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英美教育,瑞士教育這幾年也逐漸開始在國際教育中流行了起來,其中,瑞士教育最出名的要數其“貴”的性質、本文的作者曾從包玉剛轉學到瑞士德語區的私立高中,在那裏他見識到了何為“頂級富二代”,以及跟他們在一個高中讀書學習是種怎樣的體驗。
作者:馬基克
本文原文來自:爸爸真棒
K12原創國際化教育平台,致力於理性、
深度、有啓發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和頂級富二代們在一個學校是什麼體驗?可能這個問題丟到知乎上會有一堆“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網友們回答吧。
不過我們這裏有一位小哥也許真的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就是作者本人)。我叫Magic,老馬,大家也可以在作者簡介中看到自我介紹。
最近一兩年放棄英美傳統高校,開始去小眾國家留學的人越來越多,這似乎變成了一種趨勢。
作為一個從包玉剛轉學到瑞士德語區的私立高中,再去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另類學生,也許可以和大家聊聊我的獨特體驗。
瑞士是位於西歐中心的一個小小的內陸國家,也許大家聽過關於它的只是軍刀和手錶很有名,但是瑞士的國際高中卻是近幾年來最火熱的小眾留學地,各類王公貴族和大企業們的孩子都可能會去瑞士就讀。
所以瑞士高中一個十人小班可能就有8個國家的人。現在大學宣傳的自己幾萬人的校園裏有幾十個國家的人,這種現象在幾百人的瑞士高中就能實現了。
高中畢業典禮
01.
都什麼樣的人去瑞士讀高中?
隨便舉幾個例子,過世的老泰王和朝鮮的金委員長都曾在瑞士的法語區就讀。現任泰王的妻子現在就居住在德語區第一大城蘇黎世。
由於我的學校是最便宜的,所以沒有那麼多所謂的超級富二代們來讀。
但,據我所知,美國前國務卿克里就曾在我的高中就讀,而瑞士銀行某高管的兒子,約旦某王室成員,Swatch集團創始人的孫子就和我是真正意義上的校友。
瑞士高中每年的學費差價很大,從三四十萬(我的學校)到法語區一百多萬一年都有。
我的高中Institut Montana蒙塔納學院含住宿學費是每年5.38-6.75萬瑞郎(約人民幣39-49萬)
傳説沙特阿拉伯皇室、洛克菲特家族所曾就讀的萊森美國學校(Leysin American School)學費為每年8.5萬瑞郎(約人民幣62萬)
從盧森堡學院(玫瑰山國際寄宿中學)Institut auf dem Rosenberg走出了無數政治領袖和企業領導人,但該校有着嚴密的隱私政策,極少透露學生姓名,學費為每年13萬瑞郎(約人民幣96萬),而且不提供獎學金。
再次強調,以上只是基礎學費,此外還有很多課外活動費和生活費就是了。
儘管學費差價大,但是學術質量和學費沒有直接聯繫。我的高中IB平均分不算低,但是百來萬一年學費的高中,大學錄取也不一定好。
很大部分原因,很多學生(讀昂貴的瑞士私校)只是過去結交個關係,混個文憑,説不定會保送某本國的大學然後一畢業就去繼承家業了。
若是某政客家庭和商人家庭的孩子從初中就是摯友,那麼未來的合作也一定不會差。
不過這些貴族們都非常非常低調,一般絕對不會主動告訴別人,所以可能和你一起吃泡麪的室友是未來某國的大政客也説不定。
02.
高中的環境條件怎麼樣?
我的高中在九百多米的山上,從市中心出發乘公交車到終點站,然後在半山腰搭一個斜45度的小火車上山,就到我們學校了。
儘管整個學校就是山頭,但是山上還有其他居民,就包括其他的住户,還有養牛的。
所以一出小火車就會有一種非常濃郁的牛糞味,以至於現在聞到類似味道反而有種親切感。
由於牛身上有很多大拇指關節大小的牛蠅,學生們還需要打專門的疫苗。如果放牛的時候正好經過學校路段,那麼牛還會把去教學樓的路堵上,只能等他們。
交了這麼貴的學費硬件設施就一定非常好嗎?這不見得。硬件最好的一定是中國新開的學校。我高中的體育館就一直被美國老師嘲諷:只要投籃打鐵,動靜就會像槍擊案現場。
從另一方面來講,自然環境是真的非常非常好。畢竟是養牛的地方,水質空氣一定沒話説。其實瑞士人養牛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鄉村才有,隨便一個城市開車20分鐘出去旁邊的草地上可能就有牛了。
由於學校在山上,我們可以直接往下看到城市全貌。我們去教學樓路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很大一片湖,湖的沿岸是城市,一到晚上就可以看到一片月牙狀的城市星光,和抬頭就能看見的幾千顆星星相輝映。
到了冬天就是雪景了,整片山上佈滿了很厚的積雪,是另一番景象。
03.
在貴族學校真的全員名牌嗎?
