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把親征對象選為南中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大權獨攬,問題和矛盾和非常尖鋭,可以説他接手的蜀國正暗流湧動,危機四伏,其中南方部族的叛亂頗讓他頭疼。

公元225年(蜀漢建興三年)春,諸葛亮親率軍隊南征,到秋天就平定了南中的叛亂。根據史書記載,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也就是説,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之後,就開始準備北伐的事宜了。

諸葛亮為什麼把親征對象選為南中

諸葛亮通過南征實現綜合效益

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什麼要親征南方,又為什麼把親征的對象選為南中?

諸葛亮為什麼要親征南方,這其實很好理解,他要解除後顧之憂,然後才能一心一意北伐,也從側面説明蜀國國力弱小,無力支撐兩線作戰。

諸葛亮為什麼把親征對象選為南中,原因就不這麼簡單了。

諸葛亮為什麼把親征對象選為南中

南征優勢明顯,諸葛亮為北伐預熱

首先,受到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諸葛亮是蜀漢軍政大管家。這其實是片面的,劉備在世的時候,對諸葛亮的使用,史書上總結為四個字“足兵足食”,也就是充當蕭何的作用,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涉足軍事方面不多。既然史實上諸葛亮在之前很少涉足軍事,在其獨攬大權後,軍政一把抓,肯定有很多人對他的軍事能力表示懷疑。諸葛亮要回應這些懷疑,必須在軍事上有所作為。如果一開始就拿魏國開刀,對於諸葛亮而言是賭博,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他不會幹這樣的傻事。拿南方部族開刀,正合適,一方面南方部族力量弱小,沒有形成穩固的政權,另一方面南方部族派系林立,沒有形成合力。蜀國軍隊相對於南方部族有壓倒性優勢。

諸葛亮為什麼把親征對象選為南中

孫權的機會主義,諸葛亮瞭然於心

其次,諸葛亮想通過親征南方,演示用兵,鍛鍊人才,提升軍隊打仗的自信,同時還能有效利用南方部族的資源。諸葛亮用南方部族的精鋭,組成了步兵的勁旅-無當飛軍,這支軍隊人數不多,但是在完成攻堅克難的任務時作用巨大,非常貼合蜀軍山地作戰的特點。

其三,諸葛亮的目標指向魏延。很多人可能會奇怪,魏延鎮守漢中,與諸葛亮南征有什麼關係?關係大着呢,諸葛亮畢生的夢想就是建立成熟的文官政府體系,他希望文官政府指揮武將,而不是武將干擾朝政。諸葛亮建立的文官政府體制,是蜀國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魏延當時是蜀國第一名將,功高位重,他瞧不上除諸葛亮之外的文官。諸葛亮借南征之際,順利把大多數武將置於自己直接指揮之下,讓武將們開始習慣諸葛亮的指揮。後來諸葛亮北伐,加強對漢中及魏延的掌控就順理成章了,也能避免魏延的排斥心理。諸葛亮北伐時,魏延雖然鎮守漢中多年,但是頃刻被諸葛亮掌控了局勢,只能乖乖聽諸葛亮的話。

諸葛亮為什麼把親征對象選為南中

諸葛亮徵南的目的是為了北伐

其四,反擊孫權機會主義的做法。我們知道,諸葛亮執政之初就大力修復吳蜀之間的關係,但孫權的做法很不地道。他一方面想與蜀國再度結盟,另一方面又小動作不斷,比如他一直染指蜀國的南中問題。南中之所以叛亂,孫權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乎蜀國將領張裔都被叛亂部族送給孫權。諸葛亮親征南方部族,等於明確的警醒孫權不要做有損吳蜀聯盟的事情。

總結:諸葛亮親征,必須贏,否則事情不好辦。諸葛亮要為北伐預熱,加強對軍隊的掌控,對東吳的兩面派做法進行敲打,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他選擇的目標是南中。

插圖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1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為什麼把親征對象選為南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