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男女不平等有多可怕?看崇禎皇帝2女3男的命運就知道了
決定命運的有時不是性格,而是性別。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黃沙卷地,北京城外炮火震天。李自成率軍猛攻北京,守城部隊很快潰散,外城陷落,不久內城也被攻陷,亢奮的士兵,正如潮水般逼近皇城和紫禁城。
遭逢兵亂,紫禁城外的北京市民,驚懼萬分,四處奔逃。此時,情勢萬分緊急,還在紫禁城裏的崇禎一家,此刻必須要做出最後的安排。
崇禎皇帝早已做好了“君王死社稷”的準備,那他在死前,又是如何安排妻子、兒子和女兒的命運呢?明朝滅亡之後,崇禎的兒女們又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補充:李自成打進北京,那些下跪投降的人最後是什麼下場?“很慘”)
01.身逢亂世苦別離,不該生在帝王家崇禎皇帝先後一共有七個兒子和六個女兒,但是到崇禎十七年,還活着的只有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三子定王朱慈燦,12歲的四子永王朱慈煥,以及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兩個女兒。
崇禎皇帝,在聽聞內城陷落的消息之後,徹夜難眠,急匆匆帶着太監王承恩登上景山,只看見夜幕中,北京城烽火連天。
他在景山上徘徊了一個時辰之後,回到了乾清宮,然後他把一家人全部召集起來,包括周皇后、袁妃、太子和兩個王子、兩位公主。
三個兒子來的時候,仍然穿着一身宮服。崇禎看見之後,嘆氣:“已經什麼時候了,還穿這種衣裳?”然後命人設法找來平民舊衣,親手替兒子們換上。
接着叮囑三個兒子,“一旦出宮,爾等從此就是小民。將來在外,遇上有身份的人,年長者稱‘老爺’,年輕的呼人家一聲‘相公’,對普通百姓,年紀大的要叫‘老爹’,與你們年齡相仿的要叫‘兄長’,對讀書人以‘先生’相稱,對軍人就尊一聲‘長官’。”
然後吩咐太監把三位皇子,分別送到他們的外公周家和田家。三位皇子臨去之時,聽見父親在身後大放悲聲:“你們為什麼會不幸生在我家!”
淚眼送走兒子,崇禎請兩個妻子一同坐下,捧酒,痛飲數杯後,對她們説:“大事去矣!”夫妻相對而泣,左右宮女也哭作一團。哭了一會,崇禎揮手,遣散了所有宮女,讓他們各自去逃生,並且命令周皇后和袁妃去自盡。
周皇后不假思索地返回了坤寧宮,臨別前,對崇禎説了最後一句話:“我嫁給你十八年了,從來不聽一句,終有今日。”言語之間,有幾分埋怨,但更多的是無奈,隨後周皇后在坤寧宮上吊自殺身亡。
袁妃是崇禎最心愛的女人,但是這個可憐的女人自縊時,卻因為繩索斷裂而墜地,崇禎發現後,竟然殘忍地拔劍連砍三下,但崇禎並不知道,袁妃雖然血流不止,但並沒死。
隨後,崇禎皇帝趁着酒勁,又親手殺了所有他曾經臨幸過的嬪妃和昭仁公主。接下來,在崇禎身上發生了人倫最悲慘的一幕。
這一年,長平公主只有十五歲,她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姑娘,恐懼和驚嚇讓她啼哭不止。崇禎素來非常疼愛這個女兒,他會放過這個女兒嗎?
此時他五內俱焚,肝腸寸裂,長嘆一聲:“汝奈何生我家!”然後用左袖遮面,右手揮刀,砍向公主。公主本能地抬起左臂來擋,左臂應聲而斷,血柱噴湧而出,公主昏倒於地,但也沒有死。
崇禎本想再補一刀,但渾身抽搐顫慄,這才停住。也許崇禎以為公主會因斷臂流血而死,隨她自生自滅;也許是父愛突然被喚醒,實在不忍再下殺手,所以有意放她一條生路。
國破家亡,在這個危急時刻,決定崇禎一家人命運的不是性格,而是性別。讓兒子去逃生,讓所有女人去死,這是崇禎保護皇家名節不受玷污的最後選擇。
為家人做完了最後的安排,崇禎皇帝跑到景山上吊自盡。然而造化弄人,上天並沒有因為他是皇帝,就遵守他對兒女命運的安排。
那崇禎逃跑的三個兒子,以及未死的袁妃、長平公主,他們後來的命運又是什麼呢?
