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時期,邊疆戰亂不斷,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耽於享樂,不問朝政,將政權都下放給素有“口蜜腹劍”之稱的李林甫和楊貴妃族兄楊國忠,導致內裏朝局紊亂,外面的邊疆地區也是一塌糊塗。由於唐玄宗的好大喜功,邊疆將領頻頻發動對外族的戰爭,以邀軍功。但是李林甫為保證自己的權力地位,防止有人靠着軍功“出將入相”,便大力選取任用不擅文采的蕃將,如高仙芝、哥舒翰與安祿山等人為邊將,為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左相林九郎,其歷史原型就是李林甫,為人嫉賢妒能,兩面三刀,世人都説其是“口有蜜,腹有劍”。
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以邊塞詩一舉成名,他在《出塞》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被認為是唐代最好的絕句之一,整體風格蒼涼悲古、雄渾豁達。王昌齡感嘆遠征之苦,時無良將在任,自秦漢以來,有多少人在平息邊疆戰亂中為國捐軀?又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現在朝中卻被奸臣把權,邊將數戰失利,要是有像飛將軍李廣一樣的忠臣良將在,胡人又怎敢南下牧馬呢?
▲王昌齡為唐朝著名邊塞詩人,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見皇上昏庸,奸臣當道,邊將無能,痛心之下作此《出塞》,只望“飛將軍”可以鎮守邊關,消弭戰禍。而這個“飛將軍”,一方面是王昌齡追憶前朝名將李廣,一方面卻是為如今的“飛將軍”不得重用而惋惜、不滿。這個詩中的“龍城飛將”,被王昌齡認為是可比李廣的當代飛將軍就是唐朝名將——王忠嗣。
▲王忠嗣一生征戰“戰必破,攻必克”,被譽為是“唐惟一王忠嗣”,是歷史上少有的常勝將軍。
王忠嗣原名王訓,是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十萬大軍入侵邊關,長驅直入,勢不可擋,兵鋒已至渭州西界。唐玄宗馬上以詔隴右防禦使薛訥為帥,王海賓為先鋒,率大軍應戰吐蕃。兩軍甫一交戰,唐軍即受挫,眼看形勢不利,先鋒王海賓奮勇殺敵,率領先鋒軍與吐蕃大軍苦戰勝之,殺敵無數。唐軍本應乘勢追擊,卻因妒忌王海賓之功而不進軍,導致王海賓進退無援,戰死沙場。王海賓所部全軍覆滅後,唐軍才開始進軍,一舉擊垮苦戰多時的吐蕃大軍,斬首萬七千人,奠定此戰勝局。
後論功行賞,唐玄宗念王海賓的忠勇,追封他為“金吾大將軍”,並親自慰問王海賓的幼子王訓。當時,年紀尚幼的王訓在拜見玄宗時,情難自已,伏地大哭。唐玄宗憐惜王訓年幼喪父,安慰他説:“你就相當於霍去病的遺孤啊!等你長大後,一定讓你和你父親一樣當將軍,做先鋒。“王訓止住哭聲,拜謝玄宗,玄宗見他年少知禮,心甚愛之,便給他改名為“忠嗣”,意為忠臣之後,還將他收為義子,養於宮中,又囑咐太子李亨常與他交往,學習。
▲王海賓以驍勇聞名於隴上,有勇有謀,臨敵之時,忠勇無畏,可惜卻死在小人的嫉妒之心上。
王忠嗣長大以後,雖沉默寡言,卻勇猛剛毅,有謀略,善用兵。一日,玄宗和他談論兵法,想考校他的課業,誰知王忠嗣不但對答如流,還對行軍打仗頗有見地。這讓玄宗非常開心,説:“你這小子,日後必是我大唐良將。”遂讓他試守代州別駕。
在任期間,王忠嗣常常率輕騎出塞,後因太子李亨之言而止之。蕭嵩向來知道王忠嗣的才能,屢次向玄宗提出引薦王忠嗣為自己的部將,玄宗嘴上雖然答應,心裏卻另有打算,他認為王忠嗣年紀尚輕,又心懷殺父之仇,故而下詔明令,不可任用王忠嗣為重將。
▲和王忠嗣同為大唐名將的李光弼,曾贊王忠嗣曰:”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
開元二十一年,蕭嵩入朝,王忠嗣説:“我跟隨蕭大人已三年,卻無寸功回報天子,實在汗顏。請大人答應讓我出征,我只要精兵數百,就可大破敵虜,立大功回報天子和大人的知遇之恩。”蕭嵩素知其能,遂應其所請。於是王忠嗣終有施展抱負之機,他親率精兵數百出塞,適逢遇上吐蕃贊普大酋在鬱標川練兵。面對大軍,王忠嗣的部下都心有畏懼,想要回軍,王忠嗣卻一人一騎提刀直入敵陣,士兵們見主將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士氣大振,也隨着王忠嗣衝向敵陣,吐蕃贊普大酋猝不及防,被王忠嗣軍斬殺數千人,繳獲羊馬數以萬計,大敗退回。為此,蕭嵩向朝廷奏報王忠嗣的戰功,唐玄宗大悦,而此戰,只是王忠嗣百勝生涯的開始。
▲王忠嗣有言:”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而後正如其言,李光弼後來得獲重用,率軍平定安史之亂。
王忠嗣既立大功,玄宗便不再鉗制其才。而後,唐軍徵吐蕃,王忠嗣便隨河西節度使杜希一同出擊。在此戰中,王忠嗣奮勇當先,大敗敵軍,攻取吐蕃新城,後又在吐蕃大舉進犯之時單騎闖陣,殺死數百人,使得吐蕃軍陣型大亂,被唐軍大敗。
其後,戰功顯赫的王忠嗣,被玄宗任為代州都督,加雲麾將軍。年少時勇悍好鬥的王忠嗣,在身居將職後,漸漸收斂心性,以穩重守邊為本職,在任的六年期間,上平戎十八策,數破敵虜,耀武漠北,使塞外安定,突厥不敢來犯。
▲張預曾嘆道:”孫子曰:‘進不求名。’忠嗣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又曰:‘退不避罪。’忠嗣不忍以萬人命易一官。又曰:‘城有所不攻。’忠嗣謂石堡城得之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是也。“
王忠嗣雖是將才,卻被晚年昏庸的玄宗所猜疑,在拒絕玄宗攻打吐蕃石堡城的命令之後,就失去了玄宗僅剩的信任,在宰相李林甫的誣陷下被貶為漢陽太守。一年後,王忠嗣憂鬱而死,年僅四十五歲。
除《出塞》外,王昌齡還有一詩,名為《失題》,其中有言”一人計不用,萬里空蕭條“,玄宗不用王忠嗣之計,卻寵信李林甫等一眾奸臣,重用安祿山等心懷異志的邊將,於是大唐便不再有威震邊疆的”龍城飛將“,民殷國富的開元盛世亦不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