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個“孩子”的夫妻寫好一篇山區教育“大文章”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經典

本文轉自:人民網

孩子們課間坐滑滑梯。廖新蘭攝

桂林市陽朔縣金寶鄉陽朔洞村地處偏遠,村裏常住人口不多,僅有一所兩個年級的小學,共有學生9名,唐桂青和李治平夫婦是這所山村小學僅有的兩名老師,他們在這所學校已經紮根多年,在他們的辛勤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被送上了高年級。

唐桂青、李治平夫妻與9個孩子同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廖新蘭攝

“夫妻檔”教師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

從金寶鄉集鎮出發,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半個小時到達陽朔洞小學。和大多數學校一樣,這裏也有嶄新的教學樓和寬敞的操場,只不過略顯安靜。李治平介紹,現在選擇在鄉村上學的孩子已經越來越少了,陽朔洞小學只有一年級和二年級兩個年級,僅9名學生,5個孩子來自單親家庭,有6個是留守兒童。

“學校就我們兩個老師,一年級所有科目都由我一個人負責,二年級是唐老師負責。因為學生少,所以工作量也不算大。”李治平説,除了教學任務以外,他們還要盡最大可能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幫他們熱飯,吹乾不小心弄濕的衣服等。

山區的生活平淡,但李治平和唐桂青卻感受到了踏實。二十多年前,在興坪鎮同一所小學當代課老師,兩人因此結緣並結婚。2003年前後,學校取消了代課制度,兩人因此離開了教師隊伍10年左右。在此期間,李治平在酒店打過工,做過小生意,唐桂青則一直以畫畫謀生,兩人共同的願望就是能回學校教書。

唐桂青説,2018年學校新教學樓修建起來後,生活、教育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是沒有老師願意來。同時,來上學的孩子也越來越少,學校取消了三年級和學前班。

“我們那麼努力要回到教師崗位,純粹就是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玩。雖然我們也不知道以後山裏這些‘微小學’何去何從,但只要這所學校還在,哪怕只有一個學生,我們也會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李治平説,看到孩子們純樸的眼神,他們感覺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有價值。

師生課間玩“老鷹抓小雞”遊戲。廖新蘭攝

山區小學教育“任重道遠”

課間,李治平帶着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孩子們紛紛表示想當“老鷹”,“落選”的孩子情緒變得很低落,轉身離開操場獨自往教室走去。李治平見狀立馬跟了上去,一番安慰後,孩子的情緒才平復了下來。最終,李治平當“雞媽媽”,唐桂青當“老鷹”,孩子們和老師又歡快地玩了起來。

“敏感”是這一羣山區孩子身上最明顯的特徵,但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孩子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愛。李治平説,這裏的家長平常多忙於農活,對孩子的教育不那麼重視,也鮮少表達對孩子的關愛。

“一次有個孩子忘記帶盒飯,我們打電話去他家裏,家長説‘一頓飯不吃沒關係’。我們只好給孩子煮飯吃,哪能讓孩子捱餓呢?”李治平説,很快,她和唐桂青意識到家長也需要“輔導”。

唐桂青介紹,他們花了很大精力對孩子們進行家訪,一旦發現這些孩子家庭有什麼情況,就立即和家長溝通,教他們怎麼教育孩子。他坦言,這樣做有一定的成效,但不可能彌補孩子缺失的家庭教育。

“有一次上課,一個孩子模模糊糊喊了我一聲媽媽,我就問他為什麼會喊我媽媽,那個孩子笑着不説話,過了一會兒才説,我就是想喊你媽媽,那一刻我非常感動。”李治平説。

唐桂青、李治平夫妻跟9個孩子玩“丟手絹”遊戲。廖新蘭攝

“微小學”也能寫好“大文章”

7年時間轉瞬即逝,令李治平感到欣喜的是,從陽朔洞小學出去的孩子們普遍成績都很好,而且心態健康陽光。

“我在這所學校最早教過的學生現在已經上初中了,無論成績還是個人品德,都讓我感到驕傲,我們這所山村小學的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其他學校的認可。”李治平説,現在教育部門對山區教學的支持力度很大,陽朔洞小學也添置了多媒體器材、電子黑板和文娛設施,教學硬件設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抓住學生少的特點,我們可以實現分層教育,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和佈置不同的作業,然後盯着每一個學生把問題學通弄懂,這樣一來基礎會打得非常牢靠。”唐桂青説。

除了基礎教育以外,學生們有充分的表現空間,也是健康成長的一環。“我們上美術課、音樂課的時候,他們的想法都能得到充分表達。而且我們也可以根據他們的想法進行引導,這樣有利於他們形成健康、自信的性格。”李治平説。

唐桂青李治平夫婦在這所“微小學”的堅持和努力,反映的是他們對教育最樸素的理解。這份堅持和堅守也讓他們寫好了一篇山區教育的“大文章”。(劉健、廖新蘭、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