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學生一杯水 老師要有一桶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有長流水,長流水就要不斷持續學習”“教師如果沒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好好學習,這樣的要求是蒼白的,沒有説服力的”“通過這研修,我感到壓力增大了,我覺得要學的東西很多,不能因為自己是新老師而原諒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對學生來説教育只有一次”。

近日,在雲南大學附屬中學一二一校區(以下簡稱“雲大附中”)舉行的2020—2021學年上學期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結業儀式上,16名來自雲南9個地州市的中小學教師分享了各自研修的收穫和感悟。

為培養紮根基層的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14年,《雲南省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實施辦法(暫行)》出台。根據雲南省委組織部、雲南省教育廳的安排,從2015年開始,雲大附中(含雲大附小)每年接收10餘名基層中小學教師前來研修。截至目前,兩所學校已為雲南各地州培養基層教師104名。

建立於1927年的雲大附中,歷史悠久,是雲南第一所民辦一級一等完全中學,初中教育連續32年保持昆明市中考第一的水平,之後創辦的高中教育也名列昆明市優質高中教育前茅。

“作為雲南省一項基礎性、戰略性人才培養工程,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是服務地方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於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雲大附中校長劉衞華説。

為此,雲大附中成立了基層人才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每年提前與要來研修的教師聯繫,瞭解每個人的情況,針對性地為研修教師定製培養計劃;從雲大附中和雲大附小遴選教學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成果突出的教師、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組成指導教師隊伍,對研修教師進行“傳、幫、帶”。此外,為提升研修教師的理論水平,學校還為他們開設了14次講座。雲大附中黨委副書記李學文的《杜威興趣教育思想與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教師中反響熱烈,他們就杜威教育思想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反思,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形成了論文。

臨滄市雲縣曉街中學教師許字穎的指導教師是初三語文教師張麗園。她發現,有20多年教齡的張麗園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都十分認真負責。尤其是張麗園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給許字穎很大啓發。“她重視對班幹部的培養,既鼓勵他們大膽工作,又對他們進行嚴格要求。”許字穎説,張麗園指導和幫助班委會,既不包辦代替,也不把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給班幹部,自己放手不管,使得班幹部成為班主任的好幫手,並以身作則帶動其他同學,促進了班級的管理。

在跟隨初二英語教師馮浩晴的教學學習中,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金墩初級中學教師陳靜意識到,作業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指導學生學習和教師調整教學方法起到重要作用。但並不是作業量越大學習效果就更好。如果作業量太大或作業內容不適合學生水平,會使一些學生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為應付老師而抄同學的作業。

陳靜看到,為了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雲大附中認真為學生篩選作業材料,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地佈置作業。教師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對作業中的問題分類總結,進行講評,並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如果老師長期不認真批改學生作業的話,學生得不到有效反饋,時間長了,學生也會敷衍了事。”陳靜説。

讓前來研修的老師們印象深刻的是,在校園裏,他們時刻能聽到學生對老師和同學説“謝謝”。在大理州雲龍縣新星完全小學教師李旋慧看來,學生的教養和感恩之心,來自教師對他們的肯定。在聽課中,李旋慧觀察到老師們從不會否定學生的回答,只要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不管回答得對不對,老師都是給以肯定的眼神。這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回答問題的勇氣。

昭通市魯甸縣江底中學教師孔璐也有同感。“通過參加研修,我明白了雲南這一人才培養的重大意義。”孔璐説,他們學校的留守青少年較多,這更需要教師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課上是師生,課後是朋友,師生關係和諧,才更有助於提高教學”。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3 字。

轉載請註明: “要給學生一杯水 老師要有一桶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