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研究生招考報名剛剛落幕,關於“考研熱”的討論便再次成為了焦點。據報考數據顯示,今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再次打破紀錄,達到341萬,較2019年增長17.59%。
一邊是居高不下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另一邊卻是日益嚴峻的研究生就業和心理問題。據統計,2020年我國在讀研究生人數突破300萬大關,預計畢業人數94.6萬,但並不是每一位研究生都能順利畢業進入理想的工作崗位,還有的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被退學或延畢,更甚者還會因為心理壓力走上極端。
日前,南方醫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相繼清退了一百多名研究生(含碩士和博士)。而這並不是個例,清退超期研究生以提高研究生整體培養質量已成大勢所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是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隨着研究生招生規模在擴大,生源成分更加多樣化,部分學生的研究能力、專業素養未必適合研究學習與相關工作,達不到考核標準就要被‘踢出來’。”
可見,為了提高中國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保證可持續性發展,我國研究生的總體質量管理要求越來越嚴格了,達不到培養要求的學生被延畢或清退。被清退意味着被取消或終止學籍,從而喪失了在學校繼續學習的權利,並且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這對學生本人來説無疑是殘酷的,對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改革確是極大的利好,並且將成為常態化。
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所面對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心理問題。2018年,《NatureBiotech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讀研的人(含碩士和博士)患有抑鬱症的可能性比不讀研的高出6倍之多。研究人員針對來自26個國家的數千名研究生進行了心理評估,其中將近有41%的研究生被判定為中等到重度焦慮,39%的研究生被認為有中度到重度抑鬱。
除卻科研本身帶來的壓力之外,經濟、人際關係、就業、婚戀和與導師之間的關係也是壓力的主要來源,尤其經濟和與導師關係方面的壓力。
清華大學曾對我國超過10000名研究生所獲得的科研補助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研究生科研補助月均404元,其中博士研究生1020元,碩士研究生283元,研究生對科研補助的滿意率僅為34.3%,這與歐美大學的研究生獲得補助的差距甚遠。
與大學本科期間,學生與老師多對一的關係不同,研究生與導師之間是1對1 的培養模型,導師的指導對學生科研成果的進展和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態有着直接的影響。理想狀態下,1對1 的教學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能有效幫助學生適應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但現實是,2015年至今,我國研究生在學人數增長了近100萬,而導師人數增長不過在10萬左右。因此大多數導師都同時帶着好幾個學生,能分配給每個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也就屈指可數。
此外,由於導師在與研究生的關係中佔據着很大的主動權,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因此一旦與導師發生矛盾和分歧時,學生出於師生關係的考量,往往會選擇隱忍,長久下去,研究生滋生心理疾病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既然研究生的考核要求越來越高、學業壓力和各方面壓力也很大,為什麼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還會連年攀升呢?
除卻國家鼓勵和我國經濟發展需要之外,據《2020全國研招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高居考研動機調查前三的分別為:提升就業和從業的核心競爭力、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文化層次和未來獲得研究生學歷。對學術研究感興趣這一項只佔據不到30%,可見,大多數學生並不具備對科研的熱愛,在遭遇各方壓力時就很容易打消科研積極性,從而滋生心理疾病。
前段時間引發各方惋惜的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事件,便是由於該名學生不堪壓力從而走上極端的典型案例。他在最後的遺書中寫道,“你這樣下去肯定延畢了,真丟人,幾百萬研究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去死吧”……對延畢的恐懼和對實驗結果不理想的絕望,讓他走上了極端。
其實近年來,像大連理工研究生這樣的精英自殺的案例還有很多,他們大多成長路途順遂、揹負着家人很高的期待,但都因為接受不了一時的失敗而走上了極端。
究其原因,從小到大我們所接收到的來自學校和父母的教育,都教會我們要成功、要把事情做好、要成為那個站在舞台中央的人,沒有人教會我們失敗了該怎麼辦、把事情搞砸了怎麼辦,終其一生只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又該怎麼辦……
在競爭壓力日益激烈、高度內卷的今天,所有人都像卯足了一股勁一般,生怕落後和失敗,於是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教育要努力、要贏,可是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成功,不可能永遠都是那個走上領獎台領獎的人。
一邊被寄予着厚望、一邊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在這樣無解的環境中成長,內心揹負的壓力可想而知,抑鬱、焦慮等情緒也就很容易滋生,長期下去對身心健康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若得不到疏解和引導,做出極端事情的概率也就會提升。
上名校、有一份光鮮的工作、過上令人豔羨的生活,是為人父母對孩子應有的期待,可不應該是對孩子唯一的期待。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快樂地過完一生,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努力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孩子葆有一顆平常心,更應該告訴TA們:你可以成為英雄,也可以成為那個在路邊鼓掌的人,不管你是誰,爸爸媽媽永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