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是誰 子產如何為政

子產是誰,子產如何為政?子產不毀鄉校是一篇文章,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是人名,他姓姬,鄭氏名僑,據説是鄭穆公的孫子。鄉校指的是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古代鄉里人娛樂商量事情的地方,不毀鄉校就是不願意不同意毀掉鄉校。包涵着集體主義公共關係思想。

子產像

故事是這樣的,子產同鄉裏的人蔘加聚會,議論公共設施的好壞,鄭國大夫對他説:拆掉鄉校怎麼樣?子產説不能毀掉,人們幹完活回來在這裏聚下,商量一些事情是很好的事情啊,為什麼要拆掉呢。不能因為統治者喜歡什麼我們就推行什麼,統治者作威作福是不能長久的,也不會從根本上阻止老百姓的議論,百姓敢怒不敢言危害更大。接下來他用了一連串的生動比喻來比喻民主存在的好處,比如要防止人們的議論就好比堵住河水一樣危害很大,等到河水決堤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還不如開個下口慢慢對它進行疏導。這樣做對國家的危害很大,如果不毀掉鄉校,讓人們都參與議政,鄭國就有希望了,將來就可以成就大事了,受利的不光是我們這些百姓,這樣是利大於弊的。就連孔子也稱讚子產説的非常有道理。

其實子產建議的鄉校制度很像古代希臘的那種比較民主的政治制度,讓普通民眾都能在勞作完後集體議論政治得失是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雖然在那個時候在那個傳統森嚴的等級制度下有些不太可能,但我們從子產身上看到的一種比較先進的思維,如果真能讓普通百姓參與到國家政治中去,那麼國家確實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子產是誰

子產,名叫公孫僑,字子產又字子美,是鄭穆公的孫子,鄭國公子發的兒子,春秋時期鄭國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鄭人。出生年月不詳,據記載他死於公元前522年。他是春秋後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官職做到了鄭國卿,相當於丞相。

子產論學而後政插圖

子產青年時就表現出遠見卓識。鄭簡公元年(公元前565年),他的父親公子發率軍攻蔡,打了大勝仗,鄭人都非常歡喜。他卻指出這將導楚國來攻和晉國反擊,而使夾在中間的鄭國飽受戰禍。果然後面他的父親在內訌中被殺,鄭簡公也被挾持到北宮。子產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第一個將刑法公之於眾的人,他在鄭國鑄刑書,也就是把法律條文鑄造在青銅鼎上,使得鄭國上下有法可依,規範了人們的行為,維護了國家的穩定,是法家的先驅者。

公元前554年子產擔任鄭國卿以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承認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徵收軍賦;把法律條文於鼎上,是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張保留“鄉校”、聽取“國人”意見,善於因才任使,採用“寬猛相濟”的治國方略,將鄭國治理得秩序井然。

可以説,子產在春秋那個時期是個不世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法律上執法嚴格,在思想上也超前於那個時代。在他執政鄭國的二十多年裏,鄭國一片欣欣向榮,沒有發生大的兵禍,百姓生活也越過越好。但由於春秋後期的鄭國已經淪為弱小鄙國的狀態,他的一系列改革只能緩和當時的國內外的矛盾,而不能將鄭國發展成為雄霸一時的霸主。子產對鄭國乃至整個社會整個歷史的發展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子產為政

子產為政也是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在魯襄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43年,子產在鄭國當了執政大臣,他推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整頓國家政治秩序,在當時是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證明了政策是正確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子產也受到人們的稱讚。

子產像

故事是這樣的,故事是這樣的,子產同鄉裏的人蔘加聚會,議論公共設施的好壞,鄭國大夫對他説:拆掉鄉校怎麼樣?子產説不能毀掉,人們幹完活回來在這裏聚下,商量一些事情是很好的事情啊,為什麼要拆掉呢。不能因為統治者喜歡什麼我們就推行什麼,統治者作威作福是不能長久的,也不會從根本上阻止老百姓的議論,百姓敢怒不敢言危害更大。接下來他用了一連串的生動比喻來比喻民主存在的好處,比如要防止人們的議論就好比堵住河水一樣危害很大,等到河水決堤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還不如開個下口慢慢對它進行疏導。

