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前景的展望與思考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起構成了我國教育的完整體系,缺一不可。無論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必須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湟源縣職業技術教育在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等方面還得深思。

一、基本情況

湟源縣職業技術學校始建於1983年,建築面積1.9萬㎡。2006年7月被青海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認定為青海省“地方職業技能鑑定站”。學校承擔着“陽光工程”“雨露計劃”、下崗工人再就業、農村剩餘及新增勞動力轉移等社會短期培訓;中等職業教育;成人學歷(本、專科)教育工作;社會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基本情況如下:

(一)人員編制

目前,湟源縣職業技術學校核定教職工編制27名。現有教職工71人(在編在崗教師34人,外聘教師31人,外聘職工6人),在職教師40歲以上24人,30歲以上10人;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15人,初級職稱12人;雙師型教師佔專任教師的50.2%。

(二)崗位設置

1.管理崗位:校級領導5名,其中黨支部書記1名、校長1名、副校長3名;中層管理崗位7名,其中辦公室1名、教務處1名、學工處1名、總務處1名、招生就業辦1名、成人教育辦1名、黨辦1名。2.處室副主任崗位5個。3.羣團組織:工會、團委會。4.中職教學崗位66個,包括公共課和專業課,其中公共課41個,專業課25個。公共課又包括文化課(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藝體課(音樂、體育、書法等)、必修課(就業指導、計算機應用等)。專業課是指各專業各班級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包括實驗實習課。5.社會短訓和社會職業技能鑑定崗位。社會短訓方面:承接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城鄉勞動力培訓項目;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雨露計劃”短期技能培訓項目;縣殘疾人聯合協會殘疾人培訓和掃盲培訓。職業技能鑑定方面:職業技能鑑定工種有中式烹調師、美容師、美髮師、焊工、客房服務員、抹灰工、保育員等七個,承接社會人員職業技能鑑定、中職學生職業技能鑑定。6.成人專本科。湟源縣廣播電視大學始建於1998年,是由縣人民政府舉辦、國家開放大學和省廣播電視大學主管並進行業務指導的面授加網授開放式教育。一方面教師通過網絡在線教學、直播教學、視頻點播等方式線上輔導學生學習課程;另一方面班主任和教師利用假日組織學生面對面授課輔導。學校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全省成人開展本、專科學歷教育。學校建立了網絡在線教學、教學直播、視頻點播等教學資源和教務管理系統,形成了覆蓋全縣城鄉的辦學網絡。從2020年春承擔了全縣村幹部素質學歷提升工程教學,現有培訓學員91名。管理人員1名,兼職教師3名(編制為中職教師),外聘教師19人(中職外聘教師兼職)。

目前,師生比為1:29,與其他市屬公辦中職學校相比,師生比是最高的。正常為1:12或1:16。

(三)專業設置

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學校現有師資和設備,開設了幼兒保育、老年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機電技術應用、物業管理、旅遊服務與管理、中式烹飪與營養膳食、美髮與形象設計、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青繡(皮繡)、會計12個專業。

(四)學生結構

關於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前景的展望與思考

(五)2021年畢業生情況(就業情況)

關於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前景的展望與思考

二、湟源縣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

為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調整產業結構、經濟轉型發展、教育精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湟源縣職業教育堅持從宣傳引導入手,從加強“雙師型”教師培訓,從提高教育質量上發力,從落實上下功夫,確保職業教育為全縣脱貧攻堅和追趕超越作出積極貢獻。

(一)強化政策保障

1.加強領導,營造制度環境。積極發揮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通過召開縣級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傳達《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精神。同時,加強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着力營造制度環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激發學校發展活力,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2.加大投入,擴大社會影響。從財政投入、教師隊伍建設、學生就業、扶貧助學、社會短訓等方面,全方位研究、協調、支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使職業教育在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資金投入等方面有了新突破。3.強化考核,落實目標責任。實施職業教育發展目標責任制,制定了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同時,把職業教育發展作為考核指標納入年度目標責任,為職業教育的正常運轉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學校管理

