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8月28日電(記者 張偉)8月28日,貴陽信息科技學院分別與菲律賓安吉爾斯大學、馬來西亞管理與科學大學、泰國西北大學、東帝汶國立大學在“企業辦學:產學研融合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論壇”上舉行MOU(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旨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寬高校國際視野,進一步探討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開啓校際間國際交流新渠道。
作為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期系列活動之一,“企業辦學:產學研融合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論壇”28日在貴陽信息科技學院陽明書院舉行。論壇吸引了中國、泰國、老撾、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高校、研究機構、企業負責人等參加。
論壇設嘉賓致辭、主題演講、高峯對話、MOU簽署儀式四個環節。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校長唐建榮教授説,近年來,貴陽信息科技學院緊跟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以學生為本,大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對外聯繫,不斷拓展開放辦學和對外交流新渠道,致力於與國外友好院校、國際組織建立長期密切的交流合作關係。
泰國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顧問納塔帕·儒滿雅博士客觀全面地闡述了目前泰國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納塔帕·儒滿雅説,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不僅僅是泰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產學研合作關係的創新發展,需要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發力。學術思想與商業思維的碰撞必然會產生新的火花,迸發出行業前沿創新驅動力,塑造出一種更具協作性和創新性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圍繞“產學研融合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助理校長、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教授以正大管理學院為例,運用奧斯托洛的三循環機制法,深刻地闡釋了工作本位教育理念與企業辦學的優勢及學校、企業雙導師在人才培養中的角色定位,他建議,各高校要在中國東盟中展望未來,建立中國東盟企業大學聯盟,共享國際教育資源,探討辦學模式,交流辦學理念,制定中國東盟有企業大學特色的質量標準。
菲律賓安吉爾斯大學校友事務及就業服務處處長卡梅拉·迪森博士認為,職業教育發展應該全方位、全過程貫穿於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卡梅拉·迪森表示,學校要搭建好學生與企業之間的橋樑,通過多元化渠道瞭解企業的用人需求與學生的就業需求,並根據實際情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精準匹配。高校還應設置專門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平台,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泰豪集團董事會主席、貴陽信息科技學院名譽理事長黃代放以貴陽信息科技學院(原貴州大學明德學院)與江西泰豪動漫學院為例,分享了泰豪創新特色產教融合辦學的實踐經驗,客觀地分析當前形勢下企業辦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提出相應對策。他表示,泰豪集團目前正在積極探索與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等高校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及卓越工程師學院,以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關鍵,以產教深度融合及實質性聯合培養為紐帶,充分發揮高校和科技領軍企業在科研人才、實踐平台、創新創造等方面的優勢。
馬來西亞管理與科學大學副校長羅斯利·本·尤瑟夫教授表示,面對高速發展的世界,高校要緊跟時代步伐,沿着應用型學習這一發展方向,加強海內外校企合作,增強國際聯繫,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型高等教育生態系統,向世界持續輸送國際化人才。羅斯利·本·尤瑟夫説,高校要持續創新校企合作形式,打造多元化、國際化校企合作平台,將行業知識嵌入大學課程,擴大校企合作範圍,最大程度地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論壇舉辦期間,貴陽信息科技學院還設置了非遺剪紙文化表演區,讓與會海內外嘉賓“立體式”體驗非遺文化,體會中華傳統文化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