02.皇貴一去不復返,轉眼已成掌中物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進入紫禁城,但沒有找到崇禎皇帝,而是發現了已經奄奄一息的袁妃和長平公主。殺人如麻的李自成並沒有殺死她們,而是對這兩個毫無威脅的女人,心生憐憫,讓人把她們各自送到本宮去調養。
要説袁妃和長平公主算是比較幸運的。
李自成敗退後,袁妃輾轉流落到民間,到了清軍入主中原,北方局勢逐漸恢復時,她才被京南雄縣的地方官發現,然後被送到清廷。
這位前朝貴婦對大清王朝並沒有什麼威脅,所以清廷對她也並不重視,只是交給有關部門去恩養,幾年之後,袁妃才死在了北京。
長平公主雖然丟掉了一隻胳膊,但還好是活了下來,後來她被送到了他外公周奎家,安養了好幾個月傷勢才逐漸好轉。在清順治二年(1645)初,她上書給清朝皇帝,請求允許她削髮出家。
但是清廷卻不同意,而是要早在崇禎年間,就已經同公主定親的周世顯把公主娶回家。周世顯家尊旨把這位前明公主娶到家裏,但公主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才一年工夫,就死去了。
袁妃和長平公主,沒有死在亂刀之下,算是得了善終,但崇禎三個兒子的經歷,卻要比這兩個女人要複雜危險得多。
三月十九日那天凌晨,太子和兩個弟弟倉皇出逃,三兄弟本來是分別出逃的,但是帶領他們出逃的太監,看見大勢已去,知道皇子此時已經不是什麼王爺了,而是引火燒身的禍害,他們要麼把皇子扔在大街上不管了,要麼是直接獻給了大順軍,所以在三月十九日當天,這三個難兄難弟就全部落入李自成的手中。
李自成見到這三個皇子的時候,他們都換上了民間的破舊衣服,帽子上也貼着“順民”兩個字,而且被嚇得要命。李自成叫他們不要害怕,然後把他們交給了劉宗敏的部隊看管。
此時三位皇子對難民身份一時還難以適應,依然認為自己是皇子,談起李自成和大順軍的時候,仍然是左一口賊,右一口賊。原任大學士邱瑜聽到了很害怕,就悄悄用筆在皇子們手上寫:“今後勿言‘賊’字。”讓幾位皇子千萬不可口無遮攔。
李自成對崇禎帝的幾個兒子還算不錯,進入北京幾天以後,就封太子為宋王,定王、永王二兄弟也改封為公爵。當然李自成並不是心善,而是要在政治上利用這三個皇子。
你想,雖然大明亡了,但大明還有忠臣遺民呀。李自成利用這三個皇子,不但可以安撫民心,招降明朝官員,甚至還可以平定天下。
當然李自成也知道,這三個皇子也是一個政治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掀起“光復大明”的反抗運動。其實就在大順軍佔領北京後,街道上就多次發現反動傳單,聲稱大明氣數未盡,“將立宮為皇帝,改元‘義興’元年”。
不過此時,掌控三個皇子對於李自成來講,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山海關那邊,吳三桂手裏還有一支關寧鐵騎,他要利用皇子們來馴服吳三桂。
四月初,吳三桂公然打出對抗大順政權的旗號,並且擊敗了大順軍的唐通部。李自成、劉宗敏在四月十三日率領大軍出京征討吳三桂,出行的時候也帶上了太子三兄弟,還有吳三桂的父親吳襄。
李自成帶上這幾個人出征作戰,顯然是把他們當作人質。吳襄是吳三桂的父親自不必説,太子朱慈烺三兄弟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政治資源。
在李自成看來,你吳三桂的旗號不是要“克復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嗎?那你看,我對太子哥三多麼寬仁,那你還不快快來歸降。
然而,李自成沒想到,短短二十多天,大順軍已經腐爛透頂,與吳三桂和滿清聯軍剛一交手,就立馬潰散,然後一路向北京撤退。(補充:李自成軍進北京一共撈了多少錢?數量極其驚人,軍隊迅速腐化)
在撤退的路上,為了緩解吳軍和清軍的追擊,李自成派人到吳三桂軍中議和。吳三桂當即表示:只要能歸還太子和二王,迅速離開京師,就可以暫時罷兵。奇怪的是,吳三桂根本沒提交還他父親吳襄的事兒,可見吳三桂也知道太子的價值有多大,連親爹都可以不要。
在吳三桂看來,在趕走李自成之後,他就可以擁戴太子即位,恢復大明王朝,那他本人就是另一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事實上的皇帝。
可惜吳三桂太高看自己了,他難道還不知道,此時的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才是幕後大老闆,多爾袞怎麼可能同意他這麼做呢?