逐年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嚴格督查、考核和落實各項制度,完善督查機制。堅持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以改善辦學條件為基礎,以職業道德及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培養創新能力為目的,狠抓課堂教學改革、加大實踐技能訓練和就業工作。截至目前,9名教師取得國家級專業培訓證書,22名教師取得省級專業培訓證書,15名教師取得市級專業培訓合格證書,11名教師通過培訓取得“雙師型”教師證書。畢業生獲得“雙證書”(畢業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就業率均達98.6%以上。學校曾榮獲省級“綠色學校”、縣級“文明單位”“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學生在省市級技能大賽中,共獲獎112項,尤其是民間工藝(羊皮繡)專業學生作品在國家、省市級展示比賽中共獲獎7項。近年來,向社會培養輸送各類人才累計8000餘名,其中本科、專科、中職學歷生2000多名,各類社會短訓6400多人(次)。通過鑑定站進行職業技能鑑定4100餘人(次),取得中初級職業技能證的3400餘名,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農牧民脱貧致富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緊抓德育工作、樹立良好校風

湟源縣職校堅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和“德能兼備”作為培養目標,深入研究學生現狀特點和用人單位需求,提出了“構建立體德育、彰顯職教特色”的工作目標,全面加強德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一技在手、就業無憂,身有特長、成就有望”的新成才理念和“以特長成就人生,以技術服務社會”的新價值觀念,着力解決社會存在的“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能力”的問題,正確引導家長把學習基礎理論差,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送到職校進行職業教育,發揮其所長。學校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了“以課堂知識傳授為輔,技能實訓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過硬的技能本領,有理論基礎知識,深受社會企業歡迎的實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論上的差異生培養成為動手能力強的特長生。

(四)優化專業結構,合理設置專業

根據市場需求,實地考察省內各大企業,合理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推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精品課程建設,加強教學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近年來,新開設化學分析與檢驗、旅遊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高鐵乘務等專業。同時,加大對學前教育、焊接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中式烹飪等重點專業的投入,重點扶持民間工藝(羊皮繡)專業,努力打造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另外,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市場需要,積極拓展面向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及西部大開發工礦企業發展的新專業,改革調整現有專業,優化專業整體結構,增強適用性。專業設置體現出長線和短線結合、以短補長;主幹與輻射貫通,滾動發展;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互補,多元結合;寬口徑與窄口徑並存,以寬為主的特點。同時,力爭2至4個專業達到骨幹示範性專業水平,並努力使其它專業發展形成特色。

(五)以市場為導向,拓寬就業渠道

1.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按照1:1的職普比例分配初三畢業生招生名額。2.積極參與職教集團各項活動,與有關企業召開校企合作會議,拓寬合作項目及內容。3.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主動出擊,多方聯繫,積極實施“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等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與共建模式,認真做好畢業生的就業、頂崗實習工作。4.通過召開用人單位座談會、企業人士與學生座談會、開辦校園專場招聘會等多種形式,為畢業生尋找就業出路,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近三年,湟源縣職校畢業生577名(2019年畢業206名,就業206名;2020年畢業226名,就業226名;2021年畢業145名,就業145名)其中,省內就業408名,省外就業169名,就業率100%,對口就業率達100%。5.嚴格考核鑑定程序。每年完成職業技能鑑定近800名、職業技能培訓近500人(次),並與縣扶貧辦簽訂“雨露計劃轉移培訓協議書”,完成餐飲服務、民族舞蹈等10多個工種的培訓工作。

(六)建立救助制度,提供助學保障

成立了以湟源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教育局、財政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教育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與各校校長為成員的“湟源縣貧困學生救助領導小組”,積極落實湟源縣職校貧困生救助制度。截至目前,共為6460名學生髮放生活資助金64.045萬元;為9402名貧困生免收學雜費近940.2萬元;為8916名學生免收住宿費、上機費40餘萬元,發放學校獎學金2萬元,特困補助金8萬元。使湟源縣城鎮和農村的中職貧困學生,真正享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為學生完成學業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的問題

隨着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現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制約了湟源縣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師資力量緊缺

目前,學校在籍學生1480多,由於辦學條件的改善和專業質量的提升,社會認可度大幅提升,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師資力量緊缺:1.專業教師緊缺。目前學校的專業教師大部分都是文化課教師經培訓後上崗,衝擊了文化課的教學。2.教師評定職稱難。教齡達15年的老師未晉檔晉級,導致職業倦怠等問題。3.學校宿管員、保安,不能滿足學生管理需求,授課教師周課時達到20至25節,夜間還要輪流值班,身心疲憊。4.外聘教職工多,相應的報酬開支大,衝擊了辦公經費支出。5.無法派遣教師脱崗外出進修學習,制約了教師隊伍的建設。