是的,幾乎是全員都用名牌,但是不至於背愛馬仕的就看不上背香奈兒的。
事實上LV才是他們最喜歡的包,經常走廊上可以看到好幾個扔在那裏,愛馬仕還從來沒見到過。
背LV單純只是因為它耐用,隨便扔在地上也不會壞,也不心疼,而且能裝電腦和好多書。
畢竟有錢人也不必通過名牌展示出自己多有錢,物品還是以實用優先,這對她們來説並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精緻的日用品。就連Swatch第三代傳人也不過帶了一塊Omega罷了。
但,就算你穿着特別樸素,不用任何名牌,也沒有任何人會看不起你就是了。
04.
那這些學費去哪了?
瑞士高中的課外活動是全世界最高大上的之一。
冬季滑雪是所有學校的必備項目,各州政府也有專門為期一週的滑雪假,讓居民們去滑雪。
而夏天積雪融化,各個學校的差異就出現了。有些有馬場的會去騎馬,也有打高爾夫的,我們學校是網球。
不過這只是一小部分,每週週末還有很多課外活動,去各地參觀之類的。當然有些學校更高大上一點,有去非洲國家支援建設什麼的。
05.
大學是怎麼選擇的?
一開始我有考慮除了美國之外的很多地方,除了荷蘭和英國以外,我還報考了東京大學。由於學校在的地方比較鄉村,所以我只想去個大城市。
而荷蘭是我學校的升學指導最推薦的一個國家。她説荷蘭是全歐洲包括英國在內最性價比最高教育質量也最好的國家之一。
儘管我高中土豪遍地,但是還是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同學考慮過荷蘭,最後實際上也有好幾個去荷蘭上大學的。
可能會有家長要問:為什麼頂級富二代們竟然選擇了在歐洲讀書?而不是名聲和學費齊高的美國藤校呢?
我覺得這可以通過幾方面來解釋。
首先,歐洲派與美國派可能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一般選擇了歐洲系統的,很少會去美國大學,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化因素。
一般來説,接受“高雅”素質教育的歐洲人不太能接受美國文化,他們會覺得美國人很“老大粗”,甚至身邊的美國同學自己也會吐槽自己國家。
就比如你在英國就很難看到穿着瑜伽褲的人走在街上,或者在歐洲也很難看到那些身材過於肥胖的人。
再比如地理政治因素,歐洲政治氛圍稍微淡一些。一個俄羅斯或者阿拉伯的同學,你能指望他們去美國的大學嗎?至少幾率不大。
我有個很好的俄羅斯朋友,去了一所莫斯科政客最喜歡去的政治經濟大學,不出意外以後會從政。如果他去了美國讀大學,那不是未來就有老底可以被掀了。
還有一點,外國人相對比較實際,不會硬要去做屬於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他們不會運用“鈔能力“把自己孩子送進一個不屬於他們的學校。就算能花錢捐進去的,極愛足也一定是很有勢力的。那普通中產偏上的家庭,不會選擇花錢進藤校。
甚至,部分家長也許會覺得與其花錢去藤校,不如回本國讀大學提前積累國內的關係。
荷蘭作為一個非英語國家,每個大學的本科都有幾個英語就讀的專業。而且這些專業在國際上的排名也不錯,就比如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傳媒系是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第一,力壓南加州和斯坦福。
並且,荷蘭的學費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便宜。和英國一樣,荷蘭是三年制的課程,但是學費只有英國的一半不到。
作為國際生我一年的學費是8800歐元(約人民幣6.9萬),每年大概都會漲100歐元,很少。基本各個大學不同系也都是如此,都在一萬歐元以內。如果是歐盟本地人,就只是要兩千多歐元一年。
之前做過一個粗略的估計,在荷蘭一年全部的開銷加在一起大約是25萬人民幣左右,基本美國一些大學一年的開銷夠荷蘭一整個本科了。
只不過和其他歐美國家相比,荷蘭大學的按時畢業率很低,我的系只有不到10%的按時畢業率(換專業,沒有修完課等),不過寬進嚴出也是歐陸大學的特點之一。
他們沒能按時畢業其實不全是學術難,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對於一些本地學生而言,讀大學時他們可以擁有許多不同的優惠,比如公交費全免等,所以他們也願意慢慢讀,多讀幾年,政府的羊毛不薅白不薅;而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學校有時候會有很多窒息操作,導致學生不能按時畢業。
06.
番外
身為一個城裏人,是如何打發時間的?
作為一個在上海市區長大的不愛運動的人,去到國外該怎麼打發時間呢?
好問題,我也不知道。當然有些會説阿姆斯特丹夜生活這麼豐富你為什麼沒事做,emmmm我可能是窮and受不了夜店的巨大聲響。
我一般的選擇是打開電腦,和同學好友開始線上死宅生活。不過這其實有點被生活所迫的味道,畢竟玩電腦是成本最低的有交流互動的活動了,一瓶飲料一包零食可以坐一下午。
不過到了大學和幾個朋友一起做個菜擼個貓打一晚上麻將也是常有的事。
當然,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
我喜歡藝術品,所以和阿姆斯特丹一有空就會去逛不同的畫廊古董店,並且和那些店主們聊天,這其中總會聽到很多好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