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在春秋時國君中,宋景公算得上是長命——他執政長達四十八年。他一生共遭遇了兩次內亂:第一次,是因公子地鞭打宋景公寵臣向魋後,引發了公子辰與公子地之亂;第二次,則是寵臣向魋與宋景公決裂、發動了叛亂。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兩次內亂,宋景公都僥倖獲得了勝利,這使得他在宋國的地位愈發穩固。晚年時,宋景公曾對六卿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為司城,樂朱鋤為大司寇。皇氏與樂氏都是宋戴公之後,靈不緩則是宋文公之孫。

這一次調整,其中暗藏玄機。

因為宋襄公時庶兄子目夷對宋國有大功,所以自那時起,左師世代都是由子目夷後裔擔任。公元前576年,桓氏一族作亂、殺了宋共公太子,右師華元將桓氏一族大多驅逐出國,只留下了左師向戌。如今向戌之後也多次作亂,致使左師之位都給了他人,足見宋桓公後裔在宋國已徹底失勢了。

能將桀驁不馴的桓氏一族逐步調整出宋國政壇,足見宋景公已控制了國政。至少,比起以前的多位宋國國君,宋景公在國政上的話語權要大得多。在掌控國政大權後,宋景公的執政業績也遠勝之前多位國君。

公元前488年秋,宋景公第三次率兵伐曹,竟將曹國滅了!曹國是姬姓國,因為曹伯陽不自量力、妄圖稱霸,多次與宋國對敵。經過多年征伐,宋景公最終滅了曹國,將其納入宋國統治範圍。在春秋時代的宋國國君中,這可是極其罕見的功績。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執政有功,壽命又足夠長、熬死了諸多德高望重的舊卿士,這讓宋景公在晚年時權力進一步得到增強,基本控制了宋國政局。

可隨着宋景公年齡增長,行動日益遲緩,雖然掌控了國政,但在處理政事時往往就不能親自到場。所以,日常政事宋景公都是由內宮親信大尹代為轉達。這位大尹也不是良善之輩,眼見宋景公年老不省事,就經常不上告、假稱君命而直接發令行私政。

大尹如此胡作非為,次數多了,終於引起卿士的不滿;司城樂茷就想除掉大尹。可左師靈不緩卻勸説道:“先放縱他幾天,等他惡貫滿盈。他權勢重卻無根基,怎能不敗?”

話雖這麼説,可變故很快就到了。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宋景公壽命雖長,卻有一最大隱憂——沒能生下兒子。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將侄兒公孫周之子子得、子啓養在宮中,準備從他們之中挑選一位作太子。不過,因為沒意識到自己很快就將遭遇不測,生前宋景公一直沒明確誰來做接班人。

公元前469年10月,宋景公偶爾興起,到空澤(今河南虞城縣南)遊玩。不想,意外卻發生了:宋景公竟突然去世了!此時,宋國卿士都不在場,大尹便率空澤一千甲士,護送宋景公靈柩秘密回到了商丘。在宮中放置好靈柩後,大尹立刻派人去召六位卿士:“聽説下邑有戰事,國君請六位前來商議!”

六位卿士不虞有詐,急忙前往赴會。等六卿都到齊後,大尹就突然發難,命甲士們劫持了六卿,宣稱:“國君有重病,請幾位盟誓!”在強迫六卿都完成盟誓,不得對公室不利之後,大尹才將六卿放了出來。

隨後,大尹立子啓為國君,在宋國太廟中主持宋景公的葬禮。這麼一耽擱,宋景公去世三天後,國人才知道這一消息!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被大尹這麼耍弄了一次,宋國六卿心中當然有氣,開始四處活動,謀劃對大尹的報復。司城樂茷就派人在國都中四處散佈流言:“大尹長期蠱惑國君,專權好利;如今國君沒有重病卻突然去世,還隱瞞其死訊,不用説都是大尹陰謀!”

