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中經典插圖,除“閏土”外你還記得哪些?全部認出是學霸
隨着教育的不斷髮發展,中小學的教材課本,也經歷過一次次的修訂。比如説我們公家小學語文教材,從1956年出版至今,已經經歷過多次修訂,現在小學生使用的語文教材,是從2019年秋季起,教育部編寫的新版教材。
語文的教材不斷修訂,有很多學生們曾經熟悉的文章,可能已經從課本中刪除了,也有一些文章,進行了一些更改,如果學生們再次看到的話,可能會覺得內容和當初學的並不是很一樣了。
不過,對於學生來説,語文課本上的插畫內容,應該要比語文課本更加的吸引人了,有一些經典的插畫,就算是畢業多年之後,看到了還是有很深的印象,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憶一下,那些語文課本中的插畫吧。
《故鄉》
可能很多學生對於魯迅寫的這篇《故鄉》,記憶已經不是很深刻了,但是對於在一片西瓜地裏面,帶着銀色項圈,手裏拿着一柄鋼叉的12歲少年的形象,應該是記憶猶新的,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閏土。
而我們熟知的魯迅那句經驗名言“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就是出自這篇文章,上一句話是“我想,希望本事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尊嚴》
不知道學生對於這樣一幅插畫是不是還有印象,這位年輕人拒絕一位老者遞過來的食物。這篇文章名字叫做《尊嚴》,講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候的事情,哈默和一羣難民逃難到沃爾遜小鎮,小鎮上的人用食物招待他們。
除了哈默的所有難民都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但是隻有哈默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食物,這樣的尊嚴感動了小鎮上的人。
《掩耳盜鈴》
這張圖片歷史確實比較悠久了,可能現在很多的學生不認識。這個故事出自小學階段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春秋時期,兩個小偷想要趁亂到範式家中偷東西,看到範式家的院中有一口精美的大鐘。
想要搬回家中去,但是奈何鍾會發出聲音,兩個人不知道怎樣制止這口鐘發出聲音,隨即捂住了自己的耳朵。這是一篇比較冷幽默的文章,也告誡了學生不能自欺欺人等道理。
《將相和》
看到這幅圖片,相信很多的學生都會馬上想起“負荊請罪”這個成語,但是這個點故事出自文章《將相和》,想必很多的學生可能都忘記了。將相和中一共有3個小故事,分別是“澠池之會”“完璧歸趙”,還有最後這個“負荊請罪”。
文負荊請罪是《將相和》中,最後一個小故事,廉頗深感藺相如的以大局為重,特意揹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最後兩人和竭盡全力的輔助趙王治理國家。
1、有助於學生理解
可能很多學生都會發現,不管是哪一科的課本中,基本上都會配上插畫圖,但是語文課本就會更多一些,那麼為什麼語文課本中會配表多的插圖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有助於學生理解,比如説《故鄉》這篇文章,可能很多學生對於深藍的填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等這樣的形容沒有一個很好的想象畫面。
但是圖片用非常直接的形式,一下子就讓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含義,這就是插畫最重要的一個作用,也是課本中配插畫的原因之一。
2、讓學生記憶深刻
除了幫助學生理解之外,插畫還可以讓學生記憶深刻,比如説這幾篇插圖,就算是很久沒有看到,但是還是一眼就可以回憶起來,這就是一種幫助學生加深記憶的作用。
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難的文言文還有古詩,如果學生本身不是很理解的話,就可以通過插畫讓學生理解且形成深刻的記憶。
3、吸引學生閲讀興趣
很多的學生其實難免會覺得語文比較枯燥,因為語文的文字比較多,理解起來可能也會比較困難一些。但是配上插畫的話,看起來就會比較生動形象了,學生也會產生想要閲讀的興趣等,這樣也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
寄語:
其實以上這些插畫和故事,都是語文中比較“經典”的,學生當時學習的時間,就已經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了。就算是過了很久之後,再次看到也會馬上回憶起來插圖背後的故事,這也是插畫的意義。
不過,小初時期學生要學習的語文內容還是比較多的,如果看到插畫就可以回憶起來的話,那麼不僅證明你的記憶比較好,也證明在上學的時候是個認真的“學霸”了。
今日話題:你能回想起幾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