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文景之治的內容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王朝時期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啓統治時期。西漢初年的時候,國家的經濟衰弱,於是朝廷就推行黃老之治,改革當時的社會生產背景,採取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給予百姓生產發展的時間。
漢文帝劇照
漢文帝在位期間十分重視農業的生產,因此在他做皇帝之後他就多次下詔勸課家桑,並且他還按照户口的比例來設置三老、孝悌、力田等榮譽善長的獲得者若干名,時常給予他們獎勵,以此來鼓勵農業、手工業和養殖業的發展。此外,漢文帝還十分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多次減免農民税賦,徭役也從每年一次改為每三年服役一次,並且還提高了服役的年齡。他下詔“弛山澤之禁”,開放國家的山林川澤給百姓使用,增加了農業的收入,促進了農業和商業的發民。漢文帝的種種舉措,使得原本衰弱的社會經濟逐漸恢復了原氣,並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在刑法方面,文帝也做出了許多改革,比如廢除了誹謗妖言法,連坐法等等,一改春秋時期“苛政猛於虎”的情景。漢景帝沿襲了文帝的這一些舉措,並且增加有益於百姓的政策。因為漢文帝和漢景帝的生活十分的節儉,對於國家的開支十分有節制,這也使得貴族官僚們不敢太過奢侈,使得“休養生息”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實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安居樂業,民心穩定,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太平盛世,因此後來的史學家稱其為“文景之治”。以上便是文景之治的內容。
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
西漢建立之後,統治者一直在想辦法發展社會生產力。文景之治出現可以説是西漢王朝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所在。那麼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漢文帝劉恆 劇照
首先,漢文帝和漢景帝特別重視農業的生產發展,他們在繼承漢高祖時期的“與民休息”的基礎之上,更是多次下詔減免農民的田租和徭役。漢文帝更是將原本“十五税一”的低税率降至“三十税一”,極大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在勸課農桑,鼓勵農業發展之外。還開放國家的山林川澤,鼓勵農民發展副業,允許商業流通。其次,改革法律,他們廢除了秦朝時期很多殘忍的不人道的刑法,如連坐法和車裂等殘忍的肢解肉體的刑法。還有,漢文帝和漢武帝特別的節儉,他們的衣食住行都以樸素簡單為主,反對鋪張浪費,兩人在位總共四十多年,不曾有過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的做法。
一個盛世出現的原因必然不是單一的,它與很多因素都息息相關。不可避免的是盛世的諦造者必須是勤勉的,品德高尚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不是片面的從自己出發的,而是要統籌兼顧到各個方面,然後做出最好的決策。所以説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勤勉有着很大的關係,還有就是當時百姓剛剛經歷過了戰爭,內心渴望安定的生活,而文帝和景帝給了他們這樣一個機會,並且還附贈了許多優惠,百姓自然會抓住這個機會。民心所向,一個國家必將繁榮,而文景之治也就是這樣出現的。
文景之治出現在哪個朝代
“文景之治”是一個盛世,但是卻並不知道文景之治出現在哪個朝代,而且為什麼要將其稱之為文景之治呢?
漢文帝 劉恆
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初期,因為創造這個昌盛之世的皇帝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所以後人為了稱讚漢文帝和漢景帝創造出的盛世景象,便將他們倆在位的時期統稱為“文景之治”。陳勝吳廣發動的農民起義推翻了秦皇朝之後,國家又陷入了分裂的狀態。在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中,劉邦獲得了勝利,並建立了西漢皇朝。
但是由於長久的戰爭,整個國家社會生產力凋敝,百廢待興。因此劉邦在國家建立時,必須就得想辦法讓國家的經濟發展起來,恢復社會的生產力,而秦朝因為農民戰爭才覆滅的前車之鑑,他深刻的認識到農民力量的偉大。於是他提出“輕徭薄賦”和“與民休息”的利民政策,並且降低農民賦税,勸民回家。這些舉措讓農民對漢室王朝有着極大的好感,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調動,整個國家的運轉機制也開始回暖。漢文帝繼承皇位之後,他沿襲了劉邦的利農政策,並且還在此基礎上將“十五税一”改為“三十税一”,給予了百姓更多的優惠。
漢景帝是漢文帝的兒子,他的統治政策與漢文帝大體一致,都是以身作則,多次頒佈利民,努力恢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四十年裏,西漢的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峯,人口數量也急劇增多,國家內部一懲繁榮昌盛的景象。
文景之治的表現
“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一個太平盛世,在漢文帝與漢景帝的努力下,西漢社會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很多。
漢景帝
文景之治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輕徭薄賦,該時期的田賦税率是兩千多年封建中國田賦税率最低的時期。漢文帝劉恆登基後,沿襲了漢高祖劉邦減輕田賦税率的做法,進一步降低了農民田租的税率,按照“三十税一”的原則徵税。
第二,鼓勵生產發展,多方面提高國家財政收入。漢文帝不僅重視農業發展,多次下詔減免税賦並且給予農民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發展生產,而且同時注重工商業的發展,他開放國家的山林川澤,讓百姓發展副業。文帝廢除了過關用傳制度,方便了商品在市場上的流通貿易,景帝則恢復與周邊各民族的通關市,加強與外族的貿易往來。商品經濟的發展,工商雜税的收入極大的提高了國庫的財政實力。
第三,倡儉抑奢。漢文帝與漢景帝本身都是非常節儉的人,不同於秦始皇時期的大興土木,他們自己平時的服飾都以簡樸為主,在位期間沒有亂花過一分錢。第四,抑制豪強。西漢初年,高祖劉邦為了發展經濟提出了“與民休息”的政策,但在這個政策下卻出出現了很多豪強地主,原本給農民的優惠政策,結果豪強地主卻是獲得最多的。為了保護社會的安定,穩定民心,文帝和景帝就接受了朝臣的建議採取了抑制豪強的措施。
文景之治採用哪家學説
先秦之期,諸子百家,各個學説自成一派。一個國家要統一發展,則必然要有一個統一的文化。文景之治為西漢未來的大一統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那麼文景之治採用哪家學説呢?
黃老學説
文景之治採用了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是屬於先秦時期的道家學派,創始人是黃帝和老子,他們主張無為而治。西漢初年,國家剛剛經歷過一場戰爭,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整個國家的經濟體制很脆弱,百廢待興。而且秦朝實行的嚴苛峻法仍餘威善存,民間百姓人心惶惶,綜合這兩方面的原因,統治者要想管理好這個國家,則必須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統一的局面。這個統一不是表面上國家統一,還包括經濟,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因此高祖劉邦決定採取黃老之學,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而這一思想,在文帝和景帝時期得到了最好的運用。
黃老之學在“文景之治”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無為而治”的思想鞏固皇權,漢文帝在國家的管理上很少去幹預社會生活,只是管理國家的大體事務。二是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勸課農桑,減輕農民税賦,鼓勵農業的生產和發展,反之加重商人的税賦,以保證國務的税收收入。三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是黃老學説在文景之治中最重要的體現。西漢的社會生產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的恢復和發展,國家能夠穩定的積累財富,與實行黃老常説有着很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