此言一出,整個國都內都人心浮動,都對大尹產生了疑心。

聽到了這個謠言,大尹也暗自不安起來。他自己揣摩道:“六卿盟誓時,我沒參與,將來他們是要驅逐我吧!不如再次盟誓!”於是,他命祝官先備好了盟書。

此時,六位卿士都應邀到了唐孟(宋都郊區之地),準備參與結盟。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意外的是,祝官襄卻偷偷來到了唐孟,把大尹的盟書提前給大司馬皇非我看了。皇非我拿到了盟書,又將其展示給司城樂茷、左師靈不緩、門尹樂得看,説:“現在民眾都站在我們一邊,不如驅逐大尹吧?”於是,六卿都不再老實等待,而是各自回家、組織起自家甲士,向國人呼籲:“大尹蠱惑國君,欺凌公室。跟隨我們之人,都是拯救國君!”

宋國人聽了,羣情激憤,紛紛站出來支持六卿。

見情勢不妙,大尹也向眾人喊話:“戴氏、皇氏將對公室不利,跟隨我之人,不用擔心富貴之事!”國人聽了,卻諷刺道:“你本來就與國君沒分別了!”

戴氏、皇氏還想趁機攻打新立國君子啓,可樂得卻阻止了他們:“不行。大尹因欺凌國君有罪,我們再討伐國君,就太過分了!”卿士們就此統一思想,把矛頭都對準了大尹。

眼見人心不附,大尹深知性命難保,立刻就帶着子啓逃到了楚國。隨後,六卿改立子得為國君,是為宋昭公。宋國史上,這是第二位昭公了。

在大尹立子啓為國君時,宋昭公曾夢到弟弟子啓頭朝北睡在都城東門之外,自己則化身為烏鴉站在上邊,嘴在南門、尾在北門。這可是面南背北的吉夢啊!夢醒後,宋昭公就高興地説:“這是美夢啊,我一定能被立為國君!”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如今,美夢總算是成真了。

趕走大尹後,司城樂茷成為上卿。他再次主持了皇氏、戴氏盟誓:“三族共同執政,不要互相傷害!”

一場危及到宋國政權的內亂,就此落下了帷幕。

進入春秋後,宋國始終是內亂不斷。

宋國內亂的主導者,往往不是宋戴公之族,就是宋桓公之族。兩大公族勢力霸佔政壇,讓宋國國君長期處於弱勢地位。但宋景公是春秋中晚期以後,難得一位在政事中還擁有發言權的國君。這種地位的獲得,一是他在兩次內亂中僥倖成為勝利者,大量驅逐了公族人士;二是因為他比眾多卿士更長命,熬死了諸多德高望重的老臣,贏回了在國政上的話語權。

可惜,在兩次與公族的權力鬥爭中取得了勝利,宋景公卻輸給了歲月:因年老體衰,讓身邊寵臣藉機控制了國政。

這次內亂的主導者大尹,是位連姓名都沒留下來的官員。雖然後世對於大尹之職的地位還存在爭議,但大尹既然不是卿士而言,那麼其權位在宋國應該不高。可因為大尹是宋景公唯一信任之人,所以當宋景公年老體衰之後,他就能狐假虎威、假借君命而施私政。如果不是大尹政治經驗不足,也許他就能徹底除掉六卿,竊取宋國政權了!

這就是宋景公的悲哀:執政四十八年,兩次戰勝了公族,卻差點輸給了身邊小人!

宋景公的悲劇,就是因權力過於集中而造成。六卿主導國政之時,想要篡奪宋國政權,需要控制六位卿士;可一旦宋國之政集於國君一人,只需控制宋景公,就能巧妙地竊取宋國之政了。

這種現象,在後世也屢見不鮮。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為加強中央集權,西漢早期漢皇室不斷採取各種措施“削藩”,甚至還不慎引發了七國之亂。到漢武帝時,他利用“推恩令”,終於成功地破除了分封制桎梏,將各諸侯國慢慢轉化成大漢帝國下的郡縣,舉國之權逐漸集中於皇帝一人。可到西漢末時,王莽只需控制大漢皇帝,就可輕鬆竊取政權——如果西漢初的各諸侯國還在,王莽還敢妄動嗎?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悖論:公族強,則公室弱;可一旦公室獨強,國政由國君獨攬,國之興衰就取決於國君一人,這往往也並非國家幸事。

——完——

作者|欲雲: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來自網絡,

欲雲談史論今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以古喻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8 字。

轉載請註明: 執政長達四十八年,晚年終勝公族掌控國政,卻差點敗在小人手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