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列隊鞠躬為什麼讓人彆扭|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馬青

近日,有網友發佈視頻,質疑四川樂至中學安排學生在校門口列隊迎接老師。視頻中,有一輛車進入校門時,學生們90度鞠躬,大聲喊着“老師好”。視頻中還有學生在老師出校門時大聲喊“老師再見”的情景,但是並無老師回禮的聲音。視頻發佈者説,學生列隊迎送老師已經搞了半個月,早上6:50就開始了,他覺得“還不如讓學生娃兒多睡會覺。”學校回應,這是感恩教育社會實踐,除了問好迎送,還要幫助維持校門秩序。而學生們鞠躬問好的做法是自願的。

中學生列隊鞠躬為什麼讓人彆扭|長城評論

學生當然應該在校門口參與一部分學校管理工作,維持秩序、檢查儀容、問候師長同學,這些工作就和維護校園衞生一樣,屬於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愛因斯坦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講到他認為學校教育是什麼,他表達了一個觀點:“什麼是教育,就是你忘掉在學校學到的全部知識而剩下的東西。”學校教育並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獨立人格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不要小看每天進出校門的儀式,它可能比一道數學公式更能影響學生的未來。

但為什麼這所學校門口發生的這一幕卻讓人覺得彆扭呢?學校説,他們開展的這項活動叫感恩教育,既然是感恩教育,那就是“單向度”的,是學生向老師、向學校、向父母感謝恩情——我們從來沒看過哪個“感恩”活動是大人們向孩子們表達的。所以,視頻裏只有孩子們向車輛、向老師敬禮,卻沒有收到回禮,只有孩子們喊“老師好”,卻沒有聽到老師回應“同學好”。這恰恰違背了古代先賢關於“禮”的原則:來而不往非禮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於孩子們來説,學校和老師的權威地位,足以讓他們“自願”在迎來送往的時候彎下腰來,並且還會覺得這樣做合情合理。這種“自願”很可能來自他們對師長的觀察,也可能來自師長的暗示。就像視頻提供者觀察到的,鞠躬禮不是時時都在做,那天可能是遇到領導了,就鞠躬了。這種不同身份的區別對待,也隱含着一種“等級意識”的規訓。

一百年前的北大校門口,蔡元培校長卻明確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對這種“等級意識”的反感。他剛剛被任命為北大校長,當校工們排隊在門口,恭恭敬敬地向馬車上的他行禮時,蔡元培走下馬車,脱下頭上的禮帽,鄭重其事地向校工們回鞠了一躬。

同樣是校門口的禮儀,廣東省陽江市一位小學校長曾廣明是這樣做的:從做校長的那一天起,每天早晚都必然站在校門口迎送學生們,向學生們行禮問好,學生們也開心地回禮問候。他説,美的最基本表達便是禮貌,自己堅持跟學生打招呼,學生們漸漸地會養成見人便問好的良好行為習慣,這便是美。重慶也曾報道過一位小學的瞿校長,也是每天站在校門口迎送學生,只要有孩子經過,他便會彎着腰,向每個孩子打招呼,孩子們也歡快地向他鞠躬問好。

這些故事中的老師校長們讓人心生温暖,而那所學校的做法卻讓人鄙薄。皆因為,禮的教育,在尊重,在平等,在互敬互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學生列隊鞠躬為什麼讓人彆扭|長城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