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讀《晉書》系列文集《晉書筆記》之讀《晉書帝紀第一》之十五篇
文:小A斯蒂芬
上一篇中,我們讀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並率兵屯駐在洛水浮橋邊上。之後就給天子曹芳寫了一封上書。這封上書的內容基本上闡明瞭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前因,所以算是司馬懿的政治基礎。
原文【83】:“先帝詔陛下、秦王及臣升於御牀,握臣臂曰'深以後事為念'。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僣擬,外專威權。羣官耍職,皆置所親;宿衞舊人,並見斥黜。根據盤牙,縱恣日甚。又以黃門張當為都監,專共交關,伺候神器。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便為寄坐,豈得久安?此非先帝詔陛下及臣升御牀之本意也。臣雖朽邁,敢忘前言。昔趙高極意,秦是以亡;呂霍早斷,漢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鑑,臣授命之秋也。公卿羣臣皆以爽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衞;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各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車駕,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將兵詣洛水浮橋,伺察非常。”
先帝(指魏明帝曹叡)當年下詔召見陛下、秦王(指魏明帝曹叡的養子曹詢)和臣(司馬懿自稱,下同),在御牀旁邊相見,先帝握着臣的手説道:“深為後事擔憂!”現在,大將軍曹爽背棄了先帝臨終的遺命,敗亂了國家的典章制度,內則僭越妄為,外則專權跋扈。各種官職要位,全都安排親信擔任,宿衞皇宮的舊人,全都遭到排斥和廢棄。他們這樣在朝中盤踞爪牙,一天比一天為所欲為。又任用黃門張當為都監,專門用於內外勾結,窺伺國家的權力。才使得天下動盪不安,人人心中都危懼不安。陛下您即便是還坐在皇位上,但是卻寄人籬下,怎麼能夠長久安坐呢?這根本就不是先帝在御牀之前下詔召見陛下以及臣的本來之意。臣雖然已經老朽年邁,怎敢忘記先帝所説的話呢!
從前(秦朝時)趙高恣意妄為,所以秦朝才會滅亡;呂霍兩位皇后的行為如果早一點得到禁止,漢朝的國祚就能夠永遠延續。這正是陛下您應該引以為鑑的事情,也是臣應該授命效忠的時機。
現在,公卿百官都認為曹爽目無君主,有不臣之心,他和他的兄弟們不應該在掌管禁兵宿衞的緊要官職;臣已經把這件事啓奏給了皇太后,皇太后下令按照臣所啓奏的事情施行。臣當即命令主管這件事的官員以及黃門令罷黜了曹爽和曹羲的官職,相關的官吏軍兵全都保留職務爵位回家等待處理(留職察看)。如果有扣留皇帝車駕的人,將以軍法處置。臣這才急忙率兵來到洛水浮橋邊上,察看有什麼異常的情況發生。
曹詢,沛國譙縣人,魏明帝曹睿的養子,年僅13歲時去世。
僣擬,就是篡位謀逆。
趙高,秦朝著名歷史人物,宦官出身,官至丞相。因輔佐秦二世胡亥登基而權傾朝野。一般認為他是秦朝滅亡的根源之一。
呂霍,是指兩個漢朝非常著名的專權皇后。一個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另一個是漢宣帝劉詢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兩人都以嫉妒兇殘著稱於後世,所以才有了“呂霍之風”的典故。
原文【84】:爽不通奏,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樹為鹿角,發屯兵數千人以守。
曹爽把司馬懿的這封上書扣押下來沒有上報給天子曹芳,並且扣留天子車駕停宿在伊水以南,砍伐樹木充當鹿角阻擋通道,又徵發屯田的士兵有數千人之多進行守衞。
原文【85】:桓範果勸爽奉天子幸許昌,移檄徵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詣帝,觀望風旨。帝數其過失,事止免官。泰還以報爽勸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桓範等援引古今,諫説萬端,終不能從。乃曰:“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範拊膺曰:“坐卿。滅吾族矣!”遂通帝奏。
桓範果斷的勸説曹爽奉天子前往許昌,然後移書州郡徵召天下兵馬勤王,可是曹爽不聽。並在夜裏派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前去拜見司馬懿,觀望打探一下動靜。司馬懿説出曹爽所犯的許多條過失,認為這件事只有免去曹爽的官職才能停止。尚書陳泰回去之後勸説曹芳將司馬懿的上書通報給皇帝曹芳。司馬懿又派遣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前去曉諭勸説曹爽,並指洛水發誓(只要曹爽兄弟交出兵權,就不會傷害他們,並保留他們的爵位和富貴),曹爽的意思有點相信這件事。桓範等人引用古今典故的事情,來諫阻曹爽,雖然費盡了萬端的口舌,也終不能使曹爽聽從。曹爽還説:“司馬懿不過是想要奪掉我們兄弟的兵權。我們能夠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養老,也不失做一個富家翁。”
桓範捶胸頓足説道:“受你們的連累,我們都將要被滅族了!”
原文【86】: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併發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範等誅之。蔣濟曰:“曹真之勳,不可以不祀。”帝不聽。
不久之後,有司彈劾黃門張當,又揭發出曹爽與何晏等人密謀造反的事情,於是就抓捕了曹爽兄弟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範等人盡皆誅殺。
蔣濟對司馬懿説道:“以曹真的功勳,不可以沒有祭祀之人。”可是司馬懿不聽。
原文【87】:初,爽司馬魯芝、主簿楊綜斬關奔爽。及爽之將歸罪也,芝、綜泣諫曰:“公居伊周之任,挾天子,杖天威,孰敢不從?舍此而欲就東市,豈不痛哉!”有司奏收芝、綜科罪,帝赦之,曰:“以勸事君者。”
當初,曹爽的司馬魯芝、主簿楊綜斬殺了守關的將領前來投奔曹爽。等到曹爽將要去自首認罪的時候,魯芝和楊綜流着淚諫阻説道:“明公(指曹爽)你高居伊尹周公那樣的官職高位,完全可以挾持着天子(去許昌),依仗着天威,有誰敢不聽從呢?為什麼不這樣做,反而要去東市被殺頭,這不是讓人痛心的事情嗎?”
當有司啓奏捉拿住魯芝和楊綜按科定罪的時候,司馬懿赦免了他們。司馬懿説:“以此來鼓勵效忠君主之人。”
原文【88】:二月,天子以帝為丞相,增封潁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並前八縣,邑二萬户,奏事不名。固讓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固讓九錫。
二月,皇帝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又增加潁川的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以及之前的八個縣,都作為司馬懿的封地,共食邑兩萬户,還准許司馬懿啓奏事情的時候可以不稱呼自己的名字。司馬懿堅固的推辭不肯接受。到了冬天十二月,又給司馬懿加了九錫之禮,上朝會的時候可以不向皇帝下拜。司馬懿又堅固的推辭九錫之禮。
九錫之禮,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這九種禮器分別是車馬、衣服、虎賁、樂器、納陛、朱户、弓矢、鋏鉞、櫃鬯。需要説明的是這九種禮器的象徵意義遠高於實用意義。
小A斯蒂芬發表於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