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識字、寫字是語文學習的重點,隨着認字數量的增多,相似的“雙胞胎”字也越來越多,經常把孩子搞得一個頭兩個大,比如因為長得太像而分不清的“己—已—巳”,還有長得像且字意有關聯的“州—洲”等等。
為此小火花將會持續推送一系列“易混淆字辨析”的文章,幫助孩子解決這類難題。不用死記硬背,而是通過文字溯源、趣味聯想、簡單口訣等方法幫孩子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第三
期
即和既
即 和 既
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會學習到一些常見的關聯詞,其中一個典型錯誤就是很多孩子常常會用混“即”和“既”:
是“即使……也”還是“既使……也”呢?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即使……也
是“既然……就”還是“即然……就”呢?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既然……就
有些孩子,寫哪個字完全隨機,對不對全靠運氣;有些孩子,認真記,多次背,可效果不佳,陷入背了忘,忘了再背的循環。
其實這兩個字都是會意字,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回溯他們的造字過程,來幫助孩子更加形象的理解字義,做出區分。
觀察上圖就會發現“即”和“既”甲骨文的左邊部分基本上是一樣的,發揮想象你覺得看着像什麼呢?提示跟吃有關哦。
是不是很像老北京銅火鍋。
沒錯,其實它指的就是盛着食物的容器。
要區分“即”和“既”,重點就在對右邊不一樣部分的理解上。它們的右邊部分像什麼呢?
上過火花L3閲讀力基礎的孩子一定能看出來它跟“人”字的甲骨文差不多。
圖源:第一講“人之初”的動畫課件
只不過“即”甲骨文右邊部分的這個人不是站着的,是跪坐着的,而“既”甲骨文右邊部分表示這個人不僅跪坐着,而且頭還是轉過去的,所以它上面還多了個朝右開口的符號。
在《畫説漢字:1000個漢字的故事》一書裏有搭配非常形象的圖畫,這裏也分享給大家看下。
“即”像一個人跪坐在食器前,要吃飯的樣子。
《説文解字》:“即,即食也。 ”
《文源》:“象人就食之形。 ”
“即”的本義是俯身就食,後來自然而然的引申出靠近,接近的意思,比如組詞“若即若離”。
因為是面向食器,表示還沒吃完,所以它有未然的意思。這就能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即使……也”要用這個“即”。因為“即使”表示假設,肯定還沒發生。
而“既”把頭扭過去了,像是吃飽要離開的樣子。
《説文解字》:“既,小食也。 ”
吃完了,所以“既”表示動作或者過程已經結束,比如組詞“既成事實”。回到開頭易混淆的“既然”一詞,它的意思是已經這樣了,所以很明顯肯定是用“既”了。
看到這裏,你能清楚區分“即”和“既”了嗎?做個測試吧~
( )往不咎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既往不咎
可望而不可( )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