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清朝睿親王多爾袞,精明強幹,被乾隆皇帝譽為“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但這樣一位傑出人物,竟然被明朝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傢伙耍得團團轉,上演了一幕幕荒唐鬧劇。
這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魯監國説起。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南明弘光政權滅亡後,魯王朱以海在浙江“監國”,故被稱為魯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則在福建稱帝,建立隆武政權,東南沿海同時出現兩支抗清力量。
清軍大舉南侵,佔領浙江和福建大部,隆武帝被俘後自盡身亡,福建的抗清力量僅剩下鄭成功所部和山區少量義軍,而魯監國的地盤也僅剩下孤懸海外的舟山。
永曆政權的建立後,隨着江西清軍將領金聲桓、王得仁,廣東清軍將領李成棟,山西清軍將領姜鑲等人先後率領部下反正,各地反清武裝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
清廷焦頭爛額,應付不暇,一時間顧不上進攻魯監國。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各地義軍幾乎都是獨自作戰,缺少互相配合,先後被清軍鎮壓下去,形勢的好轉之後,清廷再次將目光對準魯監國。
由於不熟悉海上作戰和缺少水軍,清廷暫時無法進攻舟山,故而對魯監國所部採用招降和瓦解的政策。
在高官厚祿的誘惑之下,魯監國部下一些抗清意志不堅定的官吏,陸續駕船向清廷投降。
投降的官吏中,有一個人名叫嚴我公,就是他將攝政王多爾袞忽悠得找不着北。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多爾袞畫像
嚴我公,是浙江會稽人,在魯監國部下擔任僉都一職,永曆三年(公元1649年),和知府許珖等人渡海向清軍投降,“並獻進剿機宜,願充嚮導”。
清廷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不敢怠慢,急忙將嚴我公送到京城,多爾袞喜出望外,兩次接見嚴我公。
多爾袞俯下身,雙手緊握住嚴我公的手,同他親切交談,並致以誠摯問候,多爾袞説:“希望嚴卿不忘降清初心、牢記降清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大清統一貢獻一份力量。”
嚴我公激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顫聲道:“微臣只爭朝夕,真抓實幹,一定早日將偽逆朱以海部下全部招降,方能不負新時代!”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多爾袞大喜,立即授予嚴我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招撫沙埕舟山等處招撫使,攜敕書前往浙江招降明朝文武官員。
嚴我公堅持以招降為本,以大清朝的利益為核心,先後派人到四明山義軍山寨和舟山羣島等地對抗清將領進行遊説勸降。
在嚴我公的賣力策動下,魯監國麾下的開遠侯吳凱、定遠侯石仲芳、義安伯顧奇勳、開平將軍姜君獻、安遠將軍王用升、昭武將軍田得坤、翼義將軍陳龍、忠勇將軍沈乘龍、虎賁將軍胡茂芳、定一將軍陸鳴時、總兵陳德芝等人降清。
表面上看,嚴我公收穫甚大,召來一批勳貴和將領,但實際上,這些人空有唬人頭銜,並無相應的權力和實力。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原來,魯王監國之初,為和隆武帝爭奪地盤和鼓舞士氣、穩定人心,濫封爵位和擢升將軍,官帽滿天飛,負責刻印的部門忙不過來,甚至要連夜加班,才能把官印刻出來。
在舟山,隨便在大街上溜達一圈,就能遇到一堆將軍和侯、伯爵爺。
因此,這些人投降,對魯監國的實力影響微乎其微。
魯監國麾下真正掌握兵權的張明振、張煌言等人都是堅定的抗清志士,清廷的高官厚祿,他們根本不屑一顧。
如四明山寨的抗清將領王翊直接把嚴我公的使者燒死,連廢話都不願多聽一句。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看到嚴我公招來這麼多大官,多爾袞笑得合不攏嘴,毫不吝惜高官爵祿,不僅保留他們原爵位和官職,部分人還得以升官進爵。
遠在北京的多爾袞不知內情,但當地的清廷官員都不是傻子,他們早就發現嚴我公招來的都是無兵馬、無錢糧、無地盤的“三無”人員。
但當時多爾袞正在興頭上,他們也不敢多説,隨着降官越來越多,福建、浙江的錢糧甚至都不夠支付他們俸祿和賞賜的。
清廷浙閩總督陳錦等官員終於忍不住了,上奏章説明此事,得到兵部贊同。
多爾袞直到此時,才發現被嚴我公給忽悠了,只得下令停止,這場持續了一年的招降鬧劇才草率收場。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不久之後,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嚴我公下場如何,不得而知。
大儒黃宗羲在《海外慟哭記》中稱:嚴我公其實是個騙子,並未在魯監國政權中任職,他向清廷投降時的官印也是自己刻的。
參考資料:《南明史》、《清世祖實錄》、《明清史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8 字。

轉載請註明: 精明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何讓一個騙子刷得團團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