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正文完--
後人腦海裏的魏晉士人,多是一副放浪無拘、曠達閒逸的形象。而郭璞則又是這些另類中的別樣奇葩,而且是最奇、最怪、最最讓人糾結難懂的一個。
郭璞為後世談論,總是同時給人兩種糾結心態。一方面即仰望其博學高才,又欽仰其不畏強暴,憂國憂民、最終殺身成仁的壯舉。
另方面糾結則因其方技高超,風水鼻祖的身份。雖算無遺策,他自己卻才高命舛,坎壈一生,乃至最終不幸殞命,這點尤其讓人可惜之餘投以微諷。
對其悲劇,雖然道家釋以“兵解”,卻難讓普羅大眾難以認同。
一般較為理性,可以廣為接受的解釋是,這是千百年來術士參政,始終難以破解的詛咒困局。
在郭璞之前有京房,之後有劉伯温。
他們都不甘認命,面對命運早就預定的輪迴輾軋,他們無怖無畏,哪怕不惜性命,一次次衝前,發起一輪輪挑戰,妄圖打破註定的桎梏,謀求驚天的富貴和無上的榮光。
結果還是一次次的翻身落馬,喋血滿地……
西風殘照,不遠處,早就溜號,躲在角落裏的范蠡、張良和姚廣孝,在嘿嘿暗笑。
兔子們,你們怎不好好看看某家履歷。
被殺?那不過是我做的一個局。
這番話讓范蠡、張良和姚廣孝老哥仨,瞬間懵逼當場,
郭璞這話不假,我們若肯仔細研究《晉書.郭璞傳》記載其一生行歷,特別是從容赴死的細節,也會對其死持深刻懷疑態度。
為啥?
因為,他不僅早就知道自己死期,而且他赴死情結極其怪異,完全不象正常情況,下為詳述。
正史中的郭璞,早就知道自己死期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出身寒族,父郭瑗,做過尚書都令史,大概是不過七品的書吏。郭璞早慧,博學高才,又逢異人郭公,授以天書。《晉書.郭璞傳》載:
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璞從之受業。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
這本天書還只認郭璞。他家裏有個叫趙載的門客,儘管把《青囊》竊取了去,結果還未及看,書自己就燒了起來。
圖:青囊經 (並非青囊中書)
郭璞不僅得到的天書神奇,交的朋友也更神奇。通過他們對話,我們可以得知,郭璞早就知道自己死期。
證據1-卜珝
郭璞的朋友名叫卜珝,字子玉。是個匈奴人,也是個易學高手。水平能有多高,這從下面兩人對話就能分辨出來。
郭璞説:卜兄高我數倍,卻還是不免死於兵災啊。
卜珝卻説:“是啊,我死期四十一,只要做了卿將,就會如此。若不出山做官,也會被猛獸戕害。我就這命啊。”
他説起來頗為輕鬆,可頓了頓又説:
又説:
郭兄,別光説我了,我看你也不得好死啊。
郭璞莞爾一笑:“我早已知自己禍在江南,併為此運籌已久,卻還沒有見能夠免除的跡象,即使如此,我去江南,仍舊可以延期去想辦法。而要留在此地,不過數月,就會迎來死期。”
圖:匈奴騎兵
卜珝悠悠然説:那公務員,你不去幹不就免禍了。
郭璞説:你還勸我不去做官,那你能不去做卿將嗎?
説完兩人相視大笑。
卜珝説:咱倆就都這命啊,雖然帝王龍裔在此,我卻再不能侍奉晉室了。你去吧,琅琊王那人能成事,延續晉室的必然是他。
走了,走了,再説起來都是悲催啊…..
