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中小學教師工資。
這個話題有熱度,也有爭議。
全國中小學教師人數逾千萬,“錢權性”是人類最感興趣的三樣東西。“教師工資”一詞,自帶流量。
但這個話題,網絡上的觀點比較撕裂,談論起來,有一定風險。
之所以冒險談這個話題,緣起於,一位河南小學老師在網絡上曬工資,跟帖者甚眾。瀏覽之時,忽心有所感,對教師的工資及職業前景,有幾點新想法。願與大家分享。
這位老師自曝工資如下:
教齡26年,中小學一級職稱,到手工資4200元,每月績效600多元,每月教齡津貼260元。合計5060元。
實話説,這工資還算不錯。不考慮北上廣深和省會,屬中等偏上水平。
但是,毫不意外地,跟帖留言中,有兩種鮮明對立的觀點:
什麼時候看齊公務員?
嫌少可以不幹!
事實上,對立雙方是在不同話語體系裏自説自話,自然很難求同存異,達成一致的意見。
當然,這種論戰,只不過是情緒發泄,不可能也沒必要爭出個是非曲直。
因而想到三個問題:
1、中小學教師工資到底低不低?
2、為什麼中小學教師總覺得自己工資低,卻無法取得廣泛認同?
3、中小學教師職業前景(錢景)如何?
討論工資高低,至少需從四個維度分析:絕對值、物價適配係數、同類人羣比較、貢獻值。
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老實説,這個數據令人驚訝),月收入10000元以上人羣不足3?
假設中小學教師月平均真實收入5000元,從絕對值看,並不算低。
教師工資每年滾動一檔,月收入增長2?右。近幾年CPI都在3?上,考慮M2增速,每年的實際通脹可能超過10?教師工資增加速度始終跟不上物價上漲速度。
教師屬於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同在一個鍋裏吃飯的其他單位人員相比,基本工資差別不大。主要差別在年終五項獎及隱性福利。這樣比較,教師工資明顯偏低。
貢獻值是個有趣的話題。教師常認為自己肩負社稷之重,社會卻認為教師無足輕重。其實教師只是普通職業,貢獻值幾何,只有讓市場檢驗才真實。
私立學校教師工資,最能體現教師的貢獻值。公辦教師工資低於私立學校教師,是國家用穩定性贖買了其中一部分價值(所以不要動不動喊砸教師的鐵飯碗)。
以上四個維度,有三個顯示教師工資偏低,結論顯而易見。
如前所述,任何一個職業的工資水平,是通過市場議價之後確定的,是勞資雙方博弈的結果。如果認為工資未達預期,則勞動合同無法訂立。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教師抱怨工資太低,便有網友留言説“為什麼不辭職”“嫌少可以不幹”。
你不能説這種觀點沒道理,市場規則本就如此。但網友們忽略了一個前提——勞資雙方都完整地履行了合同。
比如,《教師法》第25條,“教師工資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可視為合同的重要條款之一。但自訂立至今,在絕大部分地區,從來沒有落實過。
資方沒有履行合同的情況下,勞方抱怨不滿,或通過行動爭取,難道不對?
教師總覺得自己工資低,卻無法取得社會廣泛認同,主要是因為,後者常常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
有些人認為教師不可以談錢,這當然是道德綁架。誰也不能否認,錢,是這世上衡量價值的最好標尺。如果你認為還有更好的標尺,請在帖下留言指教。
因此,我們談論教師的職業前景,一般意義上,是在談教師職業的錢景。
我認為前景光明。
理由是,我國的市場化越來越充分完善的大環境下,絕大多數職業的估值越來越精準,教師職業也不例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急需人才。但因為歷史的原因,教師缺口非常大。於是師範學校遍地開花,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轉户口、吃國家糧”,在當時,這待遇非比尋常。
但隨之不久,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附着於非農户口上的福利全部取消。之前進入教師隊伍的那批人,實際收益大打折扣。現在怨言最多的,正是這個羣體。
因為教師職業的實際價值被低估,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當教師。從上世紀末開始,許多師範院校關閉或轉型,一些綜合性大學甚至取消了師範專業。經濟欠發達地區招不到教師,標準一降再降。不要求師範專業、專科文憑即可。考教師資格證也非常容易考。即使這樣,也很少有男生願意當教師。
現在的情況又變了。國家開始重視教師教育,近年發佈了多個重磅文件,談教師隊伍建設,一批綜合性大學重新開設師範專業。
我們可以根據國家的政策走向反推,既然要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那麼,提高教師待遇就是必然的了。
事實也是如此,今年,國家教育督導委督導落實教師工資的力度很大。不少老師反映,他們所在的地區,已經補發了去年甚至前年的年終獎,形勢令人欣喜。
最後,我想用“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來總結。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如果國家不拿出較高的待遇,很難招到優秀的教師。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過硬的功底和專業能力,將來也難以進入教育行業。
近幾年以“低段位”學歷進來的教師,應該感到慶幸,以後的標準會越來越高了。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來的老教師,也不要有太多抱怨。在時代的巨浪面前,個人渺小如塵。過去也許不堪回首,前路或聊可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