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如何評價《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講述變性人的電影,它講的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做變性手術的人。

  大多數人可能難以理解他(她)們的感受。變性手術十分痛苦,無法被理解十分痛苦,忍受異樣眼光和議論十分痛苦,而這些加起來,都不如人格和身體的性別分裂帶來的痛苦。否則,他(她)們也不會做此選擇了。想象一下,我是男性,如果我一直被迫穿女裝,以女性的身份組建家庭和參與社會生活,將是多麼的痛苦。而他(她)們,在此基礎上還要忍受身體上的倒錯,那比起服裝和身份,又是何等的變本加厲。不用説更深的心理層面了。這便是我如何理解這部分人士的感受的。

  除了變性的話題性,本片的另一焦點便是去年的影帝 Eddie Redmayne 在本片中的表現。一個男演員,要演好一個女性角色(看了上面那段你應該明白這是女性角色),同時為自己的男性軀殼而痛苦,以及對本該屬於自己的女性身份的渴望。他確實做到了形神兼備。對妻子的絲裙的摩挲,塗上口紅那一刻的滿足,面對鏡子顧影自憐,然後悲哀地隱藏自己的器官,以及最後心願已了的滿足。這些着力的表演點自不必説,更見功力的是,在每時每刻的眼神裏的渴求,眨眼中的羞澀,走路坐姿的舉手投足,也算是把方法派發揮到極致了。小李被熊啃豁出去了,小雀斑的成果似乎更反映在了“演技”上。當然,奧斯卡並不只看演技,去年得了,除非是天神下凡,今年還是讓給別人吧。

  然而,形神兼備了,我還更想知道莉莉心裏都在想些什麼。我們看到了她對服裝、軀體的渴望,看到了他轉換身份後對異性的情感投射,但作為一個女人,貌似應該還有更多?作為一個男性的觀眾我不懂,作為男性的導演湯姆·霍珀也不懂。再看艾納 / 莉莉的伴侶格爾達(Alicia Vikander 是我最近愛上的女演員),有過困惑、痛苦,但更多的是一個大愛無疆的無私女性。雖然十分感人,但怎麼嗅到了一絲直男癌的氣味?

  我們來看看真實世界中艾納 / 莉莉和格爾達是怎樣的吧。讓艾納扮女裝,格爾達的確是始作俑者。然而在喚醒了艾納心中真實的莉莉之後,格爾達並沒有如電影中那樣困惑痛苦,而是更加投入到這個三角關係般的遊戲中,並把這一切納入他們的藝術創作中,比如格爾達的大多數作品(不僅是片中的肖像,還有很多黃色小插畫)。可以看出,他們不僅不鬧心,反而十分豁達地享受這一切。這才是藝術家的自如和奔放啊。當莉莉完全戰勝艾納後,艾納去做了手術,隨後,他們的婚姻被宣佈無效。他們也勞燕分飛,各自有了新歡。看到了藝術家的隨性不是?最後,當莉莉因手術併發症去世後,格爾達悲痛欲絕,和新丈夫離了婚,回到和艾納故居鬱鬱而終。又看到了藝術家的濃烈了吧。

  這麼精彩燦爛的真實故事,為什麼要改編成充滿拘束的老派愛情故事呢?是編導因循守舊,還是為了投奧斯卡所好,怕這樣具有特殊話題的電影太過前衞?真是可惜,論開明,21 世紀的湯姆·霍珀和奧斯卡評委,還不及 20 世紀初的兩個丹麥畫家。

  由此,在《萬物理論》的霍金之後,Eddie Redmayne 再次做到了神形兼備,惟妙惟肖。但我們也再次看到了一段明顯被漂白的歷史,一個略顯蒼白的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9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如何評價《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