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常言道,福禍相依。自人類社會邁入階級歷史的那一天起,擴張疆域、奪取土地,便成為了人類大部分國家政權的常態。在世界歷史上,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等盛極一時的強大政權,無疑不是在進行領土擴張的過程中興起的。大國家普遍夢想擁有遼闊的疆土,小國家中亦不乏“領土控”。只是,對於小國家而言,奪取他國領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在某些特定的歷史時期,領土問題反而會令其付出代價。

在二戰時期,有一個國家就因為領土糾紛而吃了虧。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這個國家就是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之上。在19世紀前,羅馬尼亞地區分屬於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三國。三公國互不統屬、各自為政,招致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沙皇俄國、奧匈帝國等強權的覬覦。

加之羅馬尼亞地處南北交通要衝,戰略價值相對較高,使其更容易遭受大國的侵擾。

沙俄的統治階層曾説:“比薩拉比亞(摩爾達維亞)是通往土耳其海峽的兵站。”由此可見,對於大國而言,羅馬尼亞的地緣位置相當重要。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不過,羅馬尼亞國家的獨立,倒也要歸功於強國間的爭鬥與掣肘。克里米亞戰爭後,瓦拉幾亞公國和(殘餘的)摩爾達維亞公國,趁大國博弈的有利時機,於1862年實現行政上的統一,並在承認土耳其宗主權的前提下,定國名為“羅馬尼亞”。1877~1878年俄土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對巴爾幹的控制力被嚴重削弱。《柏林條約》的簽署,標誌着羅馬尼亞脱離土耳其而獨立。但是,

獨立之初的羅馬尼亞,僅轄有瓦拉幾亞一隅之地,國土面積狹小,國力也不強大。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俄土戰爭中的羅馬尼亞軍

獨立之後,羅馬尼亞的首要打算就是擴充領土,奪取特蘭西瓦尼亞、摩爾達維亞等羅馬尼亞族人聚居的地區。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羅馬尼亞通過幾次較為成功的“站隊”,使其版圖得到增加。

1913年的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羅馬尼亞站在塞希聯盟一方,從保加利亞那裏割走了南多布羅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羅馬尼亞於1916年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儘管羅軍在戰場上屢敗於德奧軍隊,但依靠協約國集團的整體勝利,羅馬尼亞自然也成為了戰勝國。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一戰時期的羅馬尼亞

一戰結束後,羅馬尼亞作為受英法支持的“小協約國”之一,通過參加對歐洲無產階級革命的圍堵,博得了西方國家的歡心,並由此獲得了更多的土地。1919年,羅馬尼亞參與了匈牙利革命的干涉。於是,在1920年的《特里亞農條約》中,羅馬尼亞從匈牙利手中奪走特蘭西瓦尼亞。與此同時,藉助俄國內戰、蘇維埃政府無暇西顧之際,羅馬尼亞從俄國手中奪走(或者也可説“收復”)了比薩拉比亞。

此時,羅馬尼亞已經完成“領土收復大業”,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國勢達到巔峯。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羅馬尼亞民族服飾

然而,中國有句老話説得好:福兮禍之所伏。

羅馬尼亞雖然版圖急劇擴張,但同時也把蘇聯、匈牙利、保加利亞這三個重要鄰國都給得罪了,由此導致了嚴重的領土糾紛。

對於匈牙利而言,羅馬尼亞在歷史上就是其宿敵。《特里亞農條約》中,羅馬尼亞又將匈牙利經營數百年的寶地奪走,導致匈牙利版圖面積嚴重縮水,匈牙利怎能善罷甘休?對於保加利亞而言,羅馬尼亞在巴爾幹戰爭中“背後捅刀”,在一戰中也是其敵對國。所以,保加利亞也不會坐視羅馬尼亞壯大。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齟齬已久

對於蘇聯而言,羅馬尼亞“趁火打劫”的行為更加不可寬恕。自比薩拉比亞被羅馬尼亞佔領時起,蘇維埃政權就不承認羅馬尼亞對這片土地的主權。1920年11月,蘇俄發表聲明,抗議羅馬尼亞對比薩拉比亞的佔領。1924年,蘇、羅兩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仍未能解決領土爭議。1934年,蘇、羅恢復外交關係時,蘇聯仍不承認羅馬尼亞對比薩拉比亞的佔有。

而在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後,蘇聯更加不遺餘力地向羅馬尼亞施壓。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羅馬尼亞的處境日漸不佳。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1940年,蘇聯着手構建“東方戰線”,將更多的軍隊部署在蘇羅邊境地區。當時,蘇聯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國力雄厚、軍備齊全;而羅馬尼亞從本質上講還只是落後的農業國,武器和兵力均無法同蘇聯抗衡。國力上的懸殊,宣告了領土爭奪的勝負。與此同時,羅馬尼亞在比薩拉比亞地區的殘酷統治,也導致當地人更傾向於蘇聯。在經過漫長的博弈後,

1940年6月,羅馬尼亞最終將比薩拉比亞、北布科維納割讓給蘇聯。這些土地,佔其總面積的15%左右。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遭受蘇聯的宰割後,羅馬尼亞立刻向德國靠攏,但不幸卻又遭宰割。原來,當羅馬尼亞走親德路線之時,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也在追隨德國。希特勒深知匈、羅間的積怨,為進一步拉攏匈牙利,便在1940年8月的第二次維也納裁決中,勒令羅馬尼亞將北特蘭西瓦尼亞歸還給匈牙利。同時,在1940年9月7日的《克拉約瓦條約》中,希特勒又勒令羅馬尼亞將南多布羅加歸還給保加利亞。

由此一來,羅馬尼亞再次被割走了約15%左右的土地。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僅僅在一年的時間裏,羅馬尼亞就先後被兩個大國宰割,共計損失了1/3左右的國土。

好在1944年8月,當蘇聯紅軍反攻至喀爾巴阡山時,羅馬尼亞發動反法西斯起義,推翻親德政權,繼而加入反德國法西斯戰爭。鑑於羅馬尼亞在戰爭後期及時改邪歸正,在戰後的《五國和約》中,羅馬尼亞得以拿回北特蘭西瓦尼亞,但是卻失去了比薩拉比亞和南多布羅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5 字。

轉載請註明: 被蘇聯割走15%國土,為復仇而追隨德國,不料再次被割走15%國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