所以雖然李自成同意了吳三桂的要求,但多爾袞不同意,逼迫吳三桂繼續窮追猛打。李自成被逼急了,然後就在永平附近殺了吳襄泄憤,並把吳襄的首級挑在竹竿上示眾。
那太子三兄弟,會不會也被怒氣衝腦的李自成給殺了呢?
沒有,李自成沒有傷害他們,而是一直帶着他們撤回了北京。
你看,李自成還算不錯,在北京四十天,太子三兄弟一直都在他手裏,三兄弟雖然狼狽不堪,身心惶恐,但總歸還在一起,而且性命無憂。但三個難兄難弟接下來的人生遭遇,就各自不同了。
03.已是天涯淪落人,太子假來真亦假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又裹挾着太子三兄弟撤離北京,撤離北京之後的大順軍,軍心動搖,連吃敗仗,一路狼狽不堪,軍中輜重經常散落,對太子三兄弟更是無暇多顧。
有人説太子和他的兩個弟弟已經死於亂軍之中,就連當時的南明弘光政權都為三兄弟定了諡號,進行了祭奠。但實際上,朱慈烺三兄弟竟然大難不死,都奇蹟地分別逃了出來,不過這次他們跑散了,開始各奔東西,自謀生路。
在三兄弟中,16歲的太子朱慈烺運氣最差。
他在逃離大順軍營之後又被一支不知名的隊伍抓到。但這一次他把自己的太子身份隱瞞得很嚴,抓他的人只是把他當成一個臨時伕役,讓他打草餵馬。
又過了兩個月,他再次逃亡。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他在得到自由之後回到了清朝統治下的北京。
他聽説外公周奎一家都還平安無事,而妹妹長平公主也沒有死,現在就養在周奎家。他還聽説清朝為他的父親補行了哭臨禮,還給予了廟號諡號。這些情況大概讓他誤以為清朝也會給他相當的禮遇,至少也應該像大順政權那樣封一個王吧。
於是在十一月間,他投奔到外祖父周奎家,不再隱藏着自己的身份。周奎和他的兒子周繹都是膽小怕事的勢利小人,初見太子出現,一時不知所措,就把他接進府裏,還按照明代的規矩對他行了君臣大禮。
在周府養傷的長平公主見到失散了半年多的大哥,兩個人相擁抱頭痛哭。太子在周府住了兩天,風聲傳了出去,鄰近的許多居民送來酒食禮品表示慰問。
這下子周奎和周繹坐不住了,但也不知應該如何處理,只好請來現在在清宮中服務的前明太監商議。商議的結果是留太子在府,凶多吉少,必須趕快驅逐。
於是就由周繹出面,勸太子離去自謀生路,而且千萬不要説明自己是崇禎太子。北京城天寒地凍,太子對外公、舅舅這種不顧親情,不講君臣大義的行為十分氣憤,擰着不走。周繹又是罵,又是推搡,甚至還動手打了太子。
這時太子更加憤怒,在周家大門外爭吵不休,驚動了巡捕。事已至此,周奎只得正式向官府舉報。
崇禎太子已有多日下落不明,如今突然出現,這可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一些已經在清朝當官的漢族官員,大多懷着一種很微妙的心理,希望出現的真是崇禎太子,而且希望清朝能夠善意地對待他。
但大清一把手攝政王多爾袞,還是有些緊張。
他知道,清朝作為一個關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本來就很難,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前朝太子如果昭然存活於世,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隱患。
只要有人想“反清復明”起事作亂,都可以打上擁戴崇禎太子的旗號,而這個旗號必定會有巨大的號召力。
為了大清江山永不倒,多爾袞絕不能讓一個明朝的太子留在世上。但殺太子又會留下一個不“寬仁”的千古罵名,怎麼辦呢?
