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是一個傳奇的帝王,他十六歲就登基做了皇上,要擱現在,十六歲也就剛上高中,正是談談戀愛,拉拉小手,青春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時候,可這時劉徹同學卻要學着大人,一本正經地治理起國家來了。
年紀再小,劉徹也希望自己做一個好皇帝。登基第二年,劉徹舉行了一場考試,目的在於發現“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的人才。在這次考試中,有一位考生脱穎而出,他的名字叫董仲舒。
大漢天子中的漢武帝劉徹
要説董仲舒吧,日後也沒幹什麼好事兒,無非就是提了個建議讓漢武帝採納了,且遺害了中國兩千年,這個建議就是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自此,中國社會在不聲不響中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彎,告別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思想自由、學術自由,取而代之的是思想頑固僵化的社會文化環境。
撇開禁錮思想的後果不談,就光説儒術。儒家有什麼好?儒家提倡仁義禮智信,提倡忠孝。本來,這是一件挺好的事,就因為董仲舒,這些本是優良的品德發展成為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董仲舒畫像
君要臣死,你若是不死,就是不忠!
父要子亡,你若是不亡,便是不孝!
孔夫子老先生若是在天堂看到這些,恐怕也得大呼:“謬論!謬論!!”
這些嚴重阻礙社會發展的思想,在統治階級那裏卻十分受用。因為我是君,你若是不聽我的,你就是不忠不義之輩,你上對不起國家天子,下對不起黎民百姓;前對不起祖宗父母,後對不起子孫後代。總而言之,反對君王的,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如果皇帝閒得沒事兒幹了,還可以打個仗玩玩。軍隊打着“仁義之師”的旗號,口中喊着“為了百姓,為了蒼生”的口號,就可以雄糾糾氣昂昂地出發了。
董仲舒墓
儒家學説與權力的有機結合,就像倚天劍和屠龍刀一樣,於是,“江湖”上秘密流傳着一句秘語:“武林至尊,皇帝是天。儒術一出,誰與爭鋒?”,“江湖”頓時籠罩在血雨腥風之中。
易中天老師也在講座中説到,漢武帝的這個政策禍害了中國兩千年,使中國人失去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