鄭國的子皮想讓尹何掌管掌管自己的封地,子產告訴他説子皮太年輕了不行的。還不如讓他先去學習為官之道,這樣才能真正的愛護他。範宣子當權的時候,國家向晉國進貢的負擔很大,鄭國上下都很憂愁。子產便給他寫了封信,在信中説:你在晉國執政,諸侯的進貢負擔很重,這樣是不利於的名聲的,君子掌管國家最重要的是名聲。名聲是德行的基礎,德行才是國家的根基,只要大家一起向這方面努力,國家才會長治久安。範宣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減輕了諸侯的進貢。

子產執政推行井田制,主張上下有序。在他的政策下城鄉有區別,社會有等級秩序,土地也有了界限,他主張戒奢從簡,按照法律程序辦事。子產讓百姓的生活逐步提高,他也受到人們的歌頌。田界的普遍劃分,使得國家能對土地有了系統的管理。從而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子產改革

子產是春秋時期的鄭國人,名字叫公孫僑他是鄭穆公的孫子。公元前552年,鄭簡公拜子產為相,於是子產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子產改革的宗旨就是救國救民,在政治上他敢於打破陳規,勇於創新。

子產議政插圖

主要實行了以下幾點改革措施:1、在鄭國內整頓田畝,重新劃分田界。使普通百姓有田可種,大大增進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促進了鄭國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國家增加了税收,可以説利國利民。2、他創立了合理的按丘收税制度。百姓有納軍賦和服兵役的義務。3.他在鄭國鑄刑書,也就是把法律條文鑄造在青銅鼎上,並且公之於眾,這樣就使得鄭國有了法律,人們做事便有了準則,促使全國上下有法可依,維護了國家秩序。4、子產善於知人善任,主張量才錄用,啓用了許多有能力的人,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此外子產還主張實行百姓參與議論國家大事的鄉校制度,有利於集思廣益,推進制度和決策更加科學。人民也可以學到更多政治和法律方面的知識。最後,子產還主張做官要先進行學習,減少了沒有才幹做官的人的數量。

子產執政後,對弱小的鄭國展開實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促進了當時鄭國農業的發展,國家實力也得到一定的增強。他的政策大都有利於人民,所以人民對他也是十分愛戴和擁護。在他執政的時期,鄭國一片欣欣向榮。

子產一貫主張以德服民,立法、執法必須嚴格,不得徇私舞弊。這樣任何人都不敢以身試法。就連先賢孔子都對他十分讚賞。

公元前522年,子產去世了。鄭國上下百姓都痛哭不已,為他送葬。這也充分肯定了子產對於鄭國百姓和國家的貢獻。

子產墓

子產墓,顧名思義就是子產的墓地墓碑,子產名叫公孫僑,鄭穆公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鄭國貴族,今天河南新鄭人,官職做到了鄭國宰相。在他執政的時候實行了很多有利於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政策,為歷代人所推崇,所以這也是子產墓至今香火不斷的原因。

子產墓

據記載,子產現存墓高有5米左右,底邊周長大約100米。整個墓地都是用紅色石塊堆成的,下面是方形的,頂端是圓形的。墓門是朝着新鄭,也就是當時鄭國的都城。意思是不忘記鄭國,要看着鄭國的發展。墓地東邊有子產廟。直到現在每年的春天,周圍的百姓都要到子產墓來舉行祭祀活動,香火不斷。在1987年的時候子產墓被列為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產墓的隧道後面是封着的,但前面卻是開着的,這是為什麼呢?其意可能是向人們説明裏面沒有陪葬的珍寶古玩吧,這樣也可以避免被歷代的盜墓賊盜墓。

大家都知道子產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人物,那麼他的墓,雖然只剩下了牆基,但能一直保存到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到了現在卻對這個古人墓地的破壞似乎還是沒有停止,據報道,子產墓飽受開山炸石之苦,三面山體都被挖成了絕壁。那麼誰又能知道這個墓地還能保存多久呢?從春秋時期保留下來的是多麼彌足珍貴啊,然而我們今天的人卻不知道保護珍稀,反而為了眼前的利益,破壞了這個承載了中國文化,古代改革信息的瑰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8 字。

轉載請註明: 子產是誰 子產如何為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