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千秋大業,教育為本。教育既是民生之基,更是發展之根。

自山東省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將教育援疆擺在重要位置,圍繞文化潤疆,立足人才援疆,加大“組團式”支教力度,推動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年,新一批幹部人才牢記援疆使命,帶着理想與期盼、責任與擔當、真情與厚誼,從齊魯大地來到天山腳下,發揮自身優勢,全方位、多領域推進教育援兵團工作,開創了山東教育援兵團工作的新局面。

2020年10月,國家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到兵團調研教育工作,專程考察了十二師中學,對山東援兵團在教育方面所做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

同年7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率黨政代表團到新疆考察對接對口支援工作時,實地考察了頭屯河農場學校、明德幼兒園等援疆項目,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力度,突出教育援疆這個重點,為兵團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山東智慧、山東力量。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赤誠之心育學子 春風化雨結碩果

“這個牛年春節,我們全家在十二師過。”2021年1月8日,頭屯河農場學校援疆教師王曉波高興地告訴記者過年的打算。

當晚,王曉波從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將兒子接回頭屯河農場的家。這是自去年3月援疆以來,王曉波一家人在新疆的第一次團聚。

與其他援疆教師不同,王曉波的援疆路顯得格外温馨。

他在頭屯河農場的家不僅出現了兒子的身影,還有他的妻子和母親。正如你所想,他把家“搬”來了。

“援疆是我多年的夢想。”這句話從王曉波口中説出,顯得堅定而沉重。

援疆前,他是山東省德州寧津縣苗場中學一級物理教師。

“2015年,我就想加入援疆隊伍,無奈當時兒子讀高中,正是考大學的關鍵期。孩子在生活、學習和精神上都需要我。”王曉波回憶説,言語間透着無奈。

從農村走出的王曉波,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他決定等陪伴兒子順利考上大學後,再圓自己的援疆夢。

直到2020年,夢想的東風向他吹來。

2020年3月,王曉波作為“打頭陣”的援疆教師率先來到頭屯河農場學校,擔任學校副校長和初三(3)班物理教師。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從第一天來到學校,他就立志要幹出一番成績來。

在教學初期,他按照自己原有的教學模式授課,除了課本上的內容,更加註重知識點的延伸。

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但學生的成績起初並不理想。

他沒有氣餒。經過認真分析學生試卷,他終於找到了“病因”。原來,班裏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對基本概念等知識較模糊。

為了讓學生儘快提高成績,王曉波開始改變教學策略。

他一方面在課堂上講透每一個知識點,另一方面讓學生大量練習課本上的原題。課下,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一對一進行輔導。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那個學期的期中考試中,他所帶班級的物理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以前物理成績沒及格過,自從王老師來了,我的物理成績不僅及格了,而且越來越好。”初三(3)班學生趙文武説。

在援疆路上,這些援疆教師無不把紮實的專業素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對學生真摯的愛植根在兵團這片熱土。

2020年9月1日,山東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援兵團教師順利抵達烏魯木齊,開展為期1年的“組團式”支教工作,王曉波的妻子劉曉雲就是其中一位。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頭屯河農場學校援疆支教期間,王曉波發現學校缺初中數學教師,便主動説服妻子加入到援疆教師隊伍中。

由於夫妻雙雙援疆,為了方便照顧家中77歲的母親,他們便決定把母親接到頭屯河農場,一邊支教,一邊照顧母親。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先後選派21名中組部計劃內教師、30名教育部“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教師、6名德州市骨幹教師,所選的57名教師來自濟南、青島、德州、棗莊四市,這些教師不僅政治素質好,而且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豐富,其中黨員16人,高級教師10人、一級教師24人,年齡最大的55歲、年齡最小的35歲,均獲得過縣(區)級以上“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所教學科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10個學科。

自開展援疆工作以來,57名援疆教師在十二師9所學校勇當泰山“挑山工”、天山“軍墾兵”。

設立“山東援疆教師工作室”,採取“教管+教學+教研”“教研室制、分班級制”教育教學形式,構建起“學校領導+中層幹部+骨幹教師”的“組團式”幫扶新格局,把山東好的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根植到受援學校。

實施“青藍工程”,堅持“輸血”和“造血”並重,發揮援疆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大力開展教研培訓活動,幫助學校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骨幹教師隊伍”。

據統計,援疆教師進疆以來,任教班級學生共7000餘人,任教總課時27000餘節,開展各類教研活動1000餘次,課時量超過本地教師平均工作量。

一片丹心助發展 援疆項目譜新篇

近日,十二師中學利用“互聯網+同步課堂”與青島53中開展課堂研討活動。

2塊電子屏、1條光纜,就將相隔千里之外的兩地課堂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課堂上,青島53中五年級數學教師許虹為兩地學生講授了《3的倍數》一課。

臨近下課,十二師中學五年級(3)班學生陳梓玉為青島的小夥伴們介紹了新疆的風土人情和特色美食,青島53中的同學也介紹了青島的美食美景。

“互聯網+同步課堂”是山東對口支援兵團幹部管理組打造的品牌援疆項目,通過“同步課堂”,在讓兩地學生共同學習的同時,也為孩子們搭建起了瞭解魯兵兩地、拉近彼此距離的平台。

提起“互聯網+同步課堂”,十二師中學學生陳梓玉高興地説:“同步課堂真神奇,青島的同學上課特別積極,我們要多向他們學習。今後我希望經常上這樣的課,讓我們互相學習。”

“互聯網+同步課堂”的意義不僅在“育學”,更在於“育師”。

每堂課後,雙方教師都會進行説課和評課。

許虹老師將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如何突破以及各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做了簡要説明。“互聯網+同步課堂”為兩校教師搭建了一個共研共促的交流平台,也為推動兩校教師快速成長提供了舞台。