(二)辦學經費不足

近年來,學生實訓耗材費用需求呈上升趨勢;實訓基地、實驗設施設備以及大量的材耗,辦公費、水電費、取暖費以及校舍和各種設施的維護、教師出外學習培訓、班主任經費、聘任教師工資等,財政投入不足,學校發展難,影響了培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效果。

(三)學校基礎設施仍需完善

1.沒有國家規定的標準化400米田徑運動場、足球場和室內體育館;無法開展學生體育健康的教育教學,只能以班級為單位,分散在校園內的各處空地上進行。2.現只有兩棟實訓教學樓,學生理論課教室少、教師辦公室空間狹小,辦公擁擠;無圖書閲覽室只能改造教學樓連廊;無容納100人以上的多功能室。3.部分專業實訓基地、實習實訓設備不足等。

(四)產教融合還不夠成熟,校企合作中企業參與度不高

缺少與大型企業、知名企業的合作,企業訂單式培養、校企合作的實訓中心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還停留在低技術、低崗位、低層次層面。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參與度較低,加之學生實訓過程中涉及到學生管理和生產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度不高。

(五)學生層次廣、類別複雜

1.職業教育的學生多半是學困生,缺失家庭教育,學習能力差,難於管理。2.對農民工短訓教育、培訓對象的組織,政府行政指導和支持力度不夠。

四、對策

(一)儘快制定符合時代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編制標準。

建議省委編辦開展調研,根據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和特點,研究制定區別於普通高中的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核編標準。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

利用電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會解釋職業教育的專業術語、教學模式,積極推介職業教育典型經驗,使社會公眾不斷加深對職業教育的瞭解,最終使他們轉變觀念,對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視同仁。同時,大力宣傳湟源縣職業教育近幾年來取得的成績、職教戰線上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人物,大力弘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在全縣營造出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把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發展納入“科教興縣”戰略和“人才強縣”戰略規劃。要像重視經濟工作那樣重視職業教育工作,要像抓經濟工作那樣抓好職業教育工作。統籌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勞動就業、人力資源開發協調發展。造就一大批與湟源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為湟源縣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和儲備一批技術人才。

(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理順職教管理體制

1.加強對職業教育的領導、統籌和協調,建立起政府牽頭、部門分工、相互合作、各負其責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機制。由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組織培訓對象,教育部門和職業技術學校負責制定培訓計劃、實施培訓,人社部門負責培訓後的就業安置,從而理順教育與其它相關部門的責任關係,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2.政府應多渠道籌集資金,推動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積極開闢多元化融資、籌資渠道發展職業教育。創新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確保職業教育經費來源的穩定和逐步增長。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證教育質量

1.培養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使其整體辦學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鼓勵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相關專業學位,提高學歷層次。2.建立教師驅動機制。積極面向企業,面向社會,招納賢士。通過合理流動,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優秀專業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兼職。聘請一些行業的專家和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技能訓練的兼職教師。

(五)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確保職教人才培養規格

堅持優化專業結構和提高專業質量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邊學邊做。一方面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建設旅遊服務與管理實習中心、綜合行政辦公樓、風雨操場、運動場、智慧校園、校園安防系統、圖書室和閲覽室,強化學校基礎能力建設。着眼於挖掘辦學潛力,盤活教育資源,積極做好專業實訓基地項目的申報工作,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和獎勵。另一方面要走開放式建設的路子,探討建立與對口行業、企事業合作的校外實踐實訓教育基地,以提高在校學生和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或農民技術員培訓基地,努力辦好一批直接服務“三農”的專業,擴大面向農村的招生規模,開展“訂單培養”。積極推行“企業與地方政府訂單,教育做單,企業與地方政府買單”的做法,更好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

(六)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優質生源

以企業“訂單”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計劃。職業學校與企業深層次結合,在企業定“需求”的前提下,進一步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參與定人才規格、定課程計劃、定評估標準,使企業“訂單”不僅僅是一張“用人”的預定單,而是包含着從培養目標、課程計劃到教學方法、評估方法在內的一整套培養計劃,真正做到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相協調、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協調、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協調。一是專業設置與改造,學校應在企業參與下,適時調整專業,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增強服務行業、企業的能力,以求得生存,爭取發展。二是課程開發與建設,學校與企業應聯合組成課程開發組織,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的要求,以及行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變化的需要,在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共同確立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方案、選擇課程內容,並共同對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做出必要的規定。三是共建實訓基地,突出技能培訓,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

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職業教育要把握機遇,大膽改革,開拓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才能全面推進湟源職業教育的建設和發展。

來源:人民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466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於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前景的展望與思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