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是如何看待抗美援朝的?中國出兵朝鮮就連日本都服了

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象徵着上一代志願軍的精神食糧。這場戰爭鼓勵着中國往世界大國的方向不斷前進,隨着越來越多的史料信息及視頻的公佈,我們漸漸對一些問題開啓了思考,這場戰爭對於中國具有實際性意義嗎?有人稱所謂的勝利還只能作為是一種安慰。今天我們不剖析美國角度,換一種思維進行思考。雅爾塔會議上,蘇聯為把中國納入蘇聯勢力範圍,提出將外蒙古獨立,以實現蘇聯對我國的間接控制,建立戰略緩衝區,以達到對東北及新疆的間接控制,以及中長鐵路和港口的控制。

通過控制外蒙古以便隨時進攻我國北方地區,甚至可以到達北京城。20世紀60年代,中蘇兩國在經濟、貿易等方面漸漸產生矛盾,只要蘇聯不放回中長鐵路的管理權,我國的經濟、貿易發展很可能得不到快步上升,這對當時的新中國來説是不可行的。自中國將美國打得屁滾尿流後,蘇聯因此也明白了中國軍隊的實力不容小覷,此後便不再對東北進行控制。自抗美援朝一戰結束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逐漸閃耀,也漸漸開始了新中國新一輪的發展。

作為反法西斯的英雄,有着赫赫戰績的麥克阿瑟着實令人矚目。在我們熟知的太平洋戰爭中,是他擔任盟軍總司令率領美軍,勢如破竹,把日本海軍打回日本本土,面對兩顆原子彈的威力,日本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被迫投降了。戰勝日本法西斯的戰績,讓麥克阿瑟得到了榮譽,名利、功勳一個接一個地到來。被眾人追捧以及權勢的增大,以及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使得麥克阿瑟飄飄然了,他甚至覺得,由他領導軍隊,就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種感覺讓他之後的戰爭體會到了失敗的滋味。

朝鮮島被強迫分成兩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家以後,朝鮮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貿然發動對韓國的戰爭,猝不及防的韓國,向聯合國請求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又是麥克阿瑟領導聯合國軍所向披靡,將朝鮮軍隊趕回了邊界,在這個時候,聯合國軍想繼續進攻朝鮮,無力抵抗的朝鮮軍隊只能向中國請求援助,之後抗美援朝的歷史由此展開,並震驚世界。

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無疑給了美國人一個下馬威。1950年10月19日的晚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趁着夜色跨過鴨綠江,向龜城、泰川、球場、德川、五老裏一線開進。根據之前討論好的計劃,在志願軍組織好的防禦線下,朝鮮軍隊從北撤離。還處在之前戰役勝利喜悦中的美國軍隊,對這一切毫無感覺,麥克阿瑟還叫囂:“要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既然總司令都覺得拿下朝鮮輕而易舉,那麼小弟也就更加懈怠了。

25日當天,在温井地區,一個脱離南朝鮮軍隊的步兵營不小心進入了志願軍埋伏地。在我軍的地盤,這個步兵營是插翅難逃了,當天十點多的時候,這個步兵營被我軍第40軍第118師用多種戰法全部消滅。這天晚上,第118、第120師繼續追趕,最終把温井拿了下來。可是,聯合國軍經歷了這次失敗,並沒有吸取教訓,也沒有重視,認為和他們的飛機大炮相比,我軍相形見絀,在這樣的思想下,聯合國軍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就改變策略,而是繼續向北推進。10月31日,美軍騎兵第1師從平壤調到雲山、龍山洞地區。我軍於11月1日向雲山猛攻。戰鬥非常激烈,持續了3天,在雲山地區,志願軍打敗了美軍。從而大大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局勢。

仔細研究歷史就能發現,抗美援朝的首場戰役只是一場遭遇戰,中國志願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都沒有什麼大的損失。如果説中國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佔了突然襲擊的優勢,那麼第二次戰役則是聯合國軍隊正名的好時機,畢竟,這是一場雙方都正面迎擊的作戰。只是沒想到的是在得知第一次戰役結果後,美軍依然不相信志願軍有着強有力的作戰能力這一事實,更不會相信中國還會投入大量的兵力來參加抗美援朝。

