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乾隆的兒子們按國民好感度列個排位,那嘉慶帝可能比不過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畢竟一提到皇五子馬上就能反應過來,這是五阿哥永琪,但是要説皇十五子的嘉慶本名叫什麼,大部分人可能還要思考一下。
事實上無論是國民好感度,還是在歷史記載之中,永琪似乎都比嘉慶的評價更好,這其中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永琪的早逝。
1.
歷史上的五阿哥,沒有跟小燕子去到大理,早在252年前的4月16日就因病撒手人寰,死去的時候年僅25歲。史料記載他的死因是患有“附骨瘡”,在現代醫學看來,這種病屬於骨結核的一種,具有遺傳性。康熙的兒子,十三阿哥怡賢親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就患有此病。
就在永琪去世的三個月前,才剛剛被父親乾隆授予親王的爵位,是為“和碩榮親王”。
清朝的皇室,為避免骨肉至親內鬥,從雍正朝起就不再冊立太子,所以大家默認如果某位皇子能夠獲封親王稱號,那麼就有了預備皇儲的資格。比如雍正即位前是雍親王,乾隆即位前則是寶親王。乾隆共有17個兒子,生前被封為親王的只有3人,永琪則是最早受此殊榮的皇子,另外兩位分別是皇十一子永理(成親王),以及後來的嘉慶帝,皇十五子永琰(嘉親王)。
如果永琪不死,清朝的歷史説不定會改寫。
《還珠格格》裏蘇有朋扮演的五阿哥深得乾隆的喜愛,知書明理、孝順,又精通武藝。真實的歷史上,乾隆對自己這個兒子的喜歡,也十分外露。
乾隆6年二月初七,永琪出生,他的生母珂里葉特氏,是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生下永琪後,珂里葉特氏被晉升為愉嬪,不久後才又被封為愉妃。愉妃在後宮的存在感極低,既比不上乾隆的原配孝賢皇后,更比不上嘉慶帝的母親富察氏,也就是《還珠》裏的令妃。
然而永琪卻被自己低調的母親教導得格外優秀懂事。他博學多才,且精通馬步騎射,是個文武全才。不但通曉滿蒙兩語,還熟知天文、地理、歷算等,尤其是天文算法,他研究整理的八線法手卷,算是當時極為罕見的一種計算方法,甚至在後世影響了自己子孫的研究。文學方面,永琪還著有一本詩集《蕉桐幐稿》,山海關的姜女廟牆壁上至今還保留有他以“藤琴居士”的“筆名”所寫的一首詩:
松老頹垣見古祠,崩城姜女事堪悲。
藁砧望斷成奇節,環佩空餘識舊姿。
石灑浪痕當日恨,水流嗚咽後人思。
振衣亭畔淒涼甚,猶憶凝眸睩曼滋。
關鍵是,天賦異稟就罷了,優秀的人還十分努力。清朝的皇子讀書“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點開始到下午3點結束,每天要讀書10小時,上書房規矩嚴,除了吃飯一律不讓休息,沒有寒暑假,更沒有周末,連過年都要到書房打卡。就算是在這樣嚴苛的情況下,永琪仍然是上課的眾皇子中,到書房最早的那一個。史書稱讚他“剛健、篤實、恭儉”,乾隆看在眼裏,欣賞不已。
2.
如果説永琪的個人能力的出色,已經足夠讓他走在其他皇子前面。那麼還有一件事,則正式奠定了他在自己父親心中的地位。
乾隆28年(1763年)五月初五,皇室一眾宗親在圓明園避暑,九洲清宴殿突然發生火災,50多歲的乾隆皇帝被困火海之中,永琪隻身一人闖入火海將其背出。這件事讓習慣了皇族明爭暗鬥的乾隆備受感動,兩年後就把這個兒子封為了和碩榮親王。
值得一提的是,“榮”字封號可謂是十分尊貴的字號。清朝歷史上還有另一位榮親王,就是順治帝特別寵愛的董鄂妃(即孝獻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儘管這位皇子只活了三個月就夭折。順治帝本想追封其為皇太子,後因孝莊皇太后阻攔,只得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足以證明他對這個兒子寄予的厚愛和期望。
可惜命運弄人,永琪這個榮親王獲封爵位時,骨病卻愈演愈烈,還沒來得及享受眾人的尊敬,就在三個月後匆匆辭世了。死後安葬在定安親王永璜墓,那裏同埋葬着乾隆早逝的皇長子永璜,風水極佳,又被人們稱為太子陵。
很多年後,英使馬戈爾尼訪華,82歲的乾隆在談到諸皇子時提到英年早逝的永琪,話語中無不飽含惋惜懷念之情:“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嫺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
3.
