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平台經濟、教育培訓等行業的監管政策陸續落地,引發市場熱議,同時,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波動也引發了投資者的擔心。筆者認為,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行業監管政策出台的目的不是對行業的限制和打壓。雖然短期可能會對行業或個別企業有利空影響,但從長期看,必將有利於行業的規範和企業的發展。
7月24日,《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正式發佈,目的是規範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針對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生作業負擔仍然較重。同時,校外培訓仍然過熱,超前超標培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校外培訓項目收費居高,資本過度湧入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培訓機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導致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嚴重對沖了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雙減政策”在整頓和規範教育培訓市場的同時,將有助於讓教育培訓行業最終迴歸本質和初心。
從近年來監管部門對平台經濟的監管來看,監管政策的出手非常及時和精準。因為隨着平台經濟迅猛發展,行業龍頭優勢明顯,一些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採取不當競爭行為,對行業的發展已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為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各部委及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項政策規劃規範平台經濟行業發展。2019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2021年2月份,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旨在預防和制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國家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這體現了高層規範、促進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一方面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加強監管,積極預防和制止可能造成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壟斷行為。這不僅保障平台經濟規範、有序、創新、健康發展,而且將形成更加開放包容的行業發展環境,讓更多的平台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激發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共享平台經濟的發展紅利。
由此來看,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及時精準的行業監管政策出手非常必要,把跑偏的行業方向及時拉回到正途,雖然在此過程中要付出些許的代價,但這也是每一個行業成熟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學費”。而於市場各方來説,誤讀政策,“學費”更是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