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的兵馬俑
1984年,在江蘇徐州的獅子山腳下意外發現了大批漢代兵馬俑,但是俑坑中兵馬俑的擺放非常凌亂,這在注重禮教的中國古代,是要冒殺頭之罪的,是什麼原因讓工匠們敢做這種冒天下大不韙的事呢?而陵墓並未完工,為什麼要倉促下葬?墓主人究竟是誰?隨葬品不按禮制雜亂擺放究竟又因為什麼呢?
獅子山發現兵馬俑
1984年12月3日,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村小學的幾個學生出門玩耍,在採土場發現了泥土燒成的“小人頭”……
經過大約60天的探察,考古人員發現地下一共有5個俑坑,有3個俑坑比較大,估計每個坑中就有上千個陶俑,另外兩個俑坑相對要小一些,5個俑坑全加起來,陶俑的總數竟然達到了4000多個!
一個個陶俑被剝去泥土,從沉睡多年的地下顯露出來,陶俑主要有立式和坐式兩種,立式俑的高度48釐米,而坐式俑的高度只有25釐米。雖然尺寸比起真人小了不少,但每個陶俑五官清晰,四肢完整,完全是按照真人的模樣來製作的。
這些陶俑,立式的是步兵,坐式的是駕車的御手和車兵,俑坑中還有馬俑,馬俑後面站着的官員應該是指揮官,整個隊伍裏沒有其他的動物俑,也沒有女性俑,俑的性質非常單純,可以斷定這次獅子山發現的是兵馬俑軍陣。
兵馬俑軍陣混亂不堪
考古專家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兵馬俑坑,希望能發現有價值的線索,而就在俑坑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更多的反常現象。
俑坑的四壁十分隨意和簡陋,似乎根本就未作平整,坑壁上的土已經鬆散和脱落了,俑坑的底部凹凸不平。1號俑坑靠東頭的的地方,就連坑中的岩石都沒有除去。陶俑好像是隨意就擺放到了岩石上,俑坑的中部凸起一塊大石頭,把整個軍陣一分為二,大石頭上還因陋就簡地放置了馬俑和官吏俑,似乎是一個指揮台。
俑坑中大多數兵俑的排列還稍有規律性,每排陶俑的數量大約是8個,前後兩排的間隔也差不多。但有很多地方卻非常凌亂,有的每排人數只有兩三人,前後排的距離也拉得很開,陶俑稀稀疏疏;而有的每排人數卻達到了十幾個人,陶俑全都擠成一堆,摩肩接踵,令人眼花繚亂,根本就沒有軍隊的隊列和陣型的樣子。
俑坑中兵俑的種類有七八種之多,按一般常規來講,各兵種應該分別統一起來,按各自的方陣下葬。但在這裏,所有兵種都混在一塊了,髮辮俑裏混着髮髻俑,髮髻俑裏混着戴頭盔俑,持長械俑裏混着弓弩手俑。
中國古代的車兵制度通常是一乘車上有一個御手、一個甲士或兩個甲士,但2號俑坑中卻是二三排御手俑間雜着四五排甲士俑,御手和甲士明顯不成比例,完全沒有按照戰鬥隊形來排列。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2號坑成羣的跪坐式車兵俑中,竟然莫名其妙地站着一個孤零零的步兵俑。
這混亂不堪的兵馬俑軍陣背後,必定隱藏着某種重大的機謀,2000年前的徐州,必定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這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定和兵馬俑軍陣的主人有關。
兵馬俑的主人是楚王
考古專家擔心兵馬俑軍陣凌亂不堪的謎團,可能永遠無法解開,到1994年11月,國家文物局同意大規模正式發掘主墓。
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到1995年1月11日,主墓的外部結構已全部呈現在人們眼前。主墓室的門口堆放着幾塊巨大的條形石塊,每塊石頭的重量估計有五六噸,考古人員都知道,這是下葬者為了防止主墓室被盜而用來封堵墓門的塞石,但塞石已經被拉了出來,而且上面還扔滿了各種文物,估計這可能是盜墓賊所為。
