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料中有記載,説是五代後蜀主孟昶在門板桃符上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之後,對聯這種文學樣式就開始出現了。隨後的發展過程中,對聯文化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富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學形式。
跟其他文化藝術表現方式不同,對聯雖然簡短精煉,但卻寓意深刻。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更是趣味橫生。如今每每品味對聯之趣味,便總會覺得妙不可言。
經過千年的發展演變之後,對聯文化已經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不僅將事物景象通過語言凝練化為對聯來體現智慧和文化,還將名人姓名竄聯起來組合成對聯進行“消遣”。當然,其中一些由名人姓名組成的對聯,細細品味之下卻是讓人拍案叫絕。
那麼,最早的姓名對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其實,從現有的資料來看的話,最早的姓名對聯應該出自於北宋醫學家莊綽的《雞肋篇》。
一、最早的姓名對聯
姓名對聯在現如今流傳較廣,也頗為流行。據考證,最早的姓名對聯就是北宋莊綽的《雞肋篇》之中的兩幅姓名對聯。其中有記載説,在宋神宗元豐年間,有人以當時的士子人名來製作對聯。其中一副對聯為:“崔度,崔公度;王韶,王子韶”。
這副對聯以當時四位有名的士子姓名組成,組成的對聯兩兩相近,對仗工整。不僅如此,在平仄協調方面也做到了極致,可謂是一幅絕妙的姓名對聯。除此之外,《雞肋篇》中還記載了另外一副對聯:“馬子山騎山子馬;錢衡水盜水衡錢”。
這則姓名對聯看上去則更加有趣,也更加絕妙。這副姓名對聯從結構上來看,還是個迴文式的對聯。其中馬子山乃是元豐年間的士子姓名,後面倒過來的山子馬則指的就是漢朝山圖的馬。
據《列仙傳·山圖》記載,説山圖小時候就特別喜歡騎馬,但因馬特別難以馴服的緣故,山圖被馬踢折了腳。此處用“馬子山騎山子馬”作上聯,可謂別有一番趣味。
而下聯中的錢衡水則指的是當時衡水縣的知縣,而後面的水衡錢則指的是水衡官署所掌管的錢財。下聯以“錢衡水盜水衡錢”來應對上聯,卻也是頗有韻味。
不過,據説這則對聯還在當時引起了糾紛,話説衡水知縣得知此事之後,欲尋找作此聯的作者好好探討一番自己究竟有沒有偷盜“水衡錢”,不得已之下,此聯作者最終親自登門謝罪,承認下聯不過是自己為了對上上聯而“造”出來的。
從現有的資料考證來看,後面這一聯不僅是當下最早的姓名對聯,還是最早的迴文聯,這一點着實讓人驚歎。
當然,可能有些人會不以為然。覺得莊綽記載於《雞肋篇》中的兩副姓名對聯雖然有些許妙趣,但遠遠達不到“千古絕對”的程度。那麼,莊綽就沒有留下驚絕古今的“絕對”嗎?
事實上,莊綽還真的有在《雞肋篇》中留下兩副姓名聯句,至今尚未有人能夠對出。
二、千古絕對
莊綽在《雞肋篇》中留下的兩副人名聯句,可謂是千古絕對。時移世易,後人似乎已經將其徹底遺忘,至今仍未見有人能夠將其對出。比如説,其中的第一副姓名對聯聯句:“江鬲隔江,問巫馬期騎馬無?”這一副聯句從聯律上細細品味的話,似乎應該是下聯。也就是説要人們填上上聯才行。
然而這一副聯句當真是難度極大,江鬲是當時的士子人名,隔江則是江鬲倒轉過來的諧音,同時也可意為江鬲隔着江河的意思。後面的巫馬期則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緊接着騎馬無卻是巫馬期倒轉過來之後的諧音。
與此同時,這副聯句整體通讀下來能得出一個很明確的意思,那就是江鬲隔着江河問巫馬期是否要去騎馬。如此一來,這一聯句就成了“千古絕對”,時至今日仍未見有人工整的將其對出。
此外,《雞肋篇》上還記載了另外一姓名聯句,比此前一句亦絲毫不遜色,此句為“石萬石授石州離石縣令”。據説在元豐年間,一位叫做石萬石的人奉命擔任了石州離石縣的縣令一職,此句便是這般來的。
説起來好似很簡單,但細細品味之後便會發現,這一句同樣是非同凡向的“千古絕對”。這副聯句中含有四個“石”字,第一個為姓,第二個為名,第三個為州名,第四個為縣名,如此一聯,確實精妙之極,至今無人能對的上,因此亦當得上“千古絕對”這樣的稱呼。
那麼,自莊綽在《雞肋篇》中留下了以姓名組合起來的聯句之後,後人有同樣出色的“絕對”嗎?
事實上,姓名對聯發展開來之後,確實出過不少趣味橫生的妙對,但要稱得上“絕對”這兩個字,那是少之又少。
三、妙對
清乾隆時期大學士紀曉嵐大家都知道,此人詩文俱佳,尤擅對聯,更是號稱天下無不可對之對。然後,紀曉嵐就被其妻子的一句上聯給難住了,偏偏紀曉嵐想了一輩子都沒想出來,直到近代之後,才有人勉強將其對出。這句上聯便是:“月照紗窗,個(格)個(格)孔明諸葛(格)亮”。
時至今日,有人以“風送幽香,鬱郁宛華梅蘭芳”應對。咋一看之下,似乎對的極為工整。但若是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一聯只能説勉強對上,稱不上絕妙之對。最起碼,上聯中孔明的姓是複姓同時諸葛(格)又是前面個(格)個(格)的統籌之稱,這一點下聯就沒怎麼體現。
當然,以上都是古人出的絕妙之對,其中既有深刻的含義,又有別樣的趣味。因此,很多人在學習古人的妙趣對聯時,便忍不住自己也來一個“驚天動地”的對聯。譬如説,後世有劉姓之人出了這麼一個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
粗略來看,想必大家也能感受到,其實這種對聯遠遠達不到“趣味橫生”的程度,説它是絕妙之對吧,但也有不少人能夠將其對出。因為這一個上聯所嵌入的姓名,就是古今歷史上三個同樣姓氏的人名罷了。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暗藏別的寓意了。
譬如説,姓周的人就可以對出:“周勃周瑜周潤發”這樣的下聯,咋一看之下,同樣跟上聯一樣沒什麼趣味,但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周勃是追隨劉邦的一位大將,跟劉邦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周瑜又跟劉備有所牽扯,同樣周潤發跟劉德華也算是同行,名氣上雙方亦不相上下。
從這一點來看,如此一聯對的倒也工整、經典。但説實話,從這副對聯本身來講,是比不上古人的“千古絕對”,至多隻能算是一副“妙對”。
結語:
對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別有趣味的一種文學形式,經過千年的發展,已然深入了人們的生活當中。與此同時,聯文化也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特色,比如説,有詠物聯、有修身聯、有道觀聯、有佛寺聯、有宗祠聯等等,儘管那些聯句非常簡短,但同樣藴含着別樣的韻味,讀之便能使人回味無窮。
或許有人會説對聯文化不過是一些咬文嚼字的文字遊戲,事實上,從某種方面來説,它也的確不過是一種文字遊戲。但我們能夠通過如此趣味橫生的文字遊戲,能夠了解漢字的特點,能夠了解其背後的寓意,豈不是很好嗎?
因此,對聯雖然是短品,但卻同樣是實打實的“妙文”,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對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參考資料:《雞肋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