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不少媽媽擔心孩子不會交朋友:
我家孩子很膽小,不跟別的孩子玩,怎麼辦?
孩子很小就上早教班,就為了讓他多接觸小朋友,可是沒什麼改善,他還是一個人玩。
幼兒園開學近兩週了,孩子還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在幼兒園沒朋友遭到排擠怎麼辦?
這些媽媽的焦慮,我以前也有過。我女兒是慢熱型孩子,適應新環境、結交新朋友都比外向的孩子慢一些,那時我也擔心她在幼兒園受欺負。不過還好,這方面的事極少。後來隨着她慢慢長大,小區同齡的孩子也在同一個班,交朋友沒讓我擔心過。
其實,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是需要很長時間來發展的,我們不必過早擔心。
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會和同伴一起玩的。想想,孩子出生後主要接觸的是家裏幾個大人,如果有兄弟姐妹,也只是接觸有限的同伴。嬰兒探索周圍的事物,把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分開;嬰兒和周圍的人互動,學會把自己和周圍的人分開,這種明確的自我覺知要到3歲左右才建立好。
3~5歲,孩子的自我概念繼續發展,在“自己和他人有什麼關係,什麼界限”這些都還不懂時,孩子是還不太會和別人一起玩的。他也不一定有這方面的需求,也不理解怎麼樣才算是和別人一起玩。
心理學家研究兒童在遊戲中的同伴關係,把遊戲中的同伴交往分成4種類型,分別對應各個年齡段。
1,非社交遊戲
這個階段指0~2歲的小寶寶。他們會旁觀別人的遊戲,或者自己沒什麼目的地轉來轉去,或者自己單獨遊戲。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時,他們會觀察,或者模仿大人怎麼玩。
如果把兩個寶寶放在一起,他們通常也是自己玩自己的。1.5~2.5歲時,孩子可能有興趣觀察別的小朋友怎麼玩的,但一般只是圍觀,並沒有想加入的意願。
2,平行遊戲
這個階段通常是2~3歲的孩子。他們會看別人的遊戲,玩和別人類似的玩具,但個人之間互不影響。他們開始關心同伴了,有時會互相提意見什麼的,喜歡和別人一起玩,也喜歡圍觀別的小朋友怎麼玩,但他們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遊戲。
比如搭積木,看到有小朋友搭,他也會去搭,但他們通常不會合作去搭一樣東西。也不會想到用自己的積木去幫助同伴完成一樣東西。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沒有互相合作。
3,聯合遊戲
一般發生在3~4歲。這個階段,孩子們各自有自己的目標,但他們會交談,或交換玩具。比如,“我差一個紅色積木,你能把這個給我嗎?我要用來做窗户。”“我再搭一個城堡,你再搭一個車站,你把這個拱形積木給我吧?”
有時孩子們會互相幫助共同去完成一個目標,比如一起用一堆積木搭一樣東西,這樣他們就有了共同的目標。不過大多數時候他們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自己的遊戲。
4,合作遊戲
這是一種更高級的遊戲,5歲左右才出現。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一起玩,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會一起合作,為完成這個目標遊戲。
合作遊戲中,孩子們可以遵守遊戲規則,並且享受有規則的遊戲帶來的樂趣。這個過程他們知道要照顧別人的情緒,學會恰當的禮貌,遊戲中孩子們的社交技能飛躍發展。
比如這個時候孩子喜歡角色扮演的遊戲,他們會圍繞一個主題,分角色,分情節地把一個故事演下去。
想想,兩三歲的孩子是沒辦法完成這種遊戲的。兩三歲還不會假裝,不會使用道具,不會想象,不能理解社會規則。而且,社交方面,兩三歲也不太懂人際交往裏的情緒。
從上可以看到,不同年齡階段會發展出不同特點的遊戲,對孩子的認知和社交能力要求也不一樣。
這些遊戲是對應各個年齡段相繼出現的,但不是説後一種遊戲出現會取代前一種遊戲。不是説5歲的孩子就該玩合作遊戲,不能單獨玩。不同的遊戲是會並存的。
在幼兒園裏,有的孩子想加入別人的遊戲,會先在一邊平行遊戲,再慢慢加入別人的遊戲,這也是一種讓自己更有可能被別人接受的策略。
所以,孩子是需要時間和經驗去發展自己的策略的,我們不必着急帶着孩子去熱鬧的地方,要求他和別人一起玩,這個要求是不現實的。迫切地要求孩子做什麼事,反而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像開篇説的早教班問題,上早教班的孩子還處於平行遊戲階段,都是社交新手,都還不怎麼在乎人際關係,更別説交往了。
另外,如果老師不是特別有經驗的話,可能帶給孩子的體驗是不好的。有的老師可能注意不到個體差異,要求孩子們一起活動,或者統一做一件事,對孩子來説都是壓力。
類似的還有帶孩子去遊樂場,讓孩子去和陌生孩子玩耍,“鍛鍊”社交能力也是不必要的。遇到粗魯的孩子,可能讓孩子對社交一開始的印象就是恐懼的,他人是有敵意的,這顯然起了反作用。
孩子學習社交,最好從小區鄰居的孩子開始,和一個或兩個小夥伴開始熟悉,這樣孩子玩得專心,媽媽在一邊也容易觀察,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後,如果沒有熟悉的玩伴在一個班,媽媽可以看情況結交一兩個,放學後經常一起玩,通過和固定的小朋友交往讓孩子學習社交技能。
小時候和熟悉的孩子玩,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和同齡人一起玩的經驗,等孩子再大一些,他們就懂得跟不同小朋友玩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