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來説溥儀結婚。溥儀對於結婚這件事情,其實本身是沒有什麼看法的,認為這是天經地義,水到渠成。唯一有點期待的就是,自己一旦結婚了,那麼別人就不能再把溥儀當個小孩一樣管教了。
從溥儀15週歲,也就是民國十年開始,太妃們和王公大臣就在一起商量溥儀結婚的事情,但是因為這中間經歷了很多事情,比如莊和太妃去世,也就是同治的珣妃,溥儀的母親去世,時局動盪不安,還有太妃們之間的爭執,都是問題。所以導致溥儀結婚,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了。
太妃們爭執是正常的,四個太妃,走了一個,還剩下三個。他們三個人對於未來皇后的人選,都是有打算的,都想找一個跟自己親近一些的人當皇后。主要是瑜妃和瑾妃之間發生了矛盾,瑜妃是同治的妃子,瑾妃是光緒的妃子,大家記不住名字,記這個也行。
瑜妃對瑾妃是非常不服氣的,説白了,按輩分來算,瑾妃是最小的,但是因為她找了袁世凱,所以她反而變成了老大。那你説,這瑜妃能服氣麼?之前溥儀和瑾妃吵架,瑜妃就暗中支持,所以她倆是有鬥爭的。倆人把選皇后的人選,看成是取得優勢的重要步驟,都提出了自己中意的人選,互不相讓。
那皇后就一個,總不可能一直爭下去啊,怎麼辦呢?皇帝自己選!本來是輪不到溥儀自己選皇后的,但是因為太妃們意見不統一,沒辦法,最後達成了臨時協議,讓溥儀自己做主。送了4張照片給溥儀,溥儀看中誰了,就做個記號,畫個圈。
實際上在溥儀看來,4個小丫頭都是一個樣,分不出什麼美醜來。溥儀就挑了一個順眼的,也就畫了個圈,就是她了。誰呢?文繡!這個人選出來之後啊,瑾妃不幹了,因為文繡是瑜妃這邊選的。她就不顧大家的反對,非要讓王公大臣勸溥儀重選,那重選得有個理由啊,不然皇帝都定了,憑啥你説換就換,有理由,説文繡家庭條件不好,長得也不好。
讓溥儀選自己推薦的這個,也就是婉容。溥儀是無所謂,那你説婉容就婉容吧。但是這麼一來,其他兩個太妃不幹了。最後瑨妃出面了,告訴溥儀:皇上都圈過文繡了,她是不可能再嫁給別人了。意思就是讓溥儀一次性娶兩個,婉容當皇后,文繡做妃子。溥儀其實不想答應,但是大臣搬出了祖制來説事,説皇帝必須有後有妃。最後答應了。這裏要説一下,文繡比溥儀小三歲,溥儀看照片的時候,文繡才12歲。婉容和溥儀一樣大,那時候都是15歲。
人選確定了,接下來就要結婚了。當時大總統是徐世昌,王公們就去找了徐世昌,徐世昌就表示皇帝結婚,那肯定是要照顧的,排場得擺起來。但是呢,不巧的是,這時候直奉戰爭發生了。婚事拖了下來。
一直拖到了民國12年年初,這時候呢,徐世昌下台了,黎元洪當上了大總統。事情就變得不那麼好辦了,但是再不好辦,搞都搞了,肯定得搞完!一場規模盛大的婚禮,就這樣舉行了,當時不少大臣是反對的,因為他們認為,在這個時間段,舉行這樣大規模的婚禮,會對社會產生刺激,搞不好可能會被羣起而攻之。
民國政府先是答應支持然後財政部寫了一封信給內務府。大致就是説,經費實在困難,每年答應的400萬都發不足,現在溥儀結婚,特意撥款10萬,其中有兩萬算是賀禮。不止出錢,還出了大量的官兵,總共有2498人,另外的消防,警察,保安,憲兵不計其數。
婚禮總共搞了五天,從11月29號上午到12月三號。給大家説説每天都發生了啥。
29號文繡的嫁妝入宮。
30號皇后的嫁妝入宮,皇后行冊立禮,文繡入宮。
1號舉行大婚,皇后婉容入宮。
2號皇帝皇后去景山壽皇殿給列祖列宗行禮。
3號溥儀在乾清宮接受大家的祝賀。
溥儀的這次結婚,動靜非常大。來祝賀的人也非常多。黎元洪送了8件禮物,徐世昌更是送了很多重禮,張作霖,吳佩孚,張勳等等一大批民國軍閥和政客都來送錢送禮。許多地方的遺老遺少,更是成羣結隊地來北京送禮送錢。這個陣仗大得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甚至連東交民巷[xiàng]也來了客人。這是辛亥革命以後,紫禁城第一次出現外交官員。雖然説他們是以私人身份來的,但是他們畢竟是外交官員。莊士敦為了表示對這些洋人的重視和感謝,還特意在乾清宮安排了一個招待酒會。
按照傳統,皇帝和皇后新婚第一夜,要在坤寧宮裏的一個喜房度過,房子很小,只有十來平方。溥儀和婉容在裏面坐着,婉容低着頭,溥儀心裏憋着氣,連新娘長啥樣都沒興趣看了。為什麼憋氣呢?等下再説。溥儀在旁邊看了一會這個一聲不響的皇后,又看了看這個讓自己很不習慣的環境,坐立不安,最後直接回了養心殿。
那這一時期的溥儀在想什麼呢?為什麼生氣呢?溥儀從結婚第一天就在想,自己成家了,但是和以前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不是鬧革命,現在就應該是我親政的日子了。説白了,心裏不服。溥儀自己是這麼説的:我要親手恢復我的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