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但是把演義小説當成正史來看,可能就要倒大黴。黃埔軍校二期工兵科畢業生、陸軍中將、蔣軍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就是誤信了三國演義,把小説中的故事當史實而選錯了防區,導致麾下十二萬大軍被全殲,自己也身中七彈殞命疆場。
邱清泉有文化,而且也不怕死,但不怕死的人也不會主動送死,他之所以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時做出了錯誤決定,估計就是《三國演義》看多了,以為龐統真的是戰死落鳳坡呢。
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中,鳳雛龐統龐士元在落鳳坡中了蜀中名將張任的埋伏,龐統之死,給劉備集團造成了致命打擊——劉備手下的勇將面前夠用,但是參謀人才稀缺,如果龐統協助關羽鎮守荊州,未必會被孫權呂蒙陸遜鑽空子,如果龐統跟着劉備一起伐吳,夷陵之戰誰勝誰負也未可知。
“鳳雛殞命落鳳坡”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抗日名將邱清泉當然也知之甚詳。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演義小説中的事情是當不得真的,鳳雛龐統並不是被亂箭射死於落鳳坡,而是在雒城攻堅戰中衝得太靠前,以至於中了流矢犧牲——這就跟近現代戰爭中將校被流彈擊中是一種情況。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明確記載:“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劉備因龐統之死而痛徹心脾,後來龐統長眠之地被命名為落鳳坡——那地方就在今天的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龐德真墓確實位於古驛道旁邊,但卻絕不是龐德戰歿之地。
邱清泉雖然性格暴躁打起仗來不顧命,但絕非一個大老粗,他是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生的資歷考入的黃埔二期,不但精通德文、英文,而是詩詞功底很深,他在抗戰崑崙關戰役之後寫的那首詩,就頗有魏武之風:“歲暮克崑崙,旌旗凍不翻。天開交趾地,氣奪大和魂。烽火連山樹,刀光照彈痕。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但就是這位學貫中西的抗日名將,偏偏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比較迷信,而這種迷信,好像在老蔣的部隊中比較流行,我們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看到的那個比較搞笑的蔡守元,其歷史原型就是蔣軍第三兵團司令官張淦——此公有個綽號叫“羅盤將軍”,很多戰略決策,居然是在用羅盤卜卦之後做出的,這樣打仗,不敗才怪。
更為搞笑的是蔣軍屢戰屢敗之後,還有人給老蔣出主意:“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寓意不好,暗示我們必敗,應該把顏色改了!”這種過不去河賴褲襠大的建議,老蔣當時居然還真動心了。
受當時風氣的影響,再加上《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邱清泉在當時出了一個昏招:不在城牆堅固糧草充足的商丘駐紮,偏要跑到徐州的西南、河南省永城縣東北,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交界處的陳官莊——這地名在邱清泉看來比較吉利:三省通衢,升官發財。
到了陳官莊,邱清泉一開始是跟杜聿明住在一個院子裏的,但是他看見院子裏只有一棵樹,就聯想到四四方方一個框,中間加一個木,那就是一個困字,於是他搬出了院子,只把杜聿明留在那裏成了“囚”。
那麼邱清泉為什麼不駐紮在易守難攻的商丘而要跑到陳官莊跟杜聿明擠在一起呢?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可能早就笑了:“商丘,可能傷的就是邱清泉,他哪敢住在那裏?”
事實也確實如此,淮海戰役前夕,擁有十二萬美式裝備部隊的蔣軍第二兵團,是老蔣的王牌部隊,曾經讓陳老總和粟大將很是頭痛,而邱清泉和悍不畏死,也曾給中原我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雖然邱清泉大戰不怕死,但是他跟所有的將軍以一樣,也會害怕打敗仗——戰死丟命不可怕,戰敗丟臉不可接受,於是不管部下如何建議,邱清泉都堅決不肯住在商丘,並且顯得憂心忡忡:“商丘之地於我不利呀,你知道龐鳳雛死在落鳳坡的典故嗎?此地是商丘,‘商’和‘傷’是同音,‘丘’和‘邱’同音,自應是我邱某人的傷心之地了!”
因為忌諱商丘這個地名,所以邱清泉坐視區壽年兵團被圍而遷延不救,氣得老蔣破口大罵;同樣是忌諱商丘這個地名,邱清泉又跟杜聿明一起走進了陳官莊死地。
淮海戰役之後,邱清泉的死因成謎,有被擊斃説,也有飲彈自盡説,但是事後檢驗,他身中七彈卻是準確的,而他的十二萬美式裝備大軍,也盡數被殲——讀者諸君請注意,殲滅不是打死,一個兵團十二萬人,如果有一萬戰死、兩萬被俘、九萬戰場起義或投誠,那個兵團也算被全殲。
邱清泉兵團十二萬人有多少戰死或投誠,這個數字不好統計,但是邱清泉不駐商丘,卻成了軍史一個段子,這樣看來,讀錯了書信錯了事兒,那也真是能要人命的。
與邱清泉不同,我們熟知的戰勝劉帥,用傑出軍事家的視角看《三國演義》,就得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既沒有八十三萬人馬,也沒有數千條戰船,如果有數千條戰船,就能把江面鋪滿了,孫劉聯軍哪還有還手的餘地?”
從邱清泉與劉帥對《三國演義》的不同解讀上,我們一下子就能看出差距。這就是為什麼邱清泉殞命疆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邱清泉之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同時老蔣的微操瞎指揮也是催命符,但是我們從邱清泉不住商丘這件事中至少能汲取兩個經驗教訓:其一,封建迷信害死人,老蔣手下之所以有那麼多信鬼信神的將領,在電視劇《解放》中,老蔣的訓話已經講明瞭原因(只知發財,忘記初心);其二,盡信書不如不讀書,把故事當真事兒,那也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如果邱清泉不是誤把“龐統殞命落鳳坡”當真事兒,後來功德林的“學員”中,是不是會多了一個不太聽話的將軍?以邱清泉的抗戰功績,會不會進入1959年的第一批特赦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