這樣罔顧事實卻固執的堅持自己的觀念的行為無疑是錯誤的,一舉拿下北朝鮮的計劃並沒有被美國放棄或者做什麼變動。到了11月6日,麥克阿瑟也抱着這樣的想法,嘗試對志願軍發動攻擊,我軍臨危不亂,決定將計就計。美軍試探性的攻擊如期到來,按照我軍制定的計劃,志願軍們也開始“演戲”後撤,美國士兵顯然是對我方將士精湛的演技毫無疑惑,因此命令他們的軍隊繼續深入我軍腹地。麥克阿瑟更是發出了類似於“中國不敢越境攻擊,大家都能在聖誕節前回國”的狂妄言論,這也成了麥克阿瑟光輝人生中難以被抹去的污點之一。

聯合國軍在追擊中兵力逐漸分散,這正是戰場上的一大禁忌,志願軍便開始開始收縮誘敵計劃,對聯合國軍進行了圍剿清除,上一秒還得意忘形的聯合國軍半天都回不過神來。此時美國人雖然快速對變化的戰爭形勢作出了反應,但在志願軍靈活的遊擊反抄戰術之下已是徒勞之舉,只能向後潰逃還丟失了三百多公里的陣地,重新回到戰前的三八邊界線而告終,本處於劣勢的朝鮮終於可以鬆一口氣。

每當聞名中外的抗美援朝戰爭又重新被人們提起,讓人意外的是在大多數人眼中中國志願軍的勝利是因為兵力優勢所以取勝,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在朝鮮戰爭大大小小的五次戰役中,一直到了最後一次,聯合國的軍隊人數都遠多於中國志願軍的總人數,在第五次戰役開始之前,聯合國軍隊不僅在兵力總數上多於志願軍,陸地作戰部隊的士兵人數也要多於中國。這場戰爭無論是從哪方面來看都可以説中方可能會被吊打,總共有十六個國家站在南韓一方,以美國和韓國為首組成了聯合國軍,而北朝鮮只有中國在幫忙抵禦韓國越過三八線後的侵略,總共只有兩個國家,而蘇聯到了戰爭後期才派出少量空軍參戰以表支持和立場。

朝鮮戰爭一打響,中國第一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人數有31萬,要面對的則是軍隊總人數多達44萬的聯合國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聯合國軍隊的總人數有55萬,中國和朝鮮的地面作戰部隊總共加起來才45萬,依然有十萬兵力之差。到了第三次戰役中,聯合國軍隊的總人數為51萬,中國和朝鮮的地面作戰部隊總共才35萬,數據上以十六萬兵力之差被聯合國軍遠遠甩在了身後。到了快近尾聲的第四次戰役,聯合國軍隊依然以50萬的數據遙遙領先,中朝兩國的地面作戰部隊總共為35萬。

朝鮮戰爭的第五次戰役,也就是朝鮮戰爭戰役中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中朝總共調動了70萬兵力參加這場戰爭,聯合國軍總共調動了41萬士兵參戰。經過幾番對比我們可以瞭解到,事實同某些人以為的“中國靠人海戰術戰勝了聯合國軍”這一觀念完全相反,一直到了戰爭快結束的時候,中朝兩國的志願軍總人數才超過了聯合國軍隊。

朝鮮戰爭幾乎可以説是美國史上最大的一場敗仗,自美國內戰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沒有落下,美國幾乎沒有出現在失敗那一方。那麼對於這場美國處在失敗陣營的戰爭,對一直野心膨脹的他們又是什麼滋味呢?在以失敗作為結尾的朝鮮戰爭中,美國並非獲得勝利的一方,美軍原本有意驅使韓國佔領統一整個朝鮮半島。

而中國的目標是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從各自達成的戰略意義程度來看,這場對抗戰爭的勝利屬於中國,美國此後思考反省後也接受了戰爭慘敗的事實。在很大一部分美國人的眼中,朝鮮戰爭在他們心裏是猶如空氣一樣的存在,由於美國人骨子裏的優越感極強,這些美國人壓根兒就不願,也故意對自己的不利情況避而不談。美國是那種會大力宣傳自己光輝事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民族。他們不僅不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被選擇遺忘的還有美國沒能取勝的第二次英美戰爭和墨西哥-美國戰爭。

常常被美國人民掛在嘴邊的是像南北戰爭,其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這幾場戰役,美國都是贏家姿態回國的,美國民眾為他們感到驕傲不已。在朝鮮戰爭中,實力強大的美國敗給一支才經過了抗日戰爭的戰火洗禮,裝備都遠遠落後於自己的軍隊,這簡直讓美國人在國際上抬不起頭來。況且朝鮮一戰並非小戰,在三年朝鮮戰爭中,美國不僅投入了大量物力和財力,還損失了無數美國青壯年,得來的卻是失敗的結局,這種巨大的落差使美國人深受打擊。

