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決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軍事對抗,誰佔據優勢

沙陀人是出自於“西突厥別部”,被突厥征服的一支部落,雖不是正宗的突厥族,但也是能征善戰的遊牧民族。突厥被唐朝擊敗後,沙陀人就歸附唐朝,並組建了一支“沙陀軍”,成了唐朝的“僱傭兵”。
沙陀人不但幫助唐朝對抗吐蕃、回鶻、党項等少數民族,還幫助鎮壓國內各種叛亂、起義,其首領朱邪赤心因此被唐朝封為大同軍節度使,賜姓“李”,名國昌。由此,沙陀人正式崛起,並走上了歷史舞台的中央。五代時期,沙陀人問鼎中原,先後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史稱“沙陀三王朝”。
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決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軍事對抗,誰佔據優勢
不過,沙陀人崛起的同時,北方還有一個民族也在迅速崛起,它就是契丹族。契丹出自於東北,早在唐朝鼎盛時期,契丹人就經常騷擾邊境,一直是唐朝的邊患。後來,唐朝為了更好地壓制東北的契丹、奚人,就把軍權下放給了地方藩鎮節度使。
節度使制度,有好有壞,壞處是藩鎮節帥滋生野心,尾大不掉,與中央對抗;好處是在鎮壓外族方面,軍事效率大大地提高。因此,契丹人就一直被唐朝藩鎮死死壓制,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隨着唐朝的衰亡,得到解放的契丹,猶如一匹脱繮的野馬,迅速崛起,並建立了強大的遼國,給中央王朝帶來了極大的軍事壓力。
沙陀、契丹,都是挺能打的遊牧民族,而且,幾乎都是同一時崛起,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問題來了,沙陀人領銜的“唐晉漢”三王朝,在與契丹的軍事對抗中,誰勝誰負?
後唐清泰三年(926年)十一月,唐末帝李從珂帶着傳國玉璽,於玄武樓自焚而死,盛極一時的後唐王朝滅亡。而後唐的滅亡,直接原因就是契丹人應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之請,率五萬騎兵擊潰了唐軍主力,並南下進逼京師洛陽,大勢已去的李從珂只能自焚殉國。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後唐的軍力不如契丹?非也!相反,後唐在與契丹的軍事對抗中,無論是心態,還是實力,始終都是佔據着上風的。
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決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軍事對抗,誰佔據優勢
晉國(後唐)VS契丹:第一次交手
後唐的前身河東晉國,當時還是李存勖掌權,在與契丹人的對決中,沙陀人一點不怵,敢與契丹硬碰硬,且都是以少勝多。
後梁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剛在河北打了幾場勝仗,就接到了北方傳來的緊急軍情:契丹30萬鐵騎犯邊,佔領了軍事重鎮新州(河北涿鹿),並把幽州城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於是,李存勖派7萬兵馬去救援幽州,同時,命李嗣源率三千沙陀騎兵作先鋒,輕裝上陣,一路急行軍到距幽州六十里處,就不斷遭到契丹軍的阻擊。李嗣源就急了,帶着一百騎兵在契丹人前罵陣,把契丹人給嚇住了,隨即趁勢衝向了契丹軍,一鐵錘過去砸死了契丹兵一名酋長,契丹兵陣形大亂,被李嗣源擊潰,三千沙陀兵及後面大隊人馬順利打到幽州城下。
此時,沙陀人與契丹人,兵力上是非常懸殊,契丹有30萬,而沙陀人只有7萬。但是,面對契丹兵,沙陀兵是一點都不害怕,而是以小隊兵馬故佈疑陣。一邊用馬拖着樹杈,揚起漫天塵土;一邊到處放火,煙霧瀰漫,喊殺聲震天響,讓契丹人以為是晉國主力,便殺了過來。但是,當契丹主力殺過來的時候,晉國主力卻從兩翼包抄過來,契丹兵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迅速潰敗,翻過燕山向北逃竄。
晉國(後唐)VS契丹:第二次交手
契丹人被沙陀人擊敗之後,就老實了好幾年,不敢輕易挑釁沙陀人。但是,剛好晉國內部出現了內亂,成德軍、義武軍出現了叛亂。
成德節帥王鎔被義子張文禮殺死,李存勖就派軍隊討伐張文禮,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認為成德與義武唇齒相依,不希望李存勖徹底滅掉成德。但是,李存勖征討的態度堅決,回了一句話“文禮負我,師不可止”。
王處直一看,李存勖根本不鳥自己,心裏惶恐不安,就勾結外族契丹人出兵南下。於是,契丹人覺得機會來了,晉國內亂,趁機撈一票,又把幽州給圍了。
當時,晉國形勢確實非常危急,內有成德、義武叛亂,南有梁朝虎視眈眈,現在契丹大軍又南下,晉國兵力捉襟見肘。
但是,李存勖還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帶領五千騎兵就敢抵禦契丹大軍。由於敵眾我寡,很多士兵逃跑,很多將領建議迴避契丹兵鋒芒,而李存勖卻表示:“帝王之興,本是天命,契丹一羣烏合之眾,能耐我何?我們曾經幾萬兵馬就可以打下遼闊的地盤,現在遇到契丹人就要回避,還有何臉面君臨天下?”李存勖的這番話,王者之氣盡顯,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於是,李存勖率領的五千兵馬,在一片桑樹林裏埋伏,與契丹的一萬多先鋒騎兵部隊迎頭相撞。李存勖乾脆讓一部分部隊出林列陣,叫嚷着與契丹人決戰,而契丹人不知道桑林裏埋伏了多數兵馬,反正是人頭攢動,嚇得掉頭就跑。
李存勖趁機追殺,抓了契丹主耶律阿保機的兒子,還把契丹兵趕下了河,契丹兵淹死、凍死無數。
耶律阿保機一看先鋒部隊潰敗,兒子也被俘虜,嚇得趕緊退守望都。李存勖為了追上契丹兵,乾脆帶着一千騎兵先行一步,途中又同五千契丹騎兵幹上了。一千對五千,晉軍處於絕對劣勢,就算被契丹兵給圍住了。不過,好在李嗣昭聽到消息,急忙率三百騎兵從側面衝亂了契丹兵的陣腳,契丹兵又敗了。這一敗,直接導致契丹兵全線潰敗,這時候,老天又跟契丹人開了一個玩笑,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地上積雪數尺,給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契丹人本來帶的糧食不多,一下子就斷糧了,餓死、凍死不計其數,契丹主耶律阿保機仰天長嘆:“老天也不讓我進兵,悔不聽皇后的勸告啊!”