“之前我們打磨一堂課,可能只有自己學校的教研團隊,如今藉助‘互聯網+同步課堂’,讓我們教學研究的觸角到達了十二師,在實時的交流中,我們互相取得了很多‘真經’。”許虹説。

自從“互聯網+同步課堂”在十二師推廣以來,學生上課積極性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大大提升。

這些可喜的變化,十二師中學副校長唐璐深有感觸,她説:“今後,兩校將充分利用‘互聯網+同步課堂’進行課題研究、聯合教研,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如今,全師12所中小學校與青島市12所中小學校、山大基礎教育集團等結為“友好學校”,開展“互聯網+同步課堂”遠程教學教研數百次,2萬餘名師生受益於山東名師的授課和講座。

全師各學校在山東援疆力量的支持下,不僅讓孩子們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學校硬件設施的配備也發生了質的飛躍。

“5D電影讓我們身臨其境,有意思極了。”1月15日,頭屯河農場學校六年級(3)班學生何璇提起在“魯兵青少年科普館”的體驗,興奮地説。

2020年12月7日,“魯兵青少年科普館”正式面向學生開放,學生們對這所“伊甸園”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濃厚興趣。新奇的世界,新鮮的體驗,與眾不同的感受……讓何璇與同學們學於此,樂於此。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兵青少年科普館”是山東投資130萬元援建的公益惠民項目,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外形大氣美觀、極具現代感。館內設有魯兵文化、教育科普、互動感知3個板塊,包含了環保體驗、聲光電模擬、天文觀測、5D感知等內容,它的建成填補了十二師教育系統科普館的空白。

頭屯河農場學校校長丁亞芳説:“魯兵青少年科普館”是以魯兵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為核心的青少年校內活動基地,是科普教育參觀互動的綜合類公益配套項目,它的建成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學校的科普文化功能。”

購置科普科技展品、建設創客教室、國學講堂、孔子文化廣場、齊魯文化園、兵團文化園……山東援兵團幹部管理組累計投入資金325萬元,為頭屯河農場學校改善校園育人環境,為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你來我往情誼濃 桃李滿園四季春

“培訓貨真價實,讓我開闊了眼界、受到了啓迪、轉變了觀念。”1月15日,提起2個多月前結束的十二師第四批骨幹教師赴山東培訓活動,一〇四團中學教師陳丹丹言語仍然難掩激動、喜悦之情。

2020年10月23日,陳丹丹與其他29名教師在山東援兵團幹部管理組協調、組織下,來到山東集中培訓、跟崗研修、研討交流。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為期45天的培訓中,30名骨幹教師先後赴曲阜、臨沂、日照、青島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課堂教學教育、教育教學理論教育、班級建設及紅色文化教育、藍色海洋文化教育等內容。

十二師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國棟説:“這次培訓充分發揮山東教育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強了十二師與山東的聯繫,學員們以實際行動交出了合格答卷,有利於提升十二師教師隊伍素質,推動全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通過山東援兵團幹部管理組搭建的平台,越來越多的十二師教師“走出去”取經,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山東名師被“請進來”送教。

儒學名家、曲阜師範大學原校長傅永聚,教育名家、山大基礎教育集團總校長趙勇,棗莊實驗學校校長孫飛等相繼到十二師開展學術專題講座,交流教育教學經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了魯兵兩地交往交流交融。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年12月11日至17日,19位經驗豐富的“齊魯名師”來到十二師。在一週時間裏,他們分赴十二師各學校,深入課堂進行同課異構教學展示、協同教研和主題報告。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此次送教學科內容豐富,送教名師與十二師教師同構一節示範課,與當地同一學科教師開展評課和交流研討活動,並圍繞專業發展或學科教學熱點問題開展微講座。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活動過程通過十二師教育局提供的直播二維碼,以同步在線的方式,面向兵團及山東援新疆喀什四縣學校教師同步開放,活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現十二師《互聯網教育援疆體系建設的協同創新研究》課題成果。名師送教期間在線觀摩達到60餘萬人次,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來自山東菏澤的齊魯名師魏金君説:“很榮幸能到十二師參加送教活動。一方面,能夠把山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帶到這裏;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新疆特色的教學模式。魯兵教師在課堂內外交流互通,分享提高,共同進步,讓友誼之花開遍魯疆大地。”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自山東濰坊的齊魯名師王冬梅説:“齊魯文化底藴深厚、內涵豐富,新疆的地域文化多元開放、兼收幷蓄。送教,就是實現齊魯文化和新疆文化的融合。這次教學交流與研討,讓魯兵教師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課堂上魯兵教師碰撞互促,課堂外研討共進。齊魯名師“傳幫帶”的作用發揮,帶動了十二師學校教師們導、思、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送教活動拉近了齊魯兩地之間的距離,推動了教育均衡發展,從學校、教師到學生都收穫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師們在思考的同時也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在齊魯名師送教活動開展的前期,曲阜師範大學首批25名碩士研究生圓滿完成為期兩個多月的實習支教任務,順利返回山東。

實習支教研究生在十二師期間,積極承擔教學任務和調研課題,參與教研活動,助力十二師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贏得了學校的一致讚譽。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山東援兵團幹部、十二師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扈航説:“此次曲阜師範大學研究生實習支教,是落實山東援兵團幹部管理組、十二師和曲阜師範大學三方《教育合作協議》的重要舉措。根據十二師教育需求,我們將每年組織一定數量的研究生到十二師實習支教,進一步增強山東教育援兵團力量,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64 字。

轉載請註明: 魯兵情深,“組團式”教育援疆助推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