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裏有小孩子讀小學,寫作業的時候。都是盯着他寫作業,然後一題一題跟他解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會有問題的。
小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是培養獨立思考的最佳時機,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好時機。錯過了這段培養的最佳時機,孩子以後在學習知識就要落後他人一大截。
學習應該是化被動為主動,而且要感覺讓孩子感覺寫作業有成就感。如果我們去盯着他寫作業,慢慢的小孩子就會養成作業好像是一種任務,一種讓自己不愉快的任務。因為在我們看他寫作業的過程中,很容易忍不住看到他寫的不好的地方就批評他。每一句批評都是在挫傷小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説得多了,孩子會感覺好像寫作業就是受批評的一件事情。內心裏就會牴觸寫作業,更甚者變得死豬不怕開水燙,就是跟你磨洋工,逼到後面你給他答案。不給答案他就跟你耗到睡覺的時候。這種孩子見多了。都是教育不得當引導到歪的方向去了。
起初效果明顯是因為剛開始小孩子的方向是對的。自己會主動思考,不會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一解釋。他就能明白過來,但是小孩子的記憶雖然好,但也抵擋不住忘性的殺傷力啊。有時同樣的一道題,第二次寫的時候又不會了,這時候我們可能就會説上次不是講過了嗎?是這樣這樣把整個過程説出來了。然後小孩子一下子想起來了,然後按照記憶的方式把作業給寫完了。
可能答案是正確的,但是裏面缺少一個非常關鍵的過程。就是思考,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結果是正確的,不代表小孩子就懂了。時間一長,小孩子的問題就會累積起來,一到考試沒有家長在旁邊指導很容易做不出來。造成考試成績糟糕透頂。
不但是我們,孩子也會感覺付出那麼多沒有一絲回報。很容易懈怠!
就拿數學來講,二年級的孩子,我們應該分步去培養孩子,先讓孩子學會讀題,再讓孩子學會分析題,接着讓孩子學會列式,最後就是計算。一步一步來!在孩子讀題的時候,如果他讀完了,讀得好就誇他,什麼叫讀得好。就是我們大人從聽他讀題的節奏中,發現孩子有一絲自己的見解或者一定的邏輯關係。那就是讀得好,這時候誇他其實就是讓他掌握這種審題的方法。
如果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怎麼辦,先讓孩子看一看會不會做。不會做,然後你再讀一遍題給他聽,一遍後不會可以再讀一遍。三遍過後還不會再教他怎麼去理解。
通常情況可以讓他多讀幾遍題,一般對於不會的題給他定規矩一定要自己讀三遍。很多孩子在讀題的過程中,他就想明白了。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小孩子能明顯感覺到寫作很有意思,還能感受到自己成長了。以前就遇到過一個小朋友,寫作業很磨嘰,每一道題都要人講解。老王直接給他定規矩,先讀題,讀了三遍在做題,做錯了沒關係。後面在聽我讀題,再做。還是不會再跟他講解。剛開始作業是寫不完的,我直接叫他別做了回家睡覺。明天再爭取多做一些題。這樣大概堅持了一個月,小孩子自己要求自己先做完然後讓我給他批改。
小孩子讀書就是要給他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去解決。在遇到自己花了心思還解決不了的時候。再尋求外借幫助,這樣的學習方法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什麼事都是家長幫扶,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變成低能兒。
因為大腦沒有得到開發,因為他是被動學習。就像馬兒要捱了鞭子才願意奔跑的道理一樣。在學校一個班那麼多的學生,要讓老師每一個人都關注到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小孩子在往後的學習過程中,都沒有人那麼無微不至地去看他寫作業。他變的學習很差是種必然。
孩子早晚要長大成人,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陪伴在他們身邊一輩子。既然如此不如教會他如何獨立生存在這個叢林世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