原來,耶律阿保機之所以南下,就是被人慫恿的,但是他的皇后腦子比較清醒,就告誡他不要為了蠅頭小利冒險遠征。現在,阿保機果然吃了敗仗,而且是慘敗,後悔不起,回去就立即把當初慫恿他出兵的人關進了大牢。
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決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軍事對抗,誰佔據優勢
此後,隨着後唐的建立,契丹雖偶有犯邊,但都不敢大張旗鼓,頂多就是騷擾邊境,搶劫一番就回去了,不敢大舉南下。
李存勖領銜的沙陀人,第一次以七萬擊潰契丹30萬大軍;第二次更是以幾千兵馬擊潰耶律阿保機的大軍。從這兩次的對決來看,沙陀人是一點都不怵契丹人,在軍事上是敢於與對方硬碰硬。
雖然,沙陀人第一次建立的後唐王朝,被契丹人南下,給逼亡了,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河東的石敬瑭當了回賣國賊,把契丹人引入了中原,否則,契丹人突破不了河北防線,更別説進入中原。
因此,真要從軍事上來看,無論是心理,還是實力,後唐都是佔據着優勢的。在戰場上,心理上不懼怕契丹,在實力上,更是敢與契丹兵互砍。
如果説後唐與契丹的軍事對決,是處於絕對上風的。
那麼,隨即建立的後晉王朝,由於割讓了燕雲十六州,成了契丹的附屬國,這就不可避免地在心理上,有些懼怕契丹人。不過,在軍事實力方面,後晉還是明顯要強於契丹的,這可以從兩國的交鋒中看出來。
後晉王朝與契丹的數次交手
後晉王朝,與上面説的晉國不一樣,這裏説的後晉王朝是石敬瑭建立的中原王朝,而晉國是後唐王朝的前身。晉國的李存勖稱帝滅後梁,建立後唐,後唐又被石敬瑭的後晉取代,歷史順序為晉國-後唐-後晉,這三者皆出自於河東的沙陀集團。
本來,後晉作為附屬國,是沒有機會與宗主國契丹交手的。但是,第二代皇帝石重貴不知天高地厚,覺得我大晉作為中原正統大國,竟然向蠻夷契丹稱臣,與大國的地位很不匹配,就想改變與契丹的從屬關係,以個人的名義,向契丹“稱孫不稱臣”。
此時,作為契丹皇帝是耶律德光,也算是一代雄主,自然是不能忍受後晉的背叛。
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決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軍事對抗,誰佔據優勢
石重貴戰契丹,雄起了。
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契丹兵大舉南下,要滅掉後晉。石重貴本來是不想打仗的,之所以急忙推翻叔父石敬瑭的賣國政策,主要還是想撈取政治資本,以樹立個人形象。但是,他沒想到耶律德光真出兵了,只能硬着頭皮北上抵禦契丹。但是,讓石重貴沒想到的是,自己御駕親征,竟然取得了開門紅。
先是契丹西路軍被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擊敗,丟下三千具屍體狼狽逃回。接着是契丹東路軍先鋒在黃河馬家口被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李守貞擊潰,嚇得契丹主力北逃。
石重貴一看,契丹人不過如此,於是就親臨澶州前線,與耶律德光決一死戰,還把之前抓獲的500多個契丹俘虜,當着耶律德光的面全殺了,氣勢上完全蓋過了契丹人。
在這場大戰中,契丹“以精騎左右略陳”,而晉軍以弓弩招呼契丹騎兵,來一個射死一個,來兩個射死一雙,總之,契丹一點便宜都撈不着,一直打到了晚上,耶律德光看死傷太嚴重,只好拔營北上,“契丹引去,營於三十里之外”。
本來,在心理上,後晉一直是處於契丹的陰影之下的,畢竟是人家的附屬國。但是,自從與契丹交上手之後,後晉的軍隊就不怎麼懼怕契丹兵了,至少不會像後來的北宋軍隊一見遼兵就嚇得瑟瑟發抖。
一萬步兵打八萬契丹騎兵
因此,後晉在接下來與契丹的交手中,多數情況下都是佔據着上風,把契丹兵殺得哭爹喊娘,一度讓石重貴生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雄心。耶律德光聽説石重貴想打幽州,就氣不打一處來,乾脆先下手為強,帶着八萬鐵蹄浩浩蕩蕩的南下。
當時,晉軍主帥杜重威是個怕死鬼,就帶着一萬多晉軍精鋭逃跑了,一直逃到一個叫白團衞的村莊,被八萬契丹騎兵給圍住了。但是,當天晚上狂風大作,晉軍置之死地而後生,主動出擊,打了契丹騎兵一個措手不及,竟然把八萬契丹兵打敗了。晉軍追殺二十多里,耶律德光嚇得魂飛魄散,慌亂之中騎着一頭駱駝狼狽逃竄,其狼狽堪比後世宋太宗騎着驢車從高粱河逃亡。