就在考古隊員們清理塞石的時候,除了大量銅錢外,還在上面發現了玉璜,這是西漢時期的一種玉器,塞石上還發現了無數的玉片。在個別玉片上,考古隊員們發現了纏繞在上面的金絲,專家推測,這些白玉應該是墓主人下葬時身上所穿的金縷玉衣的玉片。
金縷玉衣一般是皇帝才能用,除了皇帝以外,有一些特殊功勳的軍事將領,或者是一些特別分封的王在經過皇帝的允許後,也能享用金縷玉衣。在漢朝,徐州地區有資格在下葬時使用金縷玉衣的人,只可能是楚王,因為,他是當時皇帝分封在徐州的諸侯國楚國的最高統治者。那麼,這也就證明了兵馬俑的主人就是穿着金縷玉衣的這位楚王。
實際上兵馬俑主人的身份已經被進一步確定了。但徐州在歷史上共有12位楚王,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位呢?從金縷玉衣上還是無從獲得答案。
楚王陵地宮沒有修完
打開主墓大門,人們意外發現墓道門口的巨石沒有移走,多數墓室的牆壁沒有加工平整,後室地面凹凸不平……種種跡象表明,楚王陵地宮根本就沒有徹底完成。
1995年2月21日,封閉2000多年的地宮被徹底打開了。在一間清理後的側室中,考古隊員發現墓室的牆壁有的地方比較粗糙,似乎只是用鑿子進行了開鑿,但有的地方卻完全不一樣,已經顯得很平整,顯然是鑿過之後又進行了加工。地宮中還有很多墓室的牆壁都只是進行了粗鑿,根本沒有經過進一步的修整。
地宮中大多數房間大小都差不多,鑿入岩石中的進深都達到了4到5米。然而在甬道的東側,考古人員卻發現了一間令人莫名其妙的房間,它的高度、寬度與其他的側室一致,進深卻勉強只有1米,這樣淺的房間裝不了什麼陪葬品,專家猜測,這可能是一間沒來得及鑿完的墓室。
考古隊員們來到了甬道東面的最後一個側室,地上的骨頭到處散落,在地上還發現了一些堵塞七竅的玉石,都做成了子彈頭的形狀。專家估計,這可能是盜墓賊所為,盜墓賊扯下了金縷玉衣到洞外去挑揀金絲,屍骸也就被抖得七零八落,身穿玉衣的屍骨應該就是楚王,這些屍骨應該就是楚王的遺骸。
在甬道的盡頭,是地宮的最後一間墓室——後室,這裏才應該是放棺材的地方,但卻只是發現了一些樂器,考古隊員在清理後室的時候,又發現了異常:後室的地面凹凸不平,兩邊高,中間低,顯然根本就還沒有鑿平。在後室的東北角,有一塊凹進去的地方,似乎還準備繼續向北開鑿。考古人員推測,這裏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後室,在石壁的後面,可能還準備修建更多的房間。種種跡象表明,楚王陵地宮根本就沒有徹底完成。
屍骸無法推斷是哪個楚王
不知道墓主人是誰,就無法解釋楚王陵中的種種異常,無法知道兵馬俑軍陣擺放凌亂的原因,難道這將成為一個永遠的謎團嗎?
在獅子山漢墓中,考古隊員發現了金縷玉衣片,經過修復,一件奢華精美的金縷玉衣出現在人們眼前。考古隊員在墓中還發現了一種墨綠色的玉片,把這些玉片拼在一起,原來是一具華美的玉棺。金縷玉衣和玉棺都代表了一種等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這説明墓主人決非尋常的富貴人家。
西漢時期,徐州地區有資格使用這些東西的人只有可能是楚王,但劉姓楚王共有12代,墓主人到底是其中哪一代卻不得而知。
沒有直接的證據,能不能另闢蹊徑,通過對墓中發現的文物進行研究,從而推斷出墓主人是誰呢?考古人員馬上付諸行動,最有力的物證就是骨骸,在骨骸中能不能找到線索呢?
屍骨從陰冷的墓室中被移到了徐州醫學院法醫司法鑑定所的實驗室中。每一塊骨頭都經過了仔細的研究,徐州醫學院的蔡紅星副教授發現,這堆骨骼來自同一個人,沒有攙雜其他人的屍骨,這是一具男性的骸骨,身高應該在1.73米左右,年齡大概是35歲左右。從骸骨上沒有找到非正常死亡的痕跡,從而無法與史書的記載相比照,也就不可能推斷他會是第幾代楚王。這條線索斷了,考古人員只能再找其他途徑。
印章為判斷提供佐證
在清理主墓室門口時,考古人員曾經發現了陪葬的銅錢,數量非常大,同時也發現了200多枚印章,這為專家的判斷提供了佐證。
專家估計,這大量的銅錢,不可能是無意中掉落的,而是盜墓者盜出後故意扔掉的,為什麼盜墓賊居然連錢都不要了呢?
