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文學小説和影視作品,在展現那一段歷史的時候,對於岳飛和金兀朮兩人,老是喜歡安排成針鋒相對的情況。這很好理解,畢竟只有一次次小矛盾積累成了大矛盾,最後才會出現光宗都喜歡看的高潮。但是若説實際上,兩人之間的仇恨有多大,以至於兩個人成了死對頭的話,那倒説不清了。
金兀朮與岳飛,一個身處金朝,為金軍統帥,一個安居宋營,是宋朝倚重的大將,兩人之間的仇恨與矛盾,絕不在於私仇。硬要將兩人拉在一起,問兩人要有多大的仇,才會給別人造成一種針鋒相對的情況的話,那隻能在於國仇。岳飛曾經下定決心參軍,就是因為在年少之時,曾經親眼目睹了外族侵略者在自己的國家犯下了何種罪行,受外族奴役的中國人有多麼的可悲。與其説岳飛與金兀朮有仇恨,倒不如説岳飛與所有侵犯祖國的金軍都有仇恨。金兀朮也許只是因為是金軍的統帥,所以但的恨意要多一點吧!隨着時間的流逝,曾經的國仇家恨已經消散如雲煙,剩下的只有56個民族共創一個家的和諧社會。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許仍然有人好奇曾經大名鼎鼎的“金兀朮”是否有後,這些後人又生活在哪裏呢?
中國雖然是一個重視血緣宗法,具有濃厚故鄉情懷的國家,但在歷史的進程中,部落家族的遷徙卻是怎麼也免不了的。就像是今天我們要探索的金兀朮的後人,雖然擁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他們卻並不一定居住在一處,而是分成了好幾個譜系。眾所周知的是,汝州市的完村絕對是“金兀朮”的其中一支後代。這裏生活着220口姓完顏的村民,他們户口簿的民族一欄填寫的是“滿族”,他們是我國金代大將完顏宗弼的後裔,自完顏宗弼以來,其先人已在完莊繁衍生息了800多年。在完莊,人們迄今保持着不與同姓人通婚、不與嶽姓人通婚的祖訓。同時在這裏,還埋藏着一個尚未被解開的秘密,那就是“金兀朮”的墳墓是否在這裏。按照這裏村民的説法,他們居住在這兒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為先人守墓,甚至村裏人人都知道完莊的墓地碑文上有“金完顏四太子之墓”的字樣。不過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墓碑等物已經不在了,加之也沒有歷史資料證明,只能成為一個迷。
第二支分支在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元末明初,金太祖四太子完顏宗弼後代完顏佩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因戰功被封為“女真將軍”,封地在今天的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此後完顏佩一支的後人便世世代代定居此處。第三個分支是從完顏佩這個譜系中分出去的,在河南鹿邑。明萬曆年間,完顏佩的10世孫完顏必重由肥東赴京趕考中得探花,為官河南,落户鹿邑。當然“金兀朮”的後代自然不止這三支,但是因為某些原因,他們改名易姓,已經沒有完整的傳承譜系可以證明自己的祖先是誰。很多人一直都不理解,“金兀朮”的名字明明叫“完顏宗弼”,為什麼“金兀朮”這個名字,反而被更多人所熟知呢?
金兀朮實際上在漢族人這邊更為著名一點,金兀朮並不是他的名字,更像是一種稱號。“金兀朮”即為“金國的兀朮”,金就是金國,兀朮在滿語中是腦袋的意思,衍生意思即為首領,金兀朮意味金國的首領。專家猜測,也許是因為當初宋金交戰的時候,漢人士兵老是聽金軍人稱呼“完顏宗弼”為兀朮,然後就以“金兀朮”稱呼“完顏宗弼”,久而久之,金兀朮就成了完顏宗弼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