晉軍在與契丹的對決中,軍事上都把契丹殺得大敗,但是,老天卻又給石重貴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當他還在做着“收復幽燕,蕩平塞北”的美夢之時,現實狠狠給了他一個耳光。他所信任的姑父杜重威,出賣了他,一夜之間,數十萬晉軍向契丹倒戈投降了。這一次,契丹又滅掉了沙陀人建立的中原王朝。
本來,後晉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如後唐那般厲害,但打打契丹,還是綽綽有餘;但是,無奈藩鎮節帥都心懷鬼胎,個個都想當皇帝,一起出賣了石重貴,讓本來軍事佔據上風的後晉,反被契丹滅國了。
雖然契丹滅掉了後晉,改國號為“遼”,耶律德光還當上了中原的皇帝。但是,由於契丹人以統治草原的方式,在中原處燒殺搶奪,忍受不了的中原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把契丹人趕回東北了。如此一來,中原就出現了權力真空,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勢南下,順利摘到桃子,不費吹灰之力,當上了皇帝,建立了沙陀人的第三個王朝後漢。
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決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軍事對抗,誰佔據優勢
對外戰爭中,沒啥存在感的後漢
後漢建立之日起,在契丹面前,底氣就不是很足。雖然不像後晉一樣當附屬國,但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曾也被耶律德光認作兒子。
當初,耶律德光進入汴梁,對劉知遠進行拉攏,送了他一根契丹人最尊貴的禮物——木頭枴杖。或許是認乾兒子上癮了,耶律德光不管三七二十一,主動認比自己大7歲的劉知遠為乾兒子。不過,劉知遠也知道耶律德光不好惹,就默認當兒子的事實了。
因此,後漢王朝建立之後,與契丹並沒有起多大的衝突,這其中必然有後漢對契丹的示弱因素在內,至少在明面上,給契丹人面子。這倒不是説後漢打不過契丹,而是內部不穩定的因素太多,稍不留神,就會被自己人出賣,軍事強大如後唐、後晉皆直接亡於此,一旦與契丹交惡,極大可能會步後唐、後晉的後塵。
另外,後漢是一個短命王朝,前後只有三年,而且內部問題一大堆,老天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後漢的皇帝與契丹翻臉。
因此,後漢王朝,在面對強大的契丹,軍事上是處於絕對的守勢。歷史上後漢抵禦契丹的歷史,比較有名的一次就是郭威領軍北上抵禦契丹,但郭威這次北上,最終卻被將士“黃旗加身”,被逼着當皇帝了。而契丹並沒有大舉南下,只是騷擾邊境,搶奪一番就回去了。後漢王朝,在對外戰爭中,並不如後唐、後晉那麼出彩,幾乎是沒啥存在感。
總結
沙陀三王朝,前後28年,在面對強敵契丹時,表現都是不一樣的。
後唐,是沙陀人的頂峯時期,沙陀名將輩出,如李存勖、李嗣源、李存孝等,都是經過五代戰火的洗禮。因此,在對敵的過程中,無論是心理還是實力,都佔據着上風,軍事上的優勢非常明顯。
後晉,在契丹的幫助下,滅掉了後唐,這是沙陀人最後的高光時刻;因此,在契丹兵面前,心理上是處於劣勢的。但是,後晉的軍事實力仍然非常強大,當被迫與契丹對決之時,往往可以把契丹人打得滿地找牙。但是,整體上來説,軍事上是處於守勢。
後漢,此時的沙陀人,已經進入中原20多年,多數融入了漢族,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因此,在契丹人的軍事壓力面前,戰略是處於絕對的守勢。
後漢滅亡之後,沙陀人徹底融入了漢族,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13 字。

轉載請註明: 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決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軍事對抗,誰佔據優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