好辦,清廷導演了一幕認證真偽的鬧劇。
太子先是被關押起來,再由親屬認證。周奎和周繹都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長平公主先説是真的,被外公周奎打了一記耳光後,才哭哭啼啼不敢再講話。長平公主後來的死,與這次遭遇有着巨大關係。
其實,在原來太子的親隨太監中,有幾個人堅持太子是真的,但隨後都被處死,剩下的當然都異口同聲説太子是假的。甚至教過太子讀書的原明內閣大學士謝升也堅持説這個太子不是真的。
太子對他説:謝先生,某年某月,先生講書時説過某事,現在還記得嗎?謝升實在無法回答,只得作了一揖,赧然退下。
一些漢族官員對這種指鹿為馬的行徑非常憤慨,接連上章爭辯。民間百姓也果真以太子為旗號造反,這下讓清廷更加緊張了,於是就對反叛和堅持太子是真的人一律無情打擊。
民間暴動很快就被鎮壓了,15個堅持太子是真太子的官員和普通百姓都被處決。在清廷的高壓之下,太子硬是被認作是假太子而被處死。可憐的太子朱慈烺,雖然逃過了幾次兵難,卻最終沒有躲過清朝的屠刀。
朱慈烺作為一個男孩,他本可以不死,但就是因為他是太子,所以他就必須死。有太多人想利用太子的身份造事了。其實就在北京剛剛平息完太子案,南京弘光政權也遇到了一個“偽太子案”,一個叫王之明的人,想假冒太子,趁機搞點政治投機,最終也被南京弘光皇帝給殺了。
太子死了,那永王和定王又是什麼命運呢?
04.死裏逃生遁江湖,難逃大清屠龍刀這兩個兄弟,從李自成的潰軍中逃跑之後,很長時間就一直下落不明。民間到處盛傳着“朱三太子”的傳説,這個朱三太子到底是指定王朱慈燦,還是永王朱慈煥,一時也弄不清楚。因為按正式排行,定王排第三,而以崇禎末年活着的諸子排序,則永王又是排第三。
儘管朱三太子的面貌不清,但一些要反清復明的志士,還是藉着朱三太子的旗號,趁亂揭竿而起,甚至還有一些奸邪棍徒,也趁機用這個名義去招搖撞騙。在各式各樣的朱三太子中,有一個看起來比較像是真的。
康熙十八年(1679),清朝的定遠大將軍安親王嶽樂在湖南統兵,抓到了幾個趁着亂世招兵買馬的草頭王,為首的是白蓮教支派無為教的首領,姚文明和戴必顯。這兩人招供説參加活動的還有一個還俗的和尚,自稱是崇禎帝的太子。
嶽樂就派兵抓到了那個和尚,在審問的時候,那人自稱叫朱慈燦,説是12歲遭難逃出京城,在南京被福王監禁過,後出獄為民,先在河南隨朽木和尚為僧,後流落江西、湖廣20餘年,因病還俗。“三藩”之亂起,他不能再安分,才夥同姚、戴等人招兵散札,聲稱要討伐吳三桂。
這位朱三太子用的名字,朱慈燦是正確的,而在當時,許多明朝遺臣對這個名字都並不太清楚,一個遊方江湖的和尚是不大可能知道的,而且年齡看起來也相近,所以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真的定王朱慈燦。
朱慈燦被押送到北京,對於他是不是真的崇禎皇子,康熙只是很輕率地説了一句:“彼時朱慈燦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約是假。”這就算是否定了,然後以謀逆之罪,殺了。
滄桑鉅變,經歷了數不清的兵荒馬亂之後,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中,只有最小的永王朱慈煥奇蹟般地倖存下來,而且娶妻生子,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家庭,但康熙四十七年,此時大明王朝已經滅亡了60多年了,一場飛來橫禍,還是把這個家庭給徹底摧毀了。
原來在大順軍潰敗的時候,年齡最小的永王朱慈煥,被一個開小差的毛將軍帶着逃到了河南,後來清政府清查“流賊”,姓毛的害怕出事,就拋下朱慈煥一個人跑了。
13歲的朱慈煥只好一個人流浪,他在鳳陽遇到了一位姓王的明朝給事中,説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王給事老於世故,對外人絕不透露此事,讓朱慈煥改姓了自己的王姓,當成自己的兒子養着,讓他同自己的兒子一塊讀書。