所以朝鮮戰爭對於這個追求實用主義的國家來説是沒有積極社會效益的事件,人們極少提起朝鮮戰爭,只是在軍事教學時作為典型戰爭被提及。這場戰爭帶來的變化是,證實了美國不是不可被戰勝的,也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新的社會主義政權的力量,要開始在世界舞台上大展身手了。

在慈禧太后掌權的清朝統治晚期,由於清朝政府的迂腐和不作為,各國列強進入中國後如入無人之境。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早期的鉅額賠款及領土割讓等使資本主義列強如狼似虎的撲了上來。日本也沒有拒絕加入這場饕餮盛宴,雖然日本在二戰中獲得了失敗的結局,即使中國是二戰的勝利國之一,即使他們被中國軍隊打敗。

朝鮮戰爭開始之後,那些對中國人民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還等待着被審判的日本戰犯們,竟然還在做着美軍攻下中國使他們重獲自由的白日夢,對自己犯下的罪孽毫無悔過之心。朝鮮戰爭的結果,傳來了中國獲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消息,這簡直讓那些毫無人性的日本戰犯跌破了眼鏡,在武器裝備和技術都遠遠落後於其他參戰國的情況下扭轉戰局,使得聯合國軍都坐下來與之談判協商,這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極其荒謬的事情,古人言,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更別提日本曾經也是中國的手下敗將,已經犯下的罪行自然也是無法逃避的。

抗美援朝發生是在1950年,這時離新中國成立才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正處於初步發展休養生息的階段,但也正是這場戰爭,展現的是我們的韌性和決心,也以此為開端引來了我國此後70年間的和平發展。志願軍戰士們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中國百年來受辱的形象從此不再留存。弱者只配仰望,這是顛撲不破的法則,歷史最終證明中國決定參戰是一個明智的決定,西方國家霸強欺弱,你反擊得越兇,他們才會懼怕你,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讓所有人看到了中國捍衞領土的決心。

新世紀的鐘聲已被叩響,中國已經從當初的百廢待興發展成為了世界大國,雖然我們的經濟地位還是排在美國之後,但美國已經不能再對我們指手畫腳,我們可以能通過一些合理的手段給美國帶來不利的影響,可以影響美國的經濟,我們之所以可以這麼做,都是抗美援朝戰爭帶來的深刻影響。

抗美援朝的勝利,不但驅離了意圖在中國“有所為的”美國,還成功的化解了蘇聯長期的糾纏。有些同學看到這裏就發現了問題所在,前蘇聯同中國的政府同屬於社會主義政權,按理説不會和中國結下樑子才對,為何還用瞭如此負面的詞來形容中蘇關係呢?就如大家瞭解的情況,正處於滿目瘡痍,一窮二白的社會大環境。再加上還有國民黨餘孽以及佔山為王的土匪勢力四處擾亂社會秩序,已被趕出中國大陸本土的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也蠢蠢欲動,如此來説,新中國依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想要這麼大一個國家穩住不亂,當時的中國政府實在也是有心無力,最方便為中國提供援助的就是關係還未破裂的前蘇聯,但蘇聯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在建立了中蘇友好同盟關係之後,由於新中國一貧如洗,別説是製造武器,就連購買武器的資金都極度缺乏。蘇聯趁此機會向中國發放了一筆三億美元的鉅額貸款,以便購買武器裝備。只是沒想到朝鮮戰爭一結束蘇聯就無視中國國情現狀,立馬化身為催債人中國在進行抗美援朝鬥爭之時,蘇聯為中國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的援助,估值約有30億元。

很顯然,中國還處在戰爭的陰霾之下,荒廢落後的社會亟需重建面對蘇聯要求償還債務的要求,當時的中國政府陷入了更加尷尬和困難的局面。中國豐富的物產資源尤其是金屬礦元素早就引起了蘇聯的注意,尤其是鎢、銻、錫等這樣珍貴的礦物資源但失去這些戰略物資對中國的發展來説是很不利的,更別提我國對這些礦物資源的開採技術更是一竅不通又因為蘇聯對這筆債務緊追不放,中國在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還清債務。

中國總共花了十年時間才還清抗美援朝時期接受的物資援助,受國內經濟困難的影響,再加上違期還款的鉅額利息,中國依然欠了蘇聯23億人民幣,聽起來和花了十年才還清的33億債務一樣讓人絕望。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係破裂,中國也在這之前還清了債務。從此蘇聯就不再有理由對中國提出無理要求,中國開始堅持發展中國獨有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05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抗美援朝的?中國出兵朝鮮就連日本都服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