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父母都很看重孩子的教育,就像俗話説的那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僅僅停留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個小小的開端,更開始重視孩子們的高等教育。上大學似乎也成為了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大學好像變成了一個人能力的代表,不管是不是好的大學,大部分父母認為只要孩子分數夠了就要盡力去上。
更高等的教育就代表着高等學歷,高等學歷就意味着一個人能有更好的出路,能有更多的選擇。説到上大學就不得不説“花費”這個問題了,親朋好友們聚在一起也總少不了討論這方面的問題,那供一個大學生上完四年的大學一個家庭到底要投入多少錢呢?
這個數字的計算並沒有具體並且固定的標準,每個地區和每個家庭的狀況也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在計算的時候都按照最低標準來進行選取分析。
首先:學費住宿費等最基礎的固定開支
一般來説,開學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交學費,從小到大都是這樣的固定流程。上大學也不例外,最重要的一項開支就是給學校上交學費以及住宿費。按照目前各學校給出的學費標準來看,正常的一本類院校學費設置都在五千左右,二本及三本學院的學費相對來説要更貴一些,部分高科技專業以及藝術專業的學費也會貴一些,基本在10000以上,12000到15000左右,如果按照正常的學費來計算的話,四年之後一共要繳納的學費是20000塊。
住宿費公辦的一本和二本院校費用比較統一,一般都在1000左右,更高一點的獨立院校住宿費的價格一般在1500左右。我們如果按照一千塊來計算,四年的住宿費就是4000。最後還有一項就是上課所必須的課本費用。在大學課本不是強制性要求買的,在開學之前也會有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在出售二手書籍,所以書本的費用變動幅度會比較大。但如果按照正常途徑來買書籍,每一年的支出大概是500左右,本科四年結束之後這項支出大致就是2000塊。總的來算,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四年之後必須要支出的是26000塊。但這還僅僅只是第一筆開銷。
其次:個人的生活費支出
生活費相對於學費住宿費等就比較個人化了,每個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都決定着個人生活費的支出。在生活費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吃飯,按照普通城市的基本生活標準,以二三線城市為標準,基本生活費支出大概是在1200左右,這個數字在一線城市大概想要吃到好的都很難,一線城市的支出幾乎都在2000到3000甚至這些數字以上了。如果按照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標準來計算,一年是12個月,四年的生活費就是57600。
但在生活中除了吃飯以外還有其他的瑣碎開銷,比如女生需要買化妝品,要買衣服等裝飾品,要買零食水果等等,如果意外碰上雙十一、雙十二等這種會有網購減價活動的特殊節日,則要支出的開銷更大。還有比如手機話費等,必要的生活用品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加起來,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戀愛經費和請客吃飯這兩項支出其實在現在的大學生花費中也佔了不小的比例,但由於花費金額並不統一,所以我們在計算的時候也把這兩項歸入雜七雜八的總費用中。我們在這裏簡單地做個估計,四年按照20000來計算。那按照這麼計算的話,四年的生活等支出一共達到了77000塊。
最後:電子產品的費用支出
現在的電子產品也成了大學生學習時必不可少的東西,尤其是如果專業需要不僅要買手機電腦,還要買配置比較高的其他電子產品。一般的電腦費用是5000塊左右,我們就按照5000來計算,手機如果使用合適的話四年大概只需要一部手機,手機我們按照2000來計算,其實目前的智能手機價格早就遠遠超出了這個價格。那手機和電腦加起來的話一共就是7000塊。
我們最後來計算統計一下最後的結果,26000加上77000再加一個7000就是110000,那就説明一個家庭要供一個孩子上大學最少的花費也是10萬塊,如果要繼續往高了計算那幾乎是一件沒有盡頭的事情。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説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那對於比較貧窮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説幾乎可以説是個負擔。雖然孩子有所成就是一件直接驕傲的事情,但也有很多家庭因為經濟的原因而無奈只能放棄這個好機會,好在目前有很多好的政策能夠幫助學生能順利入校不為金錢所困。
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們最好的條件來讓他們的未來能夠走得更順利一些,上大學也成了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成績好的自然要去好的大學,成績差一些的也儘量去一些專科類院校或者技術學校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以便於將來走進社會的時候不會被時代所丟下,能夠在各種競爭和撲面而來的壓力之下利用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能讓自己過得更好的工作。而在父母的關愛之下,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付出和期望,能夠儘自己所能實現經濟獨立,而不只是單單地去選擇依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