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記者孫競)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暨首屆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溱湖峯會於11月27日線上召開。本次會議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科學研判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路徑。
如何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其最主要的抓手就是將“雙減”政策落地落細。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強調,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小學負擔過重,要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就要把過重的負擔減掉。特別是要防止校外培訓機構“綁架”學生和家長,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學生的學習負擔。“雙減”以後,要突出公共教育供給,加強薄弱學校建設,推進教育均衡;要深化教育改革,突出因材施教;同時,改革學校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
北京開放大學校長褚宏啓指出,發展高質量的基礎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如何培養創新能力,他認為重點要解決好“能不能”“願不願”“讓不讓”的問題,加強對發展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以及元認知能力的認識,他建議廣大教育工作者保護與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用自由孕育創新,同時注重培訓孩子們的培養獨立性與自主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認為,要在鞏固現有“普惠,基本、兜底”的教育民生基本服務基礎上,擴面提標,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提升,提升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層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認為,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是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雙減”政策實施以後,要更加突出公辦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公益性,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教從“起點公平”到“過程公平”。同時,要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尤其是面向農村的素質教育。
教育投入與教育質量的關係如何,也成為此次會議研討的重要話題。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認為,未來科技競爭、創新競爭激烈,我國各領域所遭受的“卡脖子”技術困境背後是拔尖人才和科學技術不足。需要加強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增強對職業技能教育的保障。
中國科學院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何裕建指出,我國科技原始創新面臨的挑戰所反映的教育問題,正在於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灌輸和“一刀切”,沒有很好地保護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熱情。而大學至研究生階段學習領域過窄、過淺,脱離生產生活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
在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一大批先進典型湧現,為教育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範式。北京市教工委副書記李奕介紹了北京市構建基於新供給主體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模式,重點介紹了“雙減”背景下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以及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基礎教育供給主體的變化,他還重點介紹了北京市新供給主體中的教師輪崗設計。
據悉,此次會議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與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吸引線上近10萬人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