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滅亡不值得可惜,最後一戰的失誤乃是必然!

分治亡楚,不亦悲哉!

———《大秦帝國》

楚國是戰國時代的諸侯大國,最終也是它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這樣的結局讓很多人認為楚國當初的滅亡十分可惜,他們認為楚國並非沒有與秦國一較高下的實力,他們曾經也打敗過李信所帶領的二十萬秦軍,卻在後來王翦南下滅楚的時候輕敵大意而導致了潰敗,這樣的滅亡是十分可惜的。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其實不是,嚴格意義上來講,楚國的行為並不算輕敵大意,因為它的表現是必然性的,是一種由國家的基礎政治制度所決定的因素,而且楚國所奉行的制度不僅僅會影響戰況,更是楚國一直以來的發展歷史中最大的弊端。

楚國的滅亡不值得可惜,最後一戰的失誤乃是必然!

這種制度就是分治政策。

一、分治的本質

分治制度其實類似於西周的分封制度,在分封制度中,周天子將國家的領土以及權力分封給諸侯,同時要求諸侯為西周的發展承擔相應的責任。

而楚國的分治在形式上也大致如此,楚王將國家權力分散給國內的貴族,讓貴族享有極大的自治權,甚至擁有建立自己軍隊的實力,同時,這些貴族也要為楚國的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包括經濟,軍事,行政等各個方面。

所以這導致了楚國內部是四分五裂的,大部分權力掌握在貴族手中,既如此,貴族與貴族之間的掣肘就不可避免,畢竟無論哪個家族都不會任由其他的家族過度強盛,他們必須保證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因此,整個楚國不可能完全凝聚在一起,貴族之間的權利爭奪影響着君主的判斷。

楚國的滅亡不值得可惜,最後一戰的失誤乃是必然!

而且楚國的軍隊也大部分都是由貴族出兵所組成的,這就讓軍隊直接效忠的對象並不是君王而是貴族,如此就很容易導致人心不齊。

所以説楚國部隊的短期爆發力很強,能夠在短時間內戰勝李信的軍隊,因為在短時間內,貴族可以暫時放下掣肘,將精力轉放到戰場上,畢竟那時的楚國也已經遭受了生存危機。

可是如果一旦時間線拉的很長,貴族之間的掣肘就一定會再次上演,所以最後一戰中,楚國內部的輕敵大意完全是因為貴族之間的掣肘所導致的,這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失誤,而是一種制度所決定的必然。

其實不僅如此,因為分治的政策讓楚國的大部分國家權力被分散,話語權掌握在貴族手中,這也阻礙了楚國的變法改革,是楚國的國家實力會一直衰弱的重要因素。

二、分治對變法的排斥

戰國時代比較成功的變法都是立足在改變貴族統治對國家發展的影響上的,比如説商鞅變法和李悝變法,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貴族統治的影響,尤其是商鞅的變法,在這一方面做得更加徹底,讓國家的大部分權力都能掌握在君主的手中。

楚國的滅亡不值得可惜,最後一戰的失誤乃是必然!

因此,秦國的國家凝聚力很強,在李信滅楚失敗之後,他們幾乎可以不用任何喘息之機就發動更大規模的滅國之戰,但是楚國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試問,因為分治的制度才有了貴族的興盛,而貴族的興盛又掌握着楚國發展的命脈,哪一個貴族又會容忍變法改革呢?

所以楚國在整個戰國時代並沒有進行任何異常變法,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變法的人才,而是因為缺少變化的環境條件。

曾經吳起入楚提出過變法,可是在提出變法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被貴族陷害而身首異處,再者就是屈原,屈原之所以會被楚懷王排斥,會被各個大貴族聯合趕回老家,就是因為屈原提出了變法改革的措施,想要效仿秦國削弱貴族的權力。

如此的做法又怎麼會得到貴族的支持呢?得不到貴族的支持又怎麼可能會得到君主的支持呢?所以説分治的制度是楚國發展歷史上最大的弊端,它幾乎影響着整個楚國的發展路線,讓楚國只能夠在一個制度的模子之下進行生存,任何想要改革的措施都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這也決定着戰國時代的楚國不可能有大的做為。

當然也會有人説了,楚國不是在戰國末期還能夠打贏李信的二十萬秦軍嗎?這又作何解釋呢?其實那是因為,當時統兵作戰的本身就是貴族。

楚國的滅亡不值得可惜,最後一戰的失誤乃是必然!

三、貴族辦事才能成

當時帶領楚國軍隊對抗秦軍的是項燕,而項燕屬於江東的項氏一族,本身就是楚國九大貴族之一,也位列楚國老世族之列,所以他們本身就擁有着一定的實力。

而我們常説的江東子弟兵就是項氏家族的自治軍,也是直接為家族所服務的軍隊,其實在整個楚國部隊當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他們是一隻混合起來的部隊,又項氏家族的親兵,也有其他家族的人,所以當貴族們能夠聯合一致對外的時候,軍隊內部的異常聲音就很少,可是如果貴族發生了掣肘,軍隊也就隨之分散了。

這其實也是為什麼王翦在滅除的時候選擇的是對質措施的原因。因為王翦十分清楚楚國的內政,他明白在楚國的制度之下,各大貴族不可能徹底放下掣肘而聯手,時間一長,他們之間的隔閡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貴族之間產生了裂痕,軍隊內部也必然會發生混亂。

當此之時,才使秦國進軍楚國的最佳時機。所以説在當時楚國的內部只有貴族完全聯合起來才有獲勝的可能性,只不過楚國並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

因此我們説,楚國最終的滅亡是必然的,他們看似是因為戰場上的輕敵大意而導致了失敗,但其實這種輕敵大意是一定會發生的,除非楚國能夠改善國內分治的基礎政治制度,否則整個國家不可能擁有像秦國一樣的凝聚能力。

楚國的滅亡不值得可惜,最後一戰的失誤乃是必然!

就像是西周一樣,當週天子將大量的權力分封給了諸侯之後,自身對於諸侯的控制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諸侯的實力變得強大,那麼周天子對他們的掌控能力也就隨之降低。

楚國也是如此,當個大貴族之間的實力發展到一定地步,楚王也很難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畢竟誰都不想看着自己的競爭對手做大,誰也不想屈居人下,而且當時統兵的還是江東的項氏家族,他們本身就是貴族掣肘中的一份子,如果他們再次帶領楚國軍隊打敗秦軍,那麼項氏家族的實力又有誰能夠遏制的了呢?

所以其他貴族對於項氏家族的限制是必然的,而一但這種限制出現,軍隊內部自然會不穩定,也必定會被秦軍鑽空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20 字。

轉載請註明: 楚國的滅亡不值得可惜,最後一戰的失誤乃是必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