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岳飛不死繼續抗金,南宋是否可以收復失地,平定北方呢
顯德七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改元建隆。之後,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於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但是,卻導致宋朝在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靖康元年,靖康之難發生,次年北宋被金國消滅。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為實現北方的統一,曾揮兵伐遼。
但是,遼國民風彪悍,崇尚武力,使得宋太祖未能如願。於是,統一南北方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宋太宗身上。宋太宗雖然掃平了北漢,但是,卻對北漢之上的遼國束手無策。幾次伐遼不僅沒有成效,反而讓宋朝國庫日益虧損得不償失,此後,只能採取消極保守的策略。
後來,遼國蕭太后與遼國皇帝親自領兵攻宋一路深入,宋真宗原想南逃,但大臣寇準卻極力勸諫宋真宗去檀淵督戰。之後,雙方在檀淵展開大戰,宋朝射殺了遼國一員大將。遼國雖然來勢洶洶,但害怕腹背受敵,於是,提出議和。雙方簽訂了檀淵之盟,結為兄弟之邦,宋朝每年給遼國大量的錢幣和絹絲。
之後的一百多年裏,雙方雖有摩擦,但誰也吃不掉誰。然而,遼國後期,皇帝驕奢淫逸,大興土木,橫徵暴斂,致使奸臣當道,朝政廢馳,各部起兵反抗。但是,在遼國內部紛爭不斷,宋朝偏安一方時,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崛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這個民族便是女真了。
女真族起源於黑龍江一帶,原本也是各部分散,最終,完顏部統一了女真。
起初,遼國為遏制女真發展,多次出兵攻打,使得女真節節敗退。之後,遼國皇帝荒淫無度,完顏部藉機發展,愈發壯大,建立了金國。
據史書記載,女真人“俗勇悍,喜戰鬥”,也就是説他們以兇猛剽悍為風俗,不僅喜愛戰鬥,善於用馬,連騎兵作戰都是非常的一流。此外,當時的女真剛從分散走向統一,還是一個奴隸社會,有着強烈的擴張慾望。之後,在金太宗登基後,立刻滅了遼國。
金國能迅速滅遼不僅僅是因為遼國國力日漸式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金人善於學習借鑑。金國剛崛起時,只會用蠻力橫衝直撞,而騎兵也只試用在野作戰,想要攻城掠地僅靠騎兵可不行。在與遼國的長期作戰中,女真人學會了用炮攻城。
有了先進的攻城技術,還學會了火藥兵器的製作,金軍能深入中原,打敗遼和夏,便不足為奇了。
解決了遼國這個強大的對手,金太宗就開始準備伐宋。
他認為:宋朝外強中乾,很難抵抗金國的鐵騎。更何況,宋朝商業繁榮,有着豐富的物產和大量的金銀珠寶,中原的繁華生活無一不吸引着女真人。
但是,北宋對這場戰爭卻沒有足夠的警惕,強大的女真遇到了崇尚文弱的北宋,結果,當然在意料之中。金軍攻入北宋皇宮,不僅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還掠奪了大批金銀財寶,並使得很多北宋皇室都被金人帶回北方圈禁羞辱。
然而,北宋不同於遼,中原人口眾多,且以漢人為主,金朝根本無法完全統治,只能扶持一個傀儡皇帝張邦昌,建立了“楚”。不過,這個政權根本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之後,張邦昌在當了三十多天的皇帝后還政於宋,使得宋高宗趙構建立了南宋。金人聽説後大怒,再次出兵,趙構望風而逃。
之後,金人讓降將劉豫建了個“齊國”。劉豫算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一心想擴充軍事力量,時常騷擾南宋,而且,還強取豪奪。後來,劉豫發兵三十萬攻打南宋,但失敗而歸,金人擔心他做大後不聽話,便廢黜了他。此後,金軍多次南下,趙構根本無心抵抗,甚至,一度逃到海上派人向金軍大將乞求憐憫。
金軍每次進攻都給南宋帶來了深深的苦難,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金軍所過之處滿目瘡痍,而且,金雖然建國卻還是奴隸社會晚期的狀態,對待漢人更是如待牲畜。之後,民間抗金情緒高漲,使得各地都有民眾起兵。此外,南宋的主戰將士也積極走在抗金第一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岳飛。
岳飛所率領的岳家軍軍紀嚴明,對待百姓秋毫無犯,再加上他本人的軍事才能,讓金軍吃了不少敗仗。岳飛一路北伐,準備收復國土,輾轉各地,但是,宋高宗卻害怕他功高震主,一心想着求和。當時,金人答應只要殺了岳飛,便歸還高宗母親。之後,在秦檜的慫恿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處死。
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明)文徵明
在面對女真入侵時,岳飛不懼死亡,嚴明治軍,只想着精忠報國。但誰料,南宋統治者昏庸無能,最後,只能死在自家人手上,令人唏噓不已。
假如,岳飛不死繼續抗金,南宋是否能收復失地,平定北方呢?這一切都無從得知。但是,仔細想想北宋那麼多的名將一百多年都收復不了燕雲十六州 ,南宋又怎麼可能光憑岳飛就打敗大金收復失地呢?歷史雖然已經註定,但是,假設推演一下還是可以的。
北宋亡後,殘酷的戰爭激發了人的血性,不斷倒下的親人使他們不再畏懼,此時的宋軍不再是望風而逃的鼠輩,所以,嶽武穆能把流民、偽軍練成千古奇雄的岳家軍,再加上,與河朔義軍相連,收復燕雲十六州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一個民族,歷史上總出現這種殺戮英雄、槍打出頭鳥的暗黑狀況,我們是不是該認真反思一下我們民族的政治傳統?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宋遼金元史》、《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高宗一》、《盡忠報國——岳飛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