知多少人的身家性命。
因此,日本和張作霖之間,更多的是互相利用,日本人扶持張作霖,張作霖讓日本人在東北謀取利益。就在張作霖完全控制東北的同年,經安奉鐵路到朝鮮半島向日本輸送物資,大米4344噸,木材522480噸,豆油47276噸,石油1611噸。自1906年,日本在大連設立了滿鐵公司,隨後便開始逐漸的侵佔和蠶食東北鐵路以及沿線地區,1919年在遼東半島設立關東廳,負責東北日本勢力範圍內的軍政事務,而且滿鐵、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以及特務警察都是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發展最為迅速。由此可見張作霖時代下的東北正在被日本人迅速的滲透,而且張作霖命喪皇姑屯,更是側面反映出日本在東北的滲透有多厲害。日本覬覦東北幾十年,一個東北的實際掌權人,坐擁幾十萬兵的東北王,在北平猶豫三天秘密反奉,都逃不過日本關東軍的精準謀殺。
張作霖是一介武夫,更是一個手黑心狠的大軍閥,武夫當國,禍亂天下的主兒。我們從皇姑屯事件之前,張作霖最後的那幾年就可以看出一二。
在張作霖完全掌握東北後,就磨刀霍霍的想要入主中原,然後就有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我們大家也很清楚,裝備精良的東北軍卻被吳秀才打得丟盔棄甲,全線潰敗。倘若不是張學良和郭松齡在山海關一帶的大勝,張作霖想要順利返回奉天都是問題。而在這場戰爭之後,張作霖宣佈了東北自治。
可他老張,哪有那麼簡單的就此沉寂。宣佈東北自治後,張作霖一直在積蓄力量,發展經濟,在王永江這位東北財神爺的妙手之下,東北經濟發展迅速。其實當時東北軍的高階將領郭松齡,還有奉天財政部長王永江都是極力反對戰爭的,他們都是想好好的建設東北。可是楊宇霆和張作霖野心勃勃,然後烽煙再起,第二次直奉戰爭拉開帷幕。和第一次直奉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奉軍大勝,這也是歷史上奉軍最為輝煌的時刻,張作霖坐擁半壁江山。
可是好景不長,又或者説這只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首先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郭松齡功高未賞,其次是楊宇霆和常蔭槐先後又將江蘇和安徽兩塊地盤丟掉,這直接體現出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內部矛盾重重。壁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打破的,而奉軍也是這般,在郭松齡去日本考察期間意外得知張作霖打算購買軍火還要和南方軍開內戰時,這個昔日跟隨過孫中山,內心有着清明理想的郭松齡,再也難以和一個窮兵黷武的軍閥一起共事。聯合李景林,馮玉祥,怒而倒戈反奉。
郭松齡的倒戈,可以説是動搖了張作霖在東北統治的根基,更是打破了張作霖在東北走鋼絲一般的平衡均勢。郭松齡手裏的八萬奉軍,是整個奉系中最為精鋭的軍隊,張作霖當時看起來兵多將廣,可真能打得很有限,就這樣張作霖被郭松齡打得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求靠日本關東軍,以簽訂喪權東北主權密約的代價,換取日本人的出兵將郭松齡的反叛平息。
郭松齡的倒戈,打破了張作霖和日本關東軍之間的平衡,張作霖在關東軍那裏留有話柄,後來更是想要出爾反爾卻被關東軍認為張作霖太過飛揚跋扈,為以後命喪皇姑屯埋下了伏筆。除此以外,郭松齡的倒戈也嚴重影響到了張學良,要知道奉軍內部,楊宇霆靠老帥青雲直上,而郭松齡和少帥那是亦師亦友,而他的倒戈,令張學良的一干親信,他以後想要為之重用的陸大派損失慘重,為以後張學良倉促即位,根基不穩埋下伏筆。
