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自薦的毛遂,後來怎麼樣了?

説到自薦,大家都會想到毛遂。那麼,他是在何種情況下自薦的?自薦之後,他又成功完成了任務嗎?

01

公元前200年左右,秦國圍攻邯鄲,趙王派丞相平原君去楚國求援。

別以為這是個簡單的事兒,打仗可不是鬧着玩兒的,楚國如果支援趙國,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兵力,而且還會跟強秦結仇。平原君想要説服楚王,還是得組建一個人才濟濟的團隊。因此,在接手這個重大項目之後,平原君就開始精心挑選人才加入該項目組,希望可以圓滿完成任務。

平原君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平時就喜歡招賢納士,養了幾千門客。他想帶二十個人跟着自己出使楚國,然而,挑挑揀揀,還是隻選出了十九人。

就在這時,毛遂站了出來,自我推薦道:“我聽説您想去楚國談合縱之事,只想帶上自己門下的賓客二十人。如今少一人,不如帶上我湊數吧!”

這就是成語“毛遂自薦”的典故。

這次去楚國談合縱可不是個小事,馬虎不得。平原君對毛遂毫無印象,不敢貿然帶他,於是問他:“你在我這兒工作多久了?”

毛遂説:“三年。”

聽到這,平原君是不太願意帶上他的,就説:“有才能的賢士生活在世上,就好比錐子放在口袋裏,它的鋒尖會馬上顯露出來。如今你在我的門下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們從沒有稱讚推薦過你,我也從來沒聽説過你,這是因為你沒有什麼長處啊。你不能去了,還是留下來吧。”

這話説的挺有道理,換做了一般的人,可能就被問的啞口無言,只好作罷了。然而毛遂不同,我們後來都知道了,他成為了一個有名的縱橫家、優秀的辯手,自然能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據《史記》記載,毛遂如此説道:“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脱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意思是:“那今天把我放在袋子裏吧,要是早點把我放在袋子裏,我整個錐鋒都露出來了,不會只露一點鋒尖而已。”

這也就是成語“脱穎而出”的來源。

於是,平原君就帶上了毛遂,以及另外十九人,一起來到了楚國談判。

那個自薦的毛遂,後來怎麼樣了?

02

平原君跟楚王從早晨談到中午都沒談下來,那十九個人就鼓動毛遂上前一試。

於是毛遂握緊劍柄,走向楚王。楚王看到後大聲呵叱:“還不給我下去!我跟你主人談判,你來幹什麼?”

毛遂居然敢劍指楚王,他不僅有謀,還有勇。

他握緊劍柄向前走去,説:

“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眾。現在我與你只有十步,十步之內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國的人多勢眾的,大王的性命就控制在我的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當着他的面你為什麼這樣呵叱我?

況且我聽説商湯曾憑着七十里方圓的地方統治了天下,周文王憑着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諸侯臣服,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士兵多嗎?實際上是由於他們善握時勢而全力發揚自己的威力。

如今楚國領土縱橫五千裏,士兵百萬,這是爭王稱霸的資本。憑着楚國的強大,天下誰也不能擋住它的威勢。秦國的白起,不過毛孩而已。他帶着幾萬人的軍隊,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燬了夷陵,第三戰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極大凌辱。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到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趙國。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憑什麼呵叱我?”

一番話,引經據典,闡明形勢,分析利弊,説得頭頭是道。

楚王很快被他説服,同意了他的觀點。毛遂卻並沒有掉以輕心放鬆下來,而是趁熱打鐵,立馬讓兩國當場簽了合同,以免夜長夢多,中途有變。

回到趙國之後,平原君對毛遂説:“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並且將毛遂當做上賓來對待。

這也就是“三寸不爛之舌”的典故來源。

那個自薦的毛遂,後來怎麼樣了?

03

毛遂的自薦,並不是盲目的自薦,而是建立在自己的實力基礎之上的。從他後來一舉説服楚王也可以看出,他是有這份才能的。

那麼,為什麼他沒有早點被平原君挖掘呢?斗膽推測一下,平原君的門客有幾千人,可以説是一個複雜龐大的組織了。這種地方,一般都會有各種明爭暗鬥。你能力強,別人不一定會舉賢薦能,説不定還會嫉恨你,暗中給你使絆子。

前段時間有一篇很火的職場文,談的就是領導是否願意僱傭能力比自己強的下屬,大多數領導在回答的時候都是當然願意啊,然而實際上他們大多都不會僱傭能力比自己強的下屬,因為他們怕老闆發現自己的下屬更有能力,從而讓下屬替代了自己的位置。

因此,很有可能是一些頗有心計的門客,故意不讓那些賢士嶄露頭角,以免蓋過了自己的鋒芒。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一部分見狀就走了,而像毛遂這種則是先留下來,之後再伺機而動。

包括後來勸説平原君毀家紓難的李同,也是自己跑去平原君跟前力諫的,而不是平原君自己發現此人的,可以説是跟毛遂自薦如出一轍了。

識人用人上,平原君確實有不足之處。

另外,自薦誠可貴,自知價更高。

如果你對自己有着清晰的認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有十分的把握可以抓住,那麼就勇敢自薦吧,説不定也會脱穎而出;

如果你對某事並不十分擅長,就不要隨便衝到一線,企圖一戰成名了,否則像馬稷那樣失街亭就慘了。

可惜,最終趙國還是滅亡了,由秦國統一了天下。

對於毛遂的老闆平原君,司馬遷是這樣評價的:“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説的是平原君的格局不夠大。

良禽擇木而棲,如果毛遂能夠跟一個格局更大的人,説不定除了留下“脱穎而出”“毛遂自薦”“三寸不爛之舌”這些典故之外,還會有更大的成就吧。只是,他為人正直,一心為國,恐怕做不出這種“不忠”之事。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方采采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57 字。

轉載請註明: 那個自薦的毛遂,後來怎麼樣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