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後,由於沒有了中央政權的存在,各諸侯王就紛紛崛起,形成了一副"老虎不在家,猴子稱大王"的局面,一時場面混亂,各家政權粉墨登場,百姓的日子卻説不上好。
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大多都是驕奢淫逸,無所作為,只顧自己享樂的,但在這裏邊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五代時期後周的皇帝柴榮,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的話,這天下或許還輪不到趙匡胤來主持大局。
柴榮的一生也算是比較坎坷,本來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不曾想好景不長,很快就趕上了家道中落,連生存也困難的地步。
沒法子,柴榮只好去投奔他的姑姑,幸好姑姑一家仁善,收留了他。
柴榮的性格天賦是自小就表現出來的,他的姑父見他為人忠厚,辦事又細心謹慎,甚感欣慰,於是決定收他為吧"義子",把他當親兒子一樣教養長大。
為了生存,他走南闖北,販賣茶葉,途中還學了一身武功和醫術,也算是個全能型人才了。
可當時的國家實在太過混亂,生意也不好做,無奈之下,他只好和姑父一起投了軍。
兩人都不是池中之物,很快立下許多功勞,他的姑父當上樞密副史後,柴榮也被封為大將軍。
有一句話叫功高蓋主,後漢皇帝眼見着國家的人都在讚揚他們二人,內心越發不安,於是找了各種理由殺了郭家和柴榮的親屬。
後漢皇帝本以為這樣可以震懾他們,卻不想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他們二人,郭威一怒之下,揭竿起義帶兵攻入開封,後漢直接被滅,之後郭威建立了後周。
郭威去世後,柴榮就繼位成了後周的國主,他成為國主後,立志要改變天下的現狀,"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修養百姓,十年天下太平。"這是他給自己定的目標。
為此他殫精竭慮,為朝廷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知人善用,他選用官員不論出身,任何人都能夠參加朝廷的官員選拔考試,對於有能力的他大舉提拔,對於有能力卻不得志的,他也敢委以重任,他求賢若渴,幾年時間,就為朝廷選拔了大批人才。
他宴請官員吃飯,途中還感慨百姓的艱辛不易,想他不種一粒米,卻還每頓吃幾十種菜,號召大家不要鋪張浪費,要懂得體察民生之苦。
他在位期間,對於吏治也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他加重刑罰,嚴懲貪官污吏,對於消極怠工,或者能力低下的官員出手也是毫不留情,該裁就裁,該貶就貶。
他還廣開言路,善於聽諫,為了能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他甚至親自命題《為君難為臣不易》《平邊策》,要求大臣們必須寫策論給他看。
如果看到他十分認同的觀點,他就會去付諸實踐,就像大臣王樸所寫的《平邊策》,他深表認同,認為他在文中表達的"先易後難"的觀點非常有道理,然後他就去做了。
在經濟上,他也沒有落下,登基第二年,他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政令,給逃離田地的逃户設置了迴歸年限,到時間不回,這地便要分給別人。促使農户迴歸田地,還有那些曾經荒廢了的田地,他也讓人重新開墾,種上糧食。
為了讓經濟得到復甦和發展,他還下令讓一些州的軍隊,解甲歸田,回鄉務農。
五代十國時人們對佛教的推崇已經到了一種風靡的狀況,全國上下到處都是寺廟,許多人都選擇出家當和尚去了。當和尚不用種地,且寺廟這一類建築是不用繳納税收的。
寺廟的建立佔用了大量的土地金錢,而出家的和尚也不再種地,使得全國的勞動力急劇減少,柴榮就下令限制寺廟的發展,並對出家的條件作了嚴格的規定。
如此一來,不管是土地被浪費的情況,還是勞動力減少的情況都得到了解決,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他的這些政績足以被稱之為明君,但還不足以和秦皇漢武相比,之所以他們能放到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統一"。
要説柴榮最耀眼,也最擅長的那必須的是在軍事方面,他從十五歲就隨着姑父上戰場,他的青春年少就是在馬背上,在一場場熱血拼殺中度過的。
柴榮擅長騎射,也有武藝在身,戰場上的經驗謀略他都不缺,天下一片混亂,他想要結束這場混亂,做這亂世中的第一人。
他剛繼位的第一年,就遇到了北漢和契丹的聯手攻擊,他隨即就決定御駕親征,他的偶像是唐太宗,他認為唐朝之所以能天下太平,那全是靠着太宗皇帝御駕親征,才使天下平定。
他也要和唐太宗一樣,所以他親自領兵出戰,在右軍失利,陣勢大亂時。柴榮冒着生命危險,親自督戰,這使得後周軍隊最終抵禦了敵人的進攻,並將其擊敗,使之落荒而逃。
這一戰,保全了國家政權,也整頓了軍隊紀律,他下令把一大批逃兵斬首示眾,對於戰場上有突出功績的也大肆獎賞,趙匡胤就是其中之一。
在之後的幾年裏,柴榮就按照當初的《平邊策》所寫,由易到難,先瞄準了西蜀,攻下了秦、鳳、成、階四州。
每一次成功,都會讓人對未來更加充滿希望,打完了西蜀,要往周邊擴散,下一個目標就是南唐。
由於柴榮太過驍勇善戰,手下又能人無數,很快他們就攻下了南唐的十四個州府,六十個縣城,逼得南唐皇帝不得不放棄皇帝的尊稱,改為"南唐國主"。
周邊的各個小國家看見柴榮如此兇猛,絲毫不敢吭聲,就怕柴榮把下一個目標定到自己身上。
震懾了周邊國家不敢輕舉妄動,柴榮開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戰役——北伐。
而北伐是周世宗柴榮一生中最光輝也最遺憾的戰役。當初後晉的開國皇帝為了坐穩皇位,主動把中原的北方屏障給了契丹,以此換取契丹的支持。
雖然後晉很快就滅亡了,可是他的行為卻給後世中原帶來了無盡的麻煩,直接導致北方中原無險可守。
契丹人守着天時地利,他們想進攻中原,直接就可長驅直入,可中原人想保住自己,卻無險可依。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也為了收復失地,柴榮在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後,又一次御駕親征,北伐遼國,誓要收回燕雲十六州。
柴榮的軍隊軍紀嚴明,一路走過勢如破竹,許多刺史甚至聽到柴榮來了,都不必他們出戰,直接就舉城而降了。
不過四十多天,柴榮的軍隊就收復了三州十七個郡縣,可惜天妒英才,在他們繼續往幽州進攻的途中,柴榮忽然就生了重病。
全軍不得不班師回朝,但這依舊沒能挽救柴榮的生命,回到都城不久之後,柴榮還是駕崩了,享年39歲。而他心心念唸的北伐,還有天下一統也都沒有實現。
後來他曾經的屬下趙匡胤替他完成了夙願,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象,成立了宋朝。
周世宗柴榮這一生為國為民都立下了許多功績,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民生上,他都可稱之為一代明君。
雖然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六年時間,但他大力整治了朝堂的貪腐之風,整頓了軍隊的作戰之風,給百姓帶來了無限生的希望。許多人都説他再活的久一點,或許都沒有北宋了,他是當之無愧的"五代十國第一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