望着卜珝向着龍門山方向歸隱去遠了,郭璞也開始為了遠離家鄉的兵禍,開始奔赴江南,那個早就註定的結局。
上述記載出於《晉書.藝文志》。
證據2-桓彝
《晉書.郭璞傳》裏還記載郭璞有個朋友名叫桓彝,也就桓範的後人,他還有個長子名叫恆温。恆家的故事在魏晉,也是個復仇傳奇。
哥倆關係平素太好了,每次桓彝來,哪怕郭璞正和老婆在一起,也闖進來不誤,郭璞毫不見怪。
一天郭璞想起了什麼,對他説:“鐵子你來,和你説個正事,你每次來我這,那都能闖,可我告訴你,廁所你可不敢去那裏找我,否則咱倆都得玩完。”
桓彝當時答應的還好,可是好奇害死貓。就如郭德綱相聲裏説,若不告訴於大爺,燈泡不能含嘴裏,於大爺還不嘗試呢!
圖:口屯燈泡
經常闖卧室的桓彝,估計以為廁所真能上演島國小電影什麼的。一次也不知道真假醉了,直直闖了進去。
女演員沒看見,只看見郭璞光着身子,披散着頭髮,口中銜着刀,正在跳舞巫祝。
這畫面太嚇人了,桓彝當時都嚇尿了,郭璞也驀然驚了,片刻才回神。
他安撫桓彝説,早告誡你勿來,勿來,可你還是進來。島國電影真那麼大魅力嗎,都能不顧命了?
圖:儺戲表演
算了,算了,這就是我們倆的命啊,一塊去死吧。
後來“璞終嬰王敦之禍,彝亦死蘇峻之難”。
證據3-殺我者山宗
《晉書.郭璞傳》還記載,郭璞在王敦起兵之初,就開始經常自己叨咕:“殺我者山宗,殺我者山宗”。後來果然是個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屢屢構陷郭璞。最終讓王敦起了殺心。
證據4-嗣祖,嗣祖,焉知非福!
郭璞在王敦處作記室參軍時,有潁川人陳述,也在王敦處為軍掾。很能幹,也深受王敦器重。不知怎麼死了,郭璞反而哭的異常悲哀,邊哭邊説:
“嗣祖,嗣祖,焉知非福!”
他死沒多久,王敦就死了,王敦的手下也大多受到了牽連。
陳述的早亡,在某種視角來看,確實是某種機緣巧合的福氣,無怪乎郭璞如此哭訴。
小結
上述郭璞自己知命的記載,不見於《明史.劉基傳》,也不見於京房。倒是京房的老師焦延壽曾經這樣説過弟子:
“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
《三國演義裏》裏水鏡先生也説:“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可沒見京房、文種和劉伯温相關記載,説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死期。
就憑這點來説,郭璞和他們能一樣嗎?罵他們損色虧嗎?
一個早就已經知道自己死期的人,會明知要死,還挺着脖子向上迎嗎?
若是你,你會嗎?
你當然不會,可郭璞會!
有人也許會説,這是大義凜然,捨生取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如明人張溥就贊郭璞:
烈士殉義,雖死可生,亂臣賊子不能殺也。
圖:張溥
可這種歸類不僅完全忽略了當時的政治背景,和郭璞個人的思想經歷,而且很難解釋郭璞臨死前的屢屢作秀,以及做出種種大違常理奇怪舉動。
這就非常讓人奇怪了,那麼郭璞死前,有什麼異常矛盾,有違常理的舉動呢?
