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詩聖杜甫曾經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在遙遠的從前,車馬很慢,若是戰爭動亂,家書便真的稱得上"抵萬金"。

能夠與家裏同鄉親人報一聲平安,在動盪的年代裏,已是不可求的奢望,若是不幸戰死在沙場上,就更不用提傳遞音訊了。

劉文貴便是戰死沙場的其中一員,他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他沒能在戰爭中存活下來,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卻在生命的最後遇到了自己的同鄉,劉亞樓,

他讓他為自己帶話到家鄉,告訴所有的親朋,自己完成了心中的使命,死而無憾。

三十年後,

劉亞樓已是開國上將,他終於踏上了歸鄉的步伐。

可他卻沒料到,自己竟會被老嫗用一個問題問哭,也沒料到,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回鄉。

開國上將 戰功赫赫

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劉亞樓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之中

,他的父親甚至無力繼續照顧撫養他,只得將他過繼給了自己的好友,劉德香。將劉德香稱作劉亞樓生命的貴人也毫不為過,他看出了劉亞樓天資聰穎,不願他就此埋沒,因此便讓他去上了私塾。

劉亞樓思想境界因此變得開闊了起來,後來還接受了進步思想,投身於保衞祖國的事業之中。

他早已分清國內局勢,在1929年8月中旬加入了我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黨員。

他的一生戰功赫赫,多次投身於戰爭之中,如長征、抗戰、解放戰爭,在建國之後,又受命組建瞭解放軍空軍。

劉亞樓拋頭顱灑熱血,始終將國家放在自己心中第一位,立下汗馬功勞

,他在長征時開路,指揮34萬大軍以29個小時攻下天津,建立中國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入朝參戰,捍衞領軍……

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始終奮戰在保衞祖國的前線。

他見過太多的犧牲,試過太多的生死離別,卻仍然有着一顆悲憫的心,為每一次戰友的逝去傷痛不已,沒有勇氣面對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烈士家屬。

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漫漫長征 痛失鄉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在中國的歷史上,長征一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1934年10月,一場行程約二萬五千裏的長途跋涉開始了,紅軍們不畏艱險,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

夜以繼日,不怕苦不怕險,完成了這一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動亂的年代已經過去,我們也只能通過文字圖片與視頻來感受當時的艱辛。而這遠遠不夠,我們永遠難以想象,真正參與了長征的紅軍們,面臨的到底是什麼挑戰。

有多少人在這其中失去了自己的姓名,有多少永遠的離別在那時發生。

劉文貴便是在長征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當時,已經是師長的劉亞樓率領自己的部下跋山涉水,在不停歇的前進之中,他看到有個熟悉的身影倒在了前方的地上。他急忙上前一看,竟發現對方是自己的同鄉,

劉文貴

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劉文貴與劉亞樓當年是一同參軍的,但是因為上頭的安排,兩人沒過多久便失去了聯繫。見到劉亞樓的劉文貴十分高興,他面黃肌瘦,身上病痛纏繞,虛弱無力,深知自己已是迴天乏力,他讓劉亞樓繼續前進,不用挽救他這個將死之人。

只求劉亞樓能找到機會,為他帶句話回鄉,告訴他的親人朋友,他劉文貴並沒有給他們丟臉。

最終,劉文貴還是壯烈犧牲了。劉亞樓思索了很久,到最後還是決定不將這個消息告訴劉文貴的親朋,他不忍心打破他們的希冀,寧願讓他們相信,

劉文貴仍然在沙場上英勇戰鬥着。

終究回鄉 淚眼婆娑

1953年,工作繁忙的劉亞樓終於得到上級的批准,獨自返回家鄉看望父老鄉親。

多年過去,家鄉的鄉民們依舊憨厚淳樸,對劉亞樓十分歡迎。這時,劉亞樓見到了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大娘,她就是在長征途中壯烈犧牲的劉文貴的母親。

劉亞樓輕輕地叫了她一聲:"

二嬸

。"老大娘顫抖着聲音問劉亞樓,問他知不知道她家文貴去哪了。劉亞樓陷入了沉默,而後他嘆了一口氣,眼淚已經在眼眶裏打轉,他終究是將劉文貴犧牲的實情告訴了他的母親,也將他想要傳達的話説給她聽。

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兩人都是淚眼婆娑,劉亞樓不忍看到老大娘傷痛的模樣,他心中一時感慨萬千,

當初同他一起參軍的二十六位同鄉,到如今,竟只剩下他獨自一人。

這份傷痛又有誰能理解呢?

後來,劉亞樓離開了家鄉,並且至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踏入家鄉一步。

或許他感到難過,沒能跟一起參軍的同鄉們一同回鄉探望親朋,享受團圓的幸福,或許他感到愧疚,沒有勇氣再去面對那一張張充滿期待後徹底失望的臉。

在動盪的歲月中,有多少英雄為了和平與安穩艱苦抗戰着,他們背井離鄉,忍着巨大的傷痛告別自己的親人,難道他們就不曾感到不捨嗎?一定不是的。

但是在戰場上,他們卻不選擇退縮,直到戰死,直到犧牲。

而這些烈士的家屬們,他們奢望着能夠得到親人們歸來的消息,或許日復一日守在那條歸鄉之路,遙遙相望,只求能看到熟悉的身影。

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祖國如今的安寧與強盛,便是用每一位英雄與家屬的小我換來的,他們犧牲了自己,無怨無悔。

因此,無論我們身處在什麼年代,無論我們生活的環境多麼和平,我們都始終不能忘記曾經有這麼一些英雄,他們前仆後繼,用自己的生命與鮮血為我們鋪好了一條安穩的前進之路。

文/羽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07 字。

轉載請註明: 26位同鄉齊參軍,只留劉亞樓一人;返鄉時路遇一老嫗,再不敢回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