這段時間,他的生活相當安定,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了一個標準的青年學士。到十八九歲,王給事病逝,他無法在王家繼續住下去,就出走江南。因為沒有謀生的手段,他還效仿朱元璋削髮為僧,到處雲遊化緣。
天無絕人之路,他在浙江又遇到一位姓胡的舊明官員,可能是又一次透露了真實身份。這個胡某,出於對故國的感情,就收留了他,讓他蓄髮還俗,並且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做妻子。從此他就定居在浙江餘姚,以餘姚王士元的身份娶妻生子,並且以教書為生,成了一個清朝的順民。
一晃就是幾十年過去,這個假冒的“王先生”生了6個兒子、3個女兒,還娶了妾,子又生孫,有了一個很龐大的家庭。
為了養家餬口,“王先生”常常或是單獨一人或是攜家帶口到各地為人做西席教書先生,也認識了不少清朝的官員士紳。他知道暴露皇子身份極其危險,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對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
然而,他並沒有從心底裏放下出身高貴的架子,他的皇子身份在家庭內部並不保密,對於一些最親密的朋友,他也忍不住要透露出自己的真實身世,秘密就這樣在極其隱瞞的小圈子裏傳開了。
他不知道,這種難以割捨的“高貴意識”,最終害了他和他的全家。
在浙東有個張念一的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號,聚集部眾起事,一時很有聲勢。這起造反活動,很快引起清朝的重視,官府通過明察暗訪和對俘獲人員的審訊,他們得知,所謂“朱三”就是餘姚的王老先生。
“王老先生”本人也聽到了一些風聲,為了避免牽連,就舉家遷到了湖州府的長興縣。但“王老先生”怕全家搬遷,動靜太大,就領着長子和四子北上到山東,找到一個過去的老朋友家裏住下。
康熙四十五年,官府找到了“王士元”一家,立即捕捉。朱慈煥的妻、妾、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媳,按照崇禎帝一家的老傳統,全部自縊而死,男性成員除了一子早已故去外,3個兒子和1個孫子都被抓住。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初,大嵐山的造反活動被清軍徹底鎮壓下去,張念一等人被抓獲,對於“朱三”的追捕也更加緊迫起來。這年四月,官府在山東抓住了朱慈煥和他的兩個兒子。
這個時候,朱慈煥已經七十五歲了,根本沒有意願和能力造反。那康熙皇帝會怎麼處理這個已經七十五歲的朱慈煥呢?
其實,就在朱慈煥案發的前10年,胸懷廣闊的康熙在南巡的時候,還祭奠了明孝陵,見到毀壞嚴重,還向身邊的大臣表示:“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
這下真找到了崇禎皇帝的親兒子,康熙會履行諾言,給朱慈煥一個官當嗎?
當然不會,皇權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康熙沒有公開他的身份,更沒有授予他職銜,而是要徹底消滅朱慈煥和他的兒孫們,對大清王朝的潛在威脅。
可是,之前已經説了“仁慈感人”的話,為了不食前言,康熙唯一的辦法就是拒不承認朱慈煥的真實身份。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朱慈煥父子6人又被從杭州押解到北京,毫無疑問,肯定是被認定為假冒。最後康熙帝將朱慈煥凌遲處死,他的5個兒子也全都被判為斬立決。
至此,崇禎帝的全體兒孫們都被殺了個精光,康熙的大清王朝終於可以無憂了。
死,這就是當亡國皇子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