被殺前的怪異言行
在瞭解郭璞被殺時奇怪言行前,很有必要先了解下郭璞為何被殺。
西晉亡後,為避免北方兵亂,郭璞舉家南遷,並先後被宣城太守殷佑和丹陽太守王導“引為參軍”。東晉建立以後,曾任著作佐郎。
而東晉政權,全賴於豪門大族支持,特別政治基本是由世家大族王導、王敦兄弟為代表的王氏家族所主導。而王敦權傾朝野,又格外跋扈,讓晉元帝十分恐慌,想通過逐步削權的辦法來加以控制。
可這將王敦惹惱,起兵以清君側名義攻入建康,晉元帝不得已只好妥協,“以敦為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
圖:王敦
可王敦雖還軍武昌,遙控朝政,仍有僭越之心,隨時準備取代晉室。郭璞入職王敦處記室參軍時,大致在王敦第一次進軍建康時。
而郭璞能被王敦起用,則是因為堂哥王導的推崇。
郭璞曾給王導做過參軍,還救過王導的性命。
郭璞曾算出來王導命裏要挨雷劈,建議他到西南方尋得等身高的柏木,讓他放在卧牀上,到了早就算定的那天,雷計入室,正好就將柏木擊碎。
直把王導驚嚇的面如死灰。
圖:王導
雖然有姜子牙為武吉趨避,讓其逃過生死劫難的例子。還有桃花女破周公,可那都是傳説。
這完全出於《晉書》記載,是正宗的趨避運籌案例。
理論上,郭璞能替王導趨避,應該也有辦法為自己考慮。
再説王敦,要準備起事,手下就要要各種能人,遠有戰國四公子,門客三千,後有唐太宗“十八學士”,曾國藩的“兩江幕府”…….沒有多樣的人才,怎麼能應對各種複雜的情形。
可王敦也知道郭璞之心傾向晉室,郭璞尤其和温嶠、庾亮關係莫逆。
這哥倆也正在為王敦煩惱呢,來看看《晉書.郭璞傳》記載:
王敦之謀逆也,温嶠、庾亮使璞筮之,璞對不決。嶠、亮復令佔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嶠等退,相謂曰:“璞對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奪敦魄。今吾等與國家共舉大事,而璞雲大吉,是為舉事必有成也。”於是勸帝討敦。
温嶠、庾亮是郭璞的好友,早就感覺王敦要謀逆,非常不安。就來要郭璞占卜王敦會否謀反,不知是為啥,郭璞此時突然沉默不語了。
圖:王敦篡位
兩人無奈,只好再問個人吉凶,郭璞才説大吉。兩人退下後,相互説郭璞不能解答是因不敢説,或者是“天奪敦魄”。
疑問1、疑惑重重的“天奪敦魄”
卜算無雙的郭璞,佔算王敦反不反,結合前面所講,若是再聯繫他的《易洞林》佔例水平,應該很容易才對。
再説你説他沒算出來,可他告知嶠、亮自身性命大吉。他在猶豫和顧忌什麼呢?
顧忌禍從口出嗎,要知道他和這二人關係,説不説王敦反,都不影響事情大局。
更可疑得是,這二人説郭璞對不了,是因為“天奪敦魄”,更説不過去。
圖:魂魄假想
大家都看清了王敦是個亂臣賊子,天奪敦魄不是正好嗎?
王敦死了,大家都放鬆了,郭璞還擔心什麼?
疑問2、郭璞對答王敦的爽快,和前截然不同
與嶠、亮問卜的模糊回答不同的是,當王敦來問謀反事時,郭璞知無不言:
敦將舉兵,又使璞筮。璞曰:“無成。”敦固疑璞之勸嶠、亮,又聞卦兇,乃問璞曰;“卿更筮吾壽幾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禍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敦大怒曰:“卿壽幾何?”曰:“命盡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詣南岡斬之。
當氣急敗壞的王敦問舉兵成敗時,郭璞直言“無成”,當又問自己壽數和郭璞死期時,郭璞知無不言。爽快勁簡直和之前判若兩人。
那此時郭璞又為什麼這樣爽快應答了呢?
特別是王敦問到郭璞自己壽數時,郭璞若是貪生,必然不語或者稱謊。可是郭璞沒有,直接説出了自己死期。
對於如此答覆,我們只能認為郭璞是甘心一死。
那郭璞是出於儒家信條,取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心態才這樣嗎?
絕非如此,這個我們在下面展現。
疑問3、奔赴刑場路上,奇怪的頻頻作秀
如果説上面記載奇怪,或許還能解釋,則下面郭璞奔赴刑場的記載,用常理就很難解釋了:
璞臨出,謂行刑者欲何之。曰:“南岡頭。”璞曰:“必在雙柏樹下。”既至,果然。復雲:“此樹應有大鵲巢。”眾索之不得。璞更令尋覓,果於枝間得一大鵲巢,密葉蔽之。初,璞中興初行經越城,間遇一人,呼其姓名,因以袴褶遺之。其人辭不受,璞曰:“但取,後自當知。”其人遂受而去。至是,果此人行刑。時年四十九。
推及常理,但凡上刑場之人要麼悲慟不已,要麼大義凜然。
若不是《大話西遊》裏唐三藏轉世,是不會過問劊子手媽媽貴姓,此等無稽問題的。
而郭璞則對這些無關事情表現十分關心,他不僅問清了行刑地名,還説“必在雙柏樹下”,又説“此樹應有大鵲巢”,連樹上得有個大鳥巢都十分關心,還非得自己親自找到才算。
並且還早就找對了行刑人,贈送了衣物。
圖:鳥窩
死到臨頭了,卻去關心樹上有無鳥窩,還大秀占卜技術,這不是自求其辱嗎?實在是大違常理。
只能説要麼是精神不正常,要麼就是別有用心。
郭璞精神之正常毋庸置疑,否則不會算的如此精準。
那麼他的別有用心,心思又是用在哪裏了呢?
