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漢景帝是西漢時期的第六位皇帝,同時也是文景之治的末端,承接漢文帝時期的盛世初始,繼續發展並且帶領漢朝走向了興榮的時代。同樣在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削藩。實際上對待藩王的態度早已經明確,雖然漢高祖時期曾説過“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但同時漢高祖又何嘗沒有對自家人留下一個後手呢?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面對之後的七國之亂,劉邦很有預見性的發覺了劉濞可能造反的跡象,並且輕撫劉濞的背説道“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豈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無反!”。但劉邦實在是想不到,自己曾經的一句感慨會那麼快變成現實,而之後七國之亂的發源正是來自於劉濞。到了漢文帝時期,漢文帝也一樣早已經做好了早晚兄弟相殘,劉氏宗親窩裏斗的局面。從漢文帝晚年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其用心深遠,因為漢文帝針對可能預發的藩王叛亂,提前留下了兩個關鍵人物給漢景帝。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這兩人是梁王劉武以及周亞飛,早在漢文帝時期賈誼就曾經向漢文帝提出了削藩一事,但是漢文帝並沒有全盤接受,只是採納了賈誼的部分意見。而也正是賈誼所提出的兩條策略防止了之後七國之亂的影響擴大:
瓜分最大的諸侯國齊國
齊國當時擁有其實多做城池,而且實力強大,最主要的是齊王的每一個兄弟都不是無能之輩,因此漢文帝將齊國分為了五個部分,拿出了其中四塊分封給劉襄的四個弟弟。也正是這種分封衝突,讓齊國的封地和實力都被拆分成了五份。
培養強大諸侯
漢景帝劉啓還有一位同胞兄弟劉武,所以只有將劉武培養出來作為京師的屏障,才能在關鍵時刻幫助國家平定叛亂。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漢文帝將還是淮陽王的劉武改為了梁王,然後將梁國的土地不斷加大,成為了一個擁有四十座城的大國。因此梁國得以震懾趙國、齊國、吳楚兩國。梁地不但是有着最堅固的雎陽,還擁有整個中原最大的糧倉敖倉。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所以在漢文帝時期就已經做好了準備預防叛亂,並且在之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了梁王劉武之外,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則是周亞夫。
《史記》記載:“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文帝崩,拜亞夫為車騎將軍。”
也就是在漢文帝去世前囑咐還是太子的劉啓説,周亞夫是一個值得託付的將軍,而漢文帝也的確言中,之後七國之亂正是由周亞夫平定。
晁錯得以被重用源於他在漢景帝還在太子時期就已經屬於漢景帝的家臣,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故而在晁錯在漢景帝上位的時候得到了提拔。晁錯和賈誼一樣明白諸侯國是漢朝的隱患,所以晁錯得到漢景帝的支持後,極力主張解決藩王問題。但從更多時候來看,晁錯之所以能得到漢景帝的支持,並非只是認同削藩的觀點,而是因為漢景帝更加認同晁錯的精神。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什麼是晁錯精神?
晁錯其人是一個操持儒家積極進取觀念的人物,而在行動上又採取了法家雷厲風行的風格。最主要的是晁錯背後只有漢景帝一人作為支持,並且與整個朝堂展開鬥爭。《史記·外戚世家》中記載“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獨好黃老之術,因此特別討厭儒家支持者。特別是黃老之術強調懷柔策略,但是削藩很容易引起藩王不滿,故而竇太后一批人很抗拒晁錯。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然而晁錯卻敢於和整個朝堂做鬥爭,這便是漢景帝所不具備的精神,在對待自己的母親態度上,漢景帝並不勇敢,甚至還為了討好而不惜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史記·卷五十八》記載“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漢景帝還未立太子時曾和梁王劉武一起喝酒,宴席間也許是漢景帝喝的太高興,説出了在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劉武的話。而這一行動得到了竇太后的歡心,竇太后的行為也很耐人尋味,那就是“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這也就是説明知道這不是真的,但心中就是高興。這源自於竇太后對劉武的寵愛,竇太后很希望劉武能繼承皇位,而且之後還有提出過立劉武為帝的建議。
所以本質上漢景帝是害怕竇太后的,至少是不願意得罪自己的母親。而且在史料的幾則記載中,漢景帝與竇太后的交鋒都是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不是妥協就是央求。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漢書·儒林傳》中記載“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應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復罪。”;轅固因為輕視老子之言惹怒太后,太后下令讓他與猛獸搏鬥。漢景帝知道以後並沒有直接為轅固求情,只是賜予了兵器,降低了轅固的風險。但這也意味着漢景帝所採取的只是以退為進的辦法,如果竇太后堅持要轅固的命,漢景帝也不會有進一步的行動。
同樣在《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記載“還,梁刺客後曹輩果遮刺殺盎安陵郭門外。”;袁盎因為曾反對梁王繼承帝位,因此得罪了梁王,最後梁王派刺客刺殺了袁盎。袁盎為國請命反對梁王是為漢景帝考慮,然而漢景帝面對袁盎的死是怎麼做的呢?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先是生氣,但是在竇太后、長公主劉嫖的求情下原諒了劉武。而且在梁王鬱鬱而終之後,為了能讓竇太后開心,於是“乃分梁為五國,盡立孝王男五人為王,女五人皆食湯沐邑。”;也就是加封劉武子女,並且將梁國分為了五份,女兒也得到了湯沐邑的特權。所以漢景帝所缺乏的就是反抗精神,更多時候是軟弱和懦弱,亦或者是追求息事寧人。
漢景帝願意支持削藩,一方面是為了控制藩王的實力,另外一個則是因為欣賞晁錯,因為晁錯能夠代表漢景帝的另外一面——叛逆。但漢景帝的性格軟弱佔據了上風,爆發七國之亂的時候袁盎提議交出晁錯做一個交代,結果漢景帝都未曾多加考慮就犧牲了晁錯。實際上晁錯得到漢景帝的重用並不奇怪,本質上兩人之間有着很多的共同點,這也是二者之間惺惺相惜的原因。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漢書》記載“上與錯議出軍事,錯欲令上自將兵,而身居守。”;七國之亂爆發的時候,漢景帝和晁錯商議出兵事宜,結果晁錯給出的答案是漢景帝御駕親征,而自己則是守衞京師。安全留給自己,危險留給皇帝,這樣的做法和漢景帝犧牲晁錯是否很相像呢?也正是兩人的共同之處,使得漢景帝和晁錯緣分斷絕,最終晁錯也成為了削藩的墊腳石。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但同樣失去了晁錯的漢景帝就像是失去了靈魂一樣,最後一絲反抗精神也從此磨滅。從此漢景帝所採取的只能是按照漢文帝時期一樣與世無爭,養民休息。而這何嘗又不是漢景帝內心第二面的消亡呢?原本在漢文帝時期就已經做好了削藩準備,這一次晁錯提出削藩只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但卻因為漢文帝的臨陣退縮終究是留下了不完美的一筆,而這一筆也是漢景帝叛逆面失去的有力證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3 字。

轉載請註明: 漢景帝的兩張面孔:削藩不只是削了藩王,還削了漢景帝的獨立人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