兩次直奉戰爭,彰顯出張作霖的勃勃野心。進,逐鹿中原謀取天下;退,東北自治。而就在皇姑屯事變之前,張作霖被蔣閻李等組成的北伐軍打得節節敗退,全面潰敗。所以千萬不要吹噓奉軍的戰力有多強了,連南方革命軍一幫學生兵都打不過。
説完兩次直奉戰爭,我們來説説張作霖中後期所倚重的楊宇霆。
楊宇霆這個人,雖説有能力不假,但是狂妄自大也是真的,張作霖尚在時,便和徐樹錚養私軍騙軍餉,後來被張作霖發現整治了一番。可在奉軍內部,這個鋒芒畢露的楊宇霆,可以説是除了張作霖少有人可以壓制住他。不過這也側面説明,曾經和張作霖一起打天下的那羣老傢伙,張作霖的結義兄弟,確實是沒幾個真的可以用,所以才會讓楊宇霆這個外來户,成了老張的股肱之臣。
張作霖死後,楊宇霆飛揚跋扈,堅決反對張學良的東北易幟,不僅不參加東北易幟的合影留念,更是拒絕在自家公館懸掛青天白日旗。當時楊宇霆的想法就是東北自治,和老張的政治理念也是一致。
而就在張作霖死前的半個月,張作霖先後和日本與日方簽署了延海、洮索兩條鐵路線的合同,後來又由趙鎮以代理簽訂了敦圖、長大兩條路的合同。最後一條吉五線,由張作相來簽約,張作相拒絕,於是張作霖便以這個藉口搪塞日軍説:“吉五線留到罷免張作相後再籤”。
倘若張作霖可以順利返回奉天,無論是他自己的秉性,還是面對南方北伐軍的壓力,還有來自日本內閣的脅迫,就算張作霖知道新滿蒙五路條約太過賣國,可在當時的外憂內患的緊急局面下,張作霖最後也不得不妥協。因為日方曾脅迫張作霖,倘若不合作就幫助蔣介石的軍隊,對此張作霖不得不選擇屈服。
以張作霖窮兵黷武的秉性,又怎會如同張學良一樣東北易幟,實現南北共和,相反他也一定會再去繼積蓄力量和北伐軍再開內戰。又或者媾和日本玩自立,成立獨立王國從而拒絕東北易幟。可這兩種結果,都不如他命喪皇姑屯,張作霖東北易幟消弭內戰南北共和要有利。
倘若,張作霖執意要和積蓄力量再和北伐軍再開內戰,那這一場內戰極有可能是北伐中最為慘烈的一戰,就算北伐軍僥倖一戰而勝,那也會將大量的有生力量消耗在內戰之中。倘若數戰而不勝,南北對峙,那就是最為糟糕的局面。這也是為何日本內閣會繼續扶持張作霖的原因,不僅僅是為眼前的那些利益,更是為了讓中國陷入內耗之中無法掙脱。
倘若,張作霖媾和日本玩自立拒絕東北易幟,那在法理上就缺少了東北屬於中國,這無疑也是更加糟糕的局面。因為在19世界後半期到20世紀的初期,世界上都以國際法和國際公理來維繫世界格局,在裁決國際爭端問題時,以條約均衡體系為一個原理,倘若沒有東北易幟,在法理上就不存在東北屬於中國的邏輯原理,再加上當時的國家並沒有足夠勢力佔領東北,那國際上就不會有人承認東北是中國的領土。這個後果無疑是更為嚴重的。
而日本關東軍以下克上的一次私自行動,打亂了日本內閣的謀劃,張作霖慘死皇姑屯,可這也並非是關東軍的魯莽行為。之所以在此時選擇謀殺張作霖,也是看到此時的奉軍節節敗退,軍心渙散士氣極其低落,秉着趁你病要你命的關東軍此時下手,張作霖突然被謀殺奉軍羣龍無首,到時候日本關東軍出面拉一批打一批恩威並施,全面佔領東北指日可待。
可令關東軍也沒有想到的是,張作霖在皇姑屯重傷回府去世後秘不發喪,大帥府表面上更是有條不紊的運行着,東北大小軍閥擁立少主,直到張學良秘密返回奉天,等新老權力順利交接後才將張作霖的死大白於天下。關東軍並沒有敢此時輕舉妄動,而張學良掌權後立即宣佈東北易幟,同年年底通電全國,不僅消弭了一場內戰,更是令東北在形式上法理上歸屬中國。日軍曾要求東北履行張作霖和日方簽訂的條約,張學良卻以所有文件均在皇姑毀盡為理由拒絕履行,東北易幟後,更是以鐵路問題東北無權過問,將此事踢給了南京政府。這個喪權辱國的合約,因為張作霖的死,變成了一紙空談。而張作霖,也因此成為了拒絕和日本人合作,最後慘死日軍之手的愛國軍閥,譽滿天下。
可是活在夾縫裏的東北,一方面是野心勃勃覬覦已久的日本關東軍,一方面又想借外敵消內患的老蔣,再加上張學良畢竟年輕手腕和能力又不如他爹那般老辣,這支曾經虎嘯中原的東北虎,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但僅憑東北易幟,張漢卿就足以擔得起民族英雄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