破解最終謎題
要破解郭璞的上述疑問,首先要先了解郭璞這個人的內心精神價值。
若是他是個大無畏的儒家道學捍衞者,真如後世張溥所言,則他生前行為應該相互呼應。
可郭璞生前的精神世界,是純儒標準樣式嗎?
不是。不僅不是,他還經常為儒者所嘲笑。
這是怎麼回事呢?
魏晉取士,自曹丕恢復九品中正制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而郭璞因出身寒族,根本沒有仕途顯達的任何機會。
雖然他深獲晉元帝賞識,每以國事相問。同時他和朝廷重臣温嶠、庾亮關係交好,但這於事無補,都不能改變當時的體制,可以説郭璞要走仕途是註定的困窮死路。
而郭璞實際上也很看得開,不僅行為放浪,而且喜歡為士大夫所不齒的占卜之術,寫下《葬書》,開創了風水學。《晉書》有這樣記載:
璞既好卜筮,縉紳多笑之。
不僅如此,他還潛心道術,立意神仙之術。
郭璞寫的系列遊仙詩是史上獨一份的。不僅後人無所企及,而且《詩品》稱其“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
圖:遊仙詩
寫遊仙詩的郭璞,其實信仰的是道家的正一教。
瞭解了這些,上述常理不能理解的情形,假若用宗道家精神來解釋,一切就會迎刃而解了。
首先,通過前面證據,我們已經知道郭璞通早就知曉了自己的劫難。但苦於尋求趨避的機緣。
再者,他的撒豆成兵,雷劈柏木解救王導,以及廁所大跳儺戲,其實都表明這些源於道教的方術,郭璞是十分精通的,理論上存在自己尋求解救之方的可能。
至於表面上看來,他能通過法術來解救王導,而不能解救自己。只是因為,王導不過想求生延壽;而郭璞想要的,則是要借“兵解”成仙。
為什麼這樣説?
證據1、郭璞遊仙詩裏透露信息
《文選》李善曾如此評價過於遊仙詩:“璞之制,文多自敍”。是説郭璞的文章,多采自己真實經歷。郭璞在遊仙詩第十首裏説:
尋仙萬餘日。今乃見子喬。振髪睎翠霞。解褐禮絳霄。總轡臨少廣。盤虯舞雲軺。永偕帝鄉侶。千齢共逍遙。
郭璞49歲被殺,壽數早逾萬日,而王子喬是傳説中的仙人。至於“見”,則未必為眼見,可能為打坐中的某種神秘感受。
這個沒有坐禪經歷的人,是不會體驗到的。
圖:王子喬
而這種神秘體驗,不僅道家有,佛家也不缺。即使不坐禪的基督信徒,也有剎那時間的神秘體驗,請參看威廉詹姆士《宗教經驗之種種》。
就是儒家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弟子羅洪先,也曾描述過這種禪坐體驗:
“極靜之時,但覺此心本體如長空雲氣,大海魚龍,天地古今,打成一片。”
正因為羅洪先有了這樣的感受,方曉得王守仁所謂“天地鬼神萬物與我一體”的真義。
在上述意義上來理解郭璞的遊仙詩,就會輕鬆多了。
若尋求更多成仙細節,後世的《鍾呂傳道集》裏還列出了成仙的詳細儀式:
異香散而玉女下降,受天書紫詔即畢,仙冠、仙衣之屬具備,節制威儀,前後左右,不可勝記。相迎相引,以返蓬萊 ……
這個更可以對應郭璞遊仙詩闡述的“振髪睎翠霞。解褐禮絳霄。總轡臨少廣。盤虯舞雲軺。”這是成仙的儀式。
郭璞是否遇到仙人無從得知,但從詩歌對應倒是比較符契。
2、成仙的實現,依賴嚴格的操作性
成仙要想在現實中實現,按照道家典籍,白日飛昇需要尸解。“尸解者,言將登仙,假託為屍以解化也。”
尸解的方式按照道家書籍分為多種,有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劍解。郭璞選擇的就是兵解。
而兵解對於時間和地點是嚴格要求的,先看典籍《列仙傳》記載:
黃帝者,號曰軒轅……自擇亡日,與羣臣辭。至於卒,還葬橋山,山崩,柩空無屍,唯劍舄在焉.