《還珠格格》裏,把永琪的死,改寫成了另一種結局,就是跟着心愛的小燕子遠走大理,從此隱姓埋名過上自由的平民生活,可惜歷史現實不比童話故事。
永琪匆匆離世,留下五位福晉一位小妾,還有一個剛滿1歲不久的兒子綿億。是的,不像電視劇裏演的那樣,五阿哥只有一個最愛的小燕子,就連迎娶知畫也是被逼無奈的結果。
真正的永琪,以其皇室高貴的鑲紅旗血統,就註定了要跟血統同樣高貴的旗人女子傳宗接代,而他的幾位福晉也的確都是旗人宗親後代。嫡福晉是前朝重臣鄂爾泰的孫女西林覺羅氏,但他大概不是特別喜歡,兩人只共同生育過一個兒子,還沒滿月就夭折了。相比起來,他應該更喜歡自己的側福晉索綽羅氏,左都御史觀保的女兒。索綽羅氏為他生了四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綿億。如果對應到電視劇裏,那大概就是生下綿億的知畫本人沒錯了。
唯一有一位小妾胡氏,是漢人女子,然而就算胡氏為他生育了一兒一女,依然沒有得到什麼名分,只知道胡氏的女兒長大後遠嫁去了蒙古,可惜自己的父親早已不在人世。
4.
在資料記載中,榮親王永琪一共生育過6個兒子,可惜除了綿億順利長大,其他幾個兒子竟全都早早過世。
綿億長大後,繼承了父親的文才和聰敏,尤其是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頗得王維、吳道子的遺風,為當時的士人所推崇。加上永琪英年早逝,綿億頗得自己的爺爺乾隆的疼惜,20歲就被封為貝勒。
即位後的嘉慶也對這個侄兒十分照顧。綿億生下長子後,為其取名為“奕銘”,嘉慶帝還因為這個侄孫的名字,生過綿億的氣,理由是“不似近支,自同疏遠”。直到綿億給兒子改名為“奕繪”(凡屬嘉慶的親兄弟之子孫,應禮同為“系”偏旁名)之後,叔侄倆關係才重修於好,嘉慶後來還常説道“朕侄輩惟綿億有骨肉情也。”
嘉慶20年(1815年),與父親一樣體弱的綿億病逝,享年51歲,諡號為“恪”,是為榮恪郡王。
而綿億的兒子奕繪,同樣繼承了爺爺和父親的藝術細胞,頗具文雅之風,是當時聞名的宗室詩人。奕繪的側室顧太清,也是清朝著名的才女、詩人。顧太清本來是鄂爾泰後代鄂昌的孫女西林覺羅氏,鄂爾泰倒台以後,西林覺羅氏為避禍不得不改姓顧。儘管太清是罪臣之後,但她才華橫溢,與奕繪時常互相唱和,心有靈犀,夫妻兩人感情甚篤。奕繪的正室去世以後,也沒有續娶,與顧太清一起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後幾十年。
奕繪以後,五阿哥永琪的後世孫們雖一代代延續下去,卻逐漸脱離了政治中心。不知是不是受到家族傳統的影響,其後人們更加傾向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研究。生活於民國時期的永琪六世孫,愛新覺羅·恆煦和其子愛新覺羅·啓孮(後更名為金啓孮),一生致力於與滿族和女真有關的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
而金啓孮的女兒愛新覺羅·烏拉熙春,也是一位現代著名的女真文、契丹文和滿洲文的研究專家。現任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教授、京都大學歐亞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常年定居日本。她的丈夫是日本的中國史學者吉本道雅。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永琪的早逝或許不失為一種幸運,免受黨爭、戰爭的紛擾,王朝更迭的失落。
他的後人們開闢出另一種家族延續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一種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