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是歷史上的有為之君。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戰割據局面,天下重歸一統,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得以重見太平。成為天下之主的趙匡胤卻有一件心事,時刻讓他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趙匡胤從五代十國亂世中成長起來,親眼目睹了很多武將擁兵自重、犯上作亂的行徑,他自己也是靠這種不法途徑上位,因此生怕部下們比葫蘆畫瓢,也給自己來一下子。
趙匡胤每念及此事,寒毛直豎,於是繼位後迫不及待進行了兩次"杯酒釋兵權"行動。建隆二年的"杯酒釋兵權",重點針對皇室禁軍武將,一批位高權重的武將被罷免。天寶二年"杯酒釋兵權",則重點針對地方藩鎮將帥。通過這兩次行動,以及附帶的朝政體制變動,大批武將失掉了兵權,趙匡胤的皇位自此高枕無憂,最起碼不再擔心部下武將會起來造反。
但是,兩次大規模罷免武將,有個武將位高權重卻巍然不動,未受波及。不僅如此,趙匡胤的一生,都對此人抱着敬重與畏懼交織的複雜心情,不敢對他有造次之心。此人就是五代名將符彥卿。符彥卿出身武將世家,是後唐節度使符存審之子,自幼在軍中長大,十三歲就以騎射聞名,從軍後身經百戰,威名遠揚。
趙匡胤之所以怕他,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符彥卿的威望。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名將,一身歷經梁、唐、晉、漢、週五朝,胸懷韜略,屢立大功,威望極高,是五代武將中的泰斗級人物。他比趙匡胤大將近三十歲,他統率千軍萬馬馳騁疆場之時,趙匡胤還在穿着開襠褲滿街跑。五代十國時期,皇帝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誰上台都對他青睞有加,都想借助他的威望與才能,為己所用。
趙匡胤沒當皇帝前,也是後周武將,曾與符彥卿同朝為官。不過他的職位比人家差遠了,符彥卿是威震一方的天雄軍節度使,手握重兵,是後周武將中的巨頭。恐怕他見了趙匡胤這樣的小字輩,都懶得搭理,頂多拍拍他肩膀敷衍幾句:"小趙,好好幹!"這種根深蒂固的敬畏之心延續到宋朝開國。特別是趙匡胤篡位自立,不得人心,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對符家這樣的名公巨卿,也是竭力拉攏。
第二是因為符彥卿的實力。五代時期,中原地區軍閥遍地,整天打來打去,可都是窩裏橫,只要一提北方的契丹,軍閥們都嚇得腿軟心慌。契丹憑藉強大的騎兵,一直嚴重威脅中原王朝安危。符彥卿長期鎮守北疆,長年與契丹騎兵作戰,是當時少有的能擊敗契丹的武將,被契丹人視為勁敵。有符彥卿統率重兵鎮守北疆,中原的皇帝省心不少。
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時,符彥卿在外手握重兵,如果他起兵勤王,效忠後周,憑他的威望人脈,只要登高一呼,四方響應,趙匡胤就得吃不了兜着走,皇帝能不能當得上還在兩可之間。加之趙匡胤登基後,同樣也需要藉助符彥卿防備契丹人,因此符彥卿得以躲過一次又一次清洗。
第三是因為符彥卿的姻親關係。符彥卿不僅會打仗,也很會做人,頗有"投資"眼光。他的三個女兒嫁給兩個皇帝,大女兒嫁給武將柴榮,柴榮後來當了皇帝,又把他二女兒也娶了過來。三女兒嫁給了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後來也當了皇帝。趙匡胤口口聲聲優待後周柴家親屬,符彥卿是既是後周國丈,又是弟弟的老丈人,他就是想下手也沒法下手。
符彥卿在宋朝擔任節度使十幾年,一直到七十二歲,才因老病從鳳翔節度使任上退休,七十八歲病故。一生安富尊榮,長壽且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