考古人員從文物倉庫中取出了銅錢,考古人員發現,雖然銅錢的數量達到了17萬枚,但這些銅錢全都是西漢早期的“半兩”錢,這種錢在西漢後期就廢棄不用了。專家由此推測,盜墓時間可能就在西漢後期,盜墓賊在漆黑的地宮裏發現了大批銅錢,以為自己發大財了,辛辛苦苦拖到外面一看,原來都是過期的錢,因此扔得主墓室門口的墓道上到處都是。
專家判斷,半兩錢是在漢武帝元狩五年之前流行的一種錢,到了漢武帝元狩五年以後呢,鑄造5銖錢,這墓裏全部出的半兩錢,説明下葬時間肯定是漢武帝元狩五年之前。漢武帝元狩五年就是公元前118年,從劉邦建立漢朝到公元前118年這段時期內,共有5代劉姓楚王在位,他們是第一至第五代楚王。
墓主人的範圍一下子被集中到了5個人身上。
在發掘陵墓的過程中,曾經發現了200多枚印章,專家猜測,這些印章應該屬於墓主人的下屬,主人死後,他們將自己的印章複製一枚送來作為陪葬。從印文看印章分三類,一類是楚國宮廷官員的,像食官監印;一類是楚國軍隊中的各類武官,像楚司馬印。還有一類印章引起了考古專家的注意,它們是楚國下屬郡縣的官吏,像卞之右尉、藍陵之印,這些印章能夠説明楚王在位時楚國屬下有幾個郡縣。
《漢書》上記載,公元前154年,楚國參與了反叛中央政權的“七國之亂”,叛亂被中央政府平定之後,楚國的疆域也被大大削減了,東海郡和薛郡被收回,不再是楚國的領地。
這個墓裏頭出土的仍有東海郡和薛郡的印章,説明這個墓的下葬時間是在公元前154年之前,最晚也就到這個時間。第四代楚王的在位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54年之後,楚國的轄區已經沒有東海郡和薛郡,因此,第四代、第五代楚王可以排除掉,獅子山漢墓的墓主人還剩下3個人了。
研究工作仍在繼續,專家們在《水經注》中又發現了線索。第一代楚元王劉交的墓已經明確了在今天的銅山縣夾河鄉,叫楚王山的地方。
這樣墓主人的範圍就縮小到了兩個人身上。那麼,在第二代和第三代楚王之中,到底誰是這座巨大陵墓的主人呢?第二代楚王叫劉郢客,是劉交的兒子,他在位是4年,按照一般的慣例,頭年即位,第二年建墓,他只有3年的時間建墓。
獅子山楚王陵總長117米,總使用面積850平方米,開山鑿石量達到了5100立方米,有龐大的天井和11間墓室,建築規模十分宏大。有人曾專門測算過,以當時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條件,建成這座陵墓至少也需要10餘年的時間,第二代楚王在短短3年內不可能把陵墓修建到如此規模。
第二代楚王是陵墓主人的可能性也不大,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也就是第三代楚王,根據史書記載,他的名字叫劉戊。
劉戊在位20年,這段時間正是漢朝“文景之治”的繁榮階段,是楚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百姓安居樂業,因此他有充足的財力和時間來為自己建造一座大規模的陵墓。
專家們從《漢書》中瞭解到,漢景帝減少劉戊的管轄範圍,並降下聖旨,楚國下屬的東海郡歸中央政府管理,不再是楚國的地盤。但就在聖旨到達楚國的同時,楚王劉戊收到了另外一封信函,吳王準備反叛中央政權,邀請他一同造反,劉戊立即響應了吳王的建議,與吳王一起,發兵攻打中央政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初“七國之亂”。漢景帝派兵鎮壓,大敗七國聯軍,吳王被殺,其餘各王或降或死,全都身敗名裂。劉戊也不得不自殺身亡。
楚王劉戊匆忙下葬
《漢書》中關於劉戊的記載到他自殺之後就沒有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專家們只能根據此前的歷史記錄大膽進行推測了。
如果專家推測準確的話,人們大致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
楚王有一個龐大的家族,劉戊有兄弟6個,非王即侯,地位不可等閒視之。劉戊死後,楚國一方面向中央政府請罪,讓中央王朝對劉戊低調處理,而另一方面就在向中央政府請罪的同時,趁處罰意見還沒有出台,楚王家族利用長安至楚國2000多里之遙,消息不通之機,匆匆以王者之禮搶先一步將劉戊下葬,給中央王朝來一個“既成事實”。楚王以儘可能快的速度被匆匆下葬了,修了近20年的地宮也沒有最後完成,棺槨也就只好放在了一個臨時的位置上。
但是,中央政府有可能同意劉戊下葬時使用金縷玉衣和玉棺,卻決不會允許他使用兵馬俑作為陪葬,劉戊生前已經是一個反王了,同意他使用兵馬俑,讓他在地下還能帶兵,這不等於鼓勵其他的諸侯王繼續造反嗎?在這種偷偷掩埋的情況下,陪葬坑中的兵馬俑也就只能倉促擺放了。
當時的真實情形誰也無法知道了,只剩下合理的推測,也許,這就是獅子山兵馬俑擺放凌亂不堪的原因。
經歷了許多驚心動魄事件的楚王劉戊,在漢書上留下了名字,2000年前的顯赫已無跡可循,只剩下枯骨一堆了,而醫學專家依據保存下來的頭骨,成功地復原出了這位楚王的容貌。
通過對種種已經發現的證據進行分析,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座巨大地宮的主人很可能就是劉戊。來源:瀋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