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可夫”到底是怎麼回事?背後的歷史故事跟我們的想象大不同
斷章取義的威力,比核彈爆炸都猛烈,有名的就有“以德報德”、“父母在不遠游”等等。而“人盡可夫”就是另外一個例子。現在,我們所理解的“人盡可夫”,通常是説,一名女子的私生活非常混亂,會跟很多男子很隨意的發生關係,行為放蕩而不守貞操。
可是,如果放到完整的語境中,“人盡可夫”的意思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也不見得就是個褒義詞,但是,至少不是貶義吧。
這個事情要從春秋時期的鄭國説起。
我們常説春秋五霸,就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當時,除了這五個頂級大佬之外,還有一小霸,就是鄭莊公。著名的“黃泉相見”和“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這位鄭莊公和他的母親及親弟弟共叔段之間的典故。
鄭國在鄭莊公的領導下,達到了強盛的巔峯。別看咱鄭國小,可是咱力量大。鄭國曾經在繻葛之戰中,擊敗了周桓王率領的聯軍。
鄭莊公有一個非常信任的大臣,名叫祭仲,字仲足。他簡直就是鄭國的霍光,先後擁立了鄭莊公的四個兒子鄭昭公姬忽、鄭厲公姬突、鄭子亹和鄭子嬰為國君。
祭仲絕對是一個足智多謀、文武雙全的人。
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喜歡小兒子共叔段,讓鄭莊公將共叔段封在京地。祭仲就勸諫:“京大於國,非所以封庶也。”那意思就是,小心共叔段叛亂。
鄭莊公則是欲擒故縱,説:“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就等着共叔段謀反好了,正好可以根除。後來共叔段果然夥同母親武姜一起謀反,被鄭莊公鎮壓。
共叔段可能死了,也可能避難他國,而他們的母親武姜則被鄭莊公安置到了穎城。鄭莊公痛恨母親偏愛弟弟,咬牙切齒的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後來,鄭莊公後悔了,就在潁考叔的建議下“掘地及泉,遂而相見”。
“黃泉相見”是多麼感人的一個母子親情故事呀,而“人盡可夫”也同樣出自一個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
鄭莊公在共叔段的事情上雖然沒有完全聽取祭仲的建議,可是,他知道祭仲説的是沒錯的,就提早做了防範,讓平叛非常順利。祭仲由此也取得了鄭莊公的信任。
鄭莊公先是派祭仲率軍跑去王畿之地,把周桓王的麥子給割了回來。接着,祭仲又被派去擊敗了衞國和燕國的聯軍。
周桓公的麥子被鄭國割走了,必須要討個説法。他就率領王師親自伐鄭。祭仲又助鄭莊公在繻葛之戰大敗周桓王。周桓王作戰時,還不幸被箭射傷。祭仲又被鄭莊公派去探望周王的傷情。
這個鄭莊公,不但給自己拉仇恨,順便把祭仲也給捎帶上了。
祭仲先是率鄭國軍隊割了周桓王的麥子,現在周王被打敗了,還中了箭傷,祭仲這不是來慰問,而是來示威的呀。可是,當時周朝講究禮法,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麼。周桓王被氣了個半死,沒辦法,打不過,也就只能忍了,眼看着祭仲又大搖大擺的走了。
等到鄭莊公去世後,鄭昭公姬忽繼位。祭仲就成了鄭國的股肱重臣。齊釐公有意將女兒嫁給鄭昭公。當時,祭仲就説應該和齊國聯姻,如果得到齊國的援助,姬忽就可以坐穩國君之位了。結果,鄭昭公不聽。
宋莊公見有機可乘,就想擁立姬忽的弟弟姬突。宋莊公知道姬忽人單勢孤,只要説服了祭仲,姬忽也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宋莊公説服人的辦法也比較簡單粗暴,直接誘捕了祭仲,啊,你看吧,這事能不能幹?不能幹?!那就甭想見到明天的太陽了。
祭仲還不想死呀,那就幹吧。於是,擁立姬突即國君位,是為鄭厲公。鄭昭公形單影孤,沒有支持他的勢力,只好選擇流亡衞國。
宋莊公和祭仲達成了協議,擁立了姬突。在宋莊公和祭仲眼中,鄭厲公就是一傀儡。自此,祭仲“專國政”,全權掌控了鄭國,成了真正權傾朝野的權臣,甚至鄭厲公他都不看在眼裏。
鄭厲公也不是小孩子了,自然會心生不滿。於是,他就找了一名刺客,準備刺殺祭仲。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鄭厲公找的刺客竟然是祭仲的女婿雍糾。更讓人無語的是,雍糾回到了家中,還跟自己的妻子,就是祭仲的女兒雍姬炫耀這件事情,説國君如何信任他,讓他刺殺他的老丈人祭仲,奪回朝權。
這……如果你是雍姬會怎麼選擇呢?幫自己丈夫殺了自己的親爹?還是去告發,讓自己的親爹殺了自己的丈夫?這跟女朋友跟老媽掉水裏了,先救誰,簡直是一樣的難題呀。
於是,雍姬就跑去問自己的母親:“父與夫孰親?”那意思就是,我的親媽呀,父親跟丈夫,哪個更親呀?我到底該向着誰呀?
常説一個女婿半個兒,可是女婿要謀殺老頭子,這個可就惹惱了老太太。於是,祭仲的妻子、雍姬的母親説出了這句亙古爍今的名言:“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我們要好好理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了。
人盡夫也,其實是説天下的男子都可以選來做丈夫,只是説挑選的餘地很多,並沒有很隨便、隨性的跟任何男人都可以發生關係的意思。後面的話,就比較明確了,父親只有一個,丈夫怎麼能跟父親比呢?
雍姬的選擇很明瞭了,她將事情告訴了父親祭仲。作為一名頗有遠見的權臣,祭仲做事自然也非常果斷,立刻派人殺了雍糾。鄭厲公知道事情敗露,怕祭仲殺他,只能出逃蔡國。
鄭厲公被趕跑了,祭仲就重新迎回了流亡的鄭昭公。之後,鄭昭公被高渠彌暗殺。祭仲就又擁立了鄭子亹為國君。齊襄公召集盟會,鄭子亹與之有仇。祭仲就勸子亹不要去。結果,鄭子亹不聽,被齊襄公所殺。
國不可一日無君,祭仲只好再擁立鄭子嬰為國君,繼續把控鄭國大權,直到去世。等到祭仲去世之後,流亡的鄭厲公返回了鄭國,殺鄭子嬰復辟。
祭仲去世了,到這裏故事也講完了。實際上,“人盡可夫”,是一個春秋時期,祭仲的女兒雍姬,大義滅夫,拯救父親的親情故事。雖然,這個故事並不那麼感人,卻也沒有現代我們所理解的這麼污穢不堪。
“人盡可夫”的問題解決了,那女朋友和親媽掉水裏了,到底先救誰呢?這可還是一個未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