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韓一良:助君飭吏治,敗於潛規則

要説這崇禎皇帝真是個節儉的好皇帝,身上的龍袍補丁加補丁地,都是皇后一針一線親手補的,直到去景山那歪脖樹下還是穿着這補丁龍袍上的吊。

建設一支清廉的幹部隊伍,是哪個皇帝都夢想之事,這崇禎也不例外。他在剛上位不久就開始着手此事,決心效法老祖宗朱元璋的做法,整飭吏治,以武將不惜命,文官不愛錢為口號,試圖用這人人都明白的簡單道理,使大明朝文武官員,人人皆效忠皇室,個個是諍臣良將。

那時的崇禎很年輕,還是個毛頭小夥兒,當他躊躇滿志地提出這個口號,説出他的想法時,百官都無言以對,因為,此時的大明朝已是病入膏肓,貪腐成風,特別是潛規則已橫行已久,人人都在這潛規則下進行着各種“合理”交易,這豈是皇帝一句話能夠扭轉乾坤的。但就在一片靜默中,有一個人遞上了奏摺言事,他就是被當時明廷評為“清官第一”的韓一良。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韓一良,字象儒,號有懷,陝西澄城人,24歲中舉人,因不肯拜託求人,會試五次方中進士,又三年,經過廷試,選授陳留知縣。

這陳留可真是個窮地方,古稱有莘之野,以窮困聞名於世,當地百姓缺衣少穿,無錢上學,文盲甚多。他到任後,首先狠抓農業生產,做有《勸農歌》,同時興辦學校,修建孔子祠,推行教化。經過幾年的教化,陳留縣煥然一新,摘掉了有莘之野的帽子。當時,有位詩人作詩歌功其德,其中有兩句是:“花城循吏廉平少,二百年來無此官。”

韓一良一生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嫉惡如仇,剛正不阿。故居曾懸掛書有“清白世間”四個金字的大匾。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他從不諂媚權貴。奸臣魏忠賢權勢最重時,全國各地為他興建生祠,為官者無不爭先恐後地爭獻銀兩,以求魏忠賢給予照顧。唯獨韓一良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後來,魏忠賢派使差人前來向韓一良催討,他對差人説:“我只有兩袖清風,無銀可獻!”因為他不巴結魏忠賢,所以,儘管他政績卓著,但是一連七年不得升遷。直到崇禎上位,魏忠賢敗露,韓一良因政績卓著且清明廉潔,以“清官第一”擢為户部給事中。

剛被提拔的清官韓一良,對崇禎帝要整飭整治的舉措當然是積極響應,當崇禎空泛的道德口號並無人喝彩之時,他給崇禎上了一道《勸廉懲貪疏》。

他説:當今,何處不是用錢之地?無官不是愛錢之人?買官要錢,升官要錢,官員交際聯誼要錢,考課打點上面要錢,“此金非從天降,非從地出”,都來自索拿卡要。韓一良還舉例説:自己只是七品芝麻官,而且平時不善社交,但兩個月來拒收的禮金也有五百銀兩。由此類推,位高權重的官員就可想而知了。為推進反腐倡廉工作,韓一良建議皇帝先打“大老虎”,讓百官受到震懾。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這韓一良説得可是大實話,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政府就搞的是低薪制,要想做海瑞那樣的清官,除非就如他一樣,全家連吃個肉都是件轟動事。按照如韓一良這樣的正縣級幹部來説,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人民幣的一千多元,這如何能支撐那麼多的開銷,所以,收受各種賄賂是一很普遍的現象,並且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也是靠着這各種明碼標價的潛規則,才得以正常延續下去。

當崇禎帝收到韓一良的奏摺後,如獲至寶,讓大家都來學習討論,並深入研究如何開展反腐倡廉的工作,在吏部組織的研討會上,崇禎不但嚴厲批評了當時吏治管理不力,強調幹部選拔工作必須與反腐結合起來,還提議再破格提拔韓一良為正四品的右僉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監察部的部長助理。

在吏部尚書王永光的建議下,崇禎帝接受了讓韓一良指實疏中行五百兩銀子賄賂之人,並想以此為突破口,打響反腐倡廉第一炮。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於是這韓一良便悲催了,因為打死他也不敢説是誰給他送的這銀子,如果説了,不僅是這行賄之人有人頭落地之危,而且,他將面對的是整個官僚系統對他不懂“規矩”作法的反抗,他將與整個社會為敵,在官場中無立足之地,所以,他咬緊牙關,打死也不能説出是誰給他送的銀子,支支吾吾地只説是記不清了。

於是龍顏大怒,這韓一良不僅部長助理沒當上,還被那氣急敗壞的皇帝“禠其官”,革職為民,一擼到底地把飯碗也給他砸了。一心想為皇上整飭吏治,報效國家的他,竟然灰溜溜的悄然然離京,落寞地回到了原籍澄城,從此告別了官場,“鑿土窯居之”,挖了個洞洞隱居了起來,過起了閒雲野鶴的耕讀生活,並作《遁窯説》以明心志。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其實,這韓一良只是一户科給事中,小小的七品官,這反腐之事同他毛關係也木有,那是吏部的事。他只是覺得皇帝在目前的情況下提出反腐有點天真,因為當時如果一個人只要做了大明的官,不貪是不可能的,是無法生存的。而對這樣的事實,這樣的潛規則,皇帝是不明白的,他只是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提醒一下而已。

但是他真是怎麼也想不到,他寫的一封普普通通的奏疏竟會掀開皇上的反腐風暴;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在後來會不幸捲入其中,成為這場反腐風暴的犧牲品。

現在有一個詞叫“雙贏”,其實這是個新詞,新就新在它突破了“零和遊戲原理”,即原來的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的概念被打破。“利己”並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之上,只要遵守了遊戲規則,就能取得雙贏的成效,而當時韓一良的奏摺,正是破壞了大家共同遵守的“雙贏”的遊戲規則,也就是現在常説的潛規則。

我並不是説想在此把這行賄受賄説成是合理現象,我只是説,在崇禎時代,這種潛規則是有其合理性,當然,作為現代社會是否有類似的潛規則,這個就不用我説了吧。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潛規則自然是相對於明規則而言的,是指看不見的、明文沒有規定的、約定成俗的、但是卻又是廣泛認同、實際起作用的、人們必須遵循的一種規則。在中國,恐怕是沒有人不知道這潛規的含義,它實際上支配着我們日常的言行,可以説是一種無處不在,捉摸不定,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看似複雜卻又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行為準則。

現在我們社會各行各業怕是都有自己的潛規則,父母為老師能對孩子好些,送些購物卡;子女為手術的順利完滿給醫生塞個紅包;打官司希望能公正些讓法官笑納個意思;女演員想上戲演個角色,陪導演上牀放鬆心情……。等等等等,如此如此。

崇禎帝的反腐如同一出鬧劇般,剛拉開帷幕就匆匆收聲了,還連累了這“清官第一”的韓一良,究其原因,有人説是體制問題,有人説是皇帝的決心問題,還有人説風氣問題,反正一句話,在封建時代想反腐,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也不知道上述觀點對是不對,不過我知道,想當年朱元璋反腐,剝皮填草也無濟於事,我有點相信了。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1 字。

轉載請註明: 韓一良:大明朝的清官敗於官場潛規則,最終成為反腐敗的犧牲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