還有後漢的方術道士謝夷吾“豫剋死日,如期果卒”;又如郭鳳“先自知死期,豫令弟子市棺斂具,至其日而終”;再如計子勳“一旦忽言日中當死,主人與之葛衣,服而正寢,至日中果死”。
圖:列仙傳
看了嗎,“自擇亡日”等,尸解不是那天都可以的。是有嚴格時間和地點限定的。
再來理解郭璞的種種奇怪言行。温嶠、庾亮問王敦反時,郭璞模糊表達,擔心“天奪敦魄”,可能就是因為尸解要成功,王敦魂魄不能早失,再者天機不可輕泄。
後來王敦自己問時,郭璞直言觸怒,很可能是因為時限已到,直接觸怒王敦,促成尸解是最佳方案。
而在奔赴刑場路上的找大柏樹,老鵲窩,則是因為兵解對於地點,也有嚴格的限定。
要真正實現兵解,所謂時間、地點一點都不能出絲毫差錯。所以郭璞表現才如此奇怪
郭璞兵解後成仙了嗎?
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中説:
“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蜕,謂之尸解仙”。
“郭璞知五行、天文之術,後為王敦所殺……璞得兵解之道,今為水仙伯。”
而幹寶的《搜神記》裏也説:
殯後三日,南州市人見璞貨其平生服飾,與相識共語。敦聞之,不信,使開棺,無屍。
在傳説裏,郭璞是成仙了。至於真實與否,你説、我説都不算,那得去問仙人,才能回答了。
圖:抱朴子
若干年後,一個叫江淹的文學家,夢裏還夢到一個華彩奇偉的老丈,自稱郭璞。和江淹説,我的筆放在你那很久了,該歸還了。説完就從江淹懷裏取回了一支五彩筆。
之後江郎才盡,再無妙文。
結論
郭璞雖博學多才,著作詩文“中興第一”,卻一生坎壈、屈居下僚,或為參軍,或為著作佐郎、尚書郎。死後也才不過追封弘農太守,其悲劇根源在於兩晉門閥制度。
縱然郭璞占驗無雙,但卜者的卑微身份,也致使郭璞在縉紳眼中淪為笑話。
可郭璞並沒有就此沉淪,反而在道家神仙信仰中找到了精神寄託,不僅留下了大量神仙詩,而且也讓他的死充滿撲朔迷離。
至於郭璞是否兵解,或許不值得任何爭議。關鍵是郭璞自己相信了,還親自實踐履行。
誰若再有異議,那隻好自找仙緣,去一探究竟了。
後記:
本文寫了3天,非常累人。從蒐集素材,到設置文章框架,很費腦筋。汗顏自己,實在無法作到日產數篇,只能儘量力求每篇能夠好看。不知讀者,有何感想,歡迎留言。
作者易帆雲舒,喜歡點個“在看”哈。
轉載請註明易馨堂公眾號(ID:goodlucky16 )不寫看不懂的學究文章,不寫怪力亂神的野狐禪。在中西文化比較,現代古典交匯中,不誇張、不做作、不煽情,以同情之心態加以理解命運、世情。這是接地氣、高逼格的易學文化媒體。
歡迎關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