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説起“高考”,大家的話就多了,小編也還記得高考前100天的時候,學校就在校門口立起一個大大的倒計時牌,每天的數字越來越小,緊張的氣氛越來越凝重,所有人都埋在書堆裏奮筆疾書,靜靜等着那一天的到來,因為它也許決定了自己的未來。
幾十年前,有一位年輕人,他在25歲那年才參加高考,而且他嚴重偏科,最愛語文,數學那是一竅不通,最後成績一出來,數學0分,他心想這次可算完了,結果院長看完他28字的語文作文時,當場就決定錄取他,他是誰?他又寫了什麼?臧克家,出生於1905年,是我國著名的詩人,他的短詩《有的人》是咱中學課本里的必學篇目,他曾擔任過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以及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如此優秀的人為什麼會數學考0分呢?
其實臧克家的童年並不算幸福,他出生在一個小地主家庭裏,封建色彩極其濃厚,祖父、曾祖父都是前清的官員,8歲時,臧克家的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患上肺病,終年咳血,34歲便去世了,臧克家更多時候都待在祖父身邊。祖父是一個非常嚴肅沉默的老人,臧克家有點怕他,但是祖父特別喜歡詩歌,朗誦起詩歌來聲音包含情感,似乎整個人都變了,進入了詩歌的天地裏,臧克家也被他帶動了,從小就愛朗誦詩歌,雖然意思不太懂,但已經能初感文字之美,加上後來去讀了私塾,四書五經信手拈來,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古文修養。
然而大清已經亡了,臧克家當然不可能像曾祖父、祖父那樣一心只讀聖賢書,以後考取功名,特別是12歲那年上初級小學校,孫夢星老先生突然在課堂上激動地感慨道:“我們堂堂大中華,有幾千年的光榮歷史,竟被小小日本這樣欺壓!而當局又一味忍讓,弄得國亡無日,四萬萬黃帝的子孫,全將變成亡國奴了!”聽到這句話,臧克家的心靈突然受到了莫大的觸動,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不久之後“五四運動”爆發,臧克家立馬帶着同學們跑去街頭宣傳,想要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1923年,臧克家考進了山東省立第一師範,正是在這裏,他學習到了更多更先進的思想,他的國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老師們都經常誇獎他,但他覺得白話詩也同樣有魅力,還把作品寄給了《語絲》,得到了周作人的肯定,不久便發表了。
25歲那年,臧克家決定報考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可是當年這所大學就考2門課程,分別是數學和語文,語文他當然沒問題,但數學確實摸不到門,最後只能放棄,他把眼光放到了語文上。那一年語文試卷上只有2個作文題,一個是《你為何報考這所大學》,另一個是《生活雜感》,看到第2個標題,臧克家立馬就選了第2個,動筆寫道:“人生永遠追逐着幻光,但誰把幻光看做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短短28個字,回味無窮,道盡人生,他交卷了。
當時閲卷老師一看到臧克家的試卷,非常喜歡,然後轉交給了當年的國文系主任聞一多,聞一多先生一讀完臧克家的文章,當即給出98分的成績,並破格錄取臧克家。臧克家順利進入了國立青島大學,不久之後便找到了恩師聞一多,成為聞一多先生的學生,兩位愛詩之人惺惺相惜,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後來臧克家還寫了一本名為《説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品,讚揚他崇高的品格。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是臧克家先生寫給魯迅先生的詩,其實,他又何嘗不是一位“還活着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