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初名臣、學者方孝孺,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在人們同情建文帝因為任用書呆子,而丟了皇位的悲慘遭遇感到同情之時,也不能對方孝孺全盤否定,他在文學上有着高超的造詣。無論是政治文,還是詩歌、史論幾乎樣樣精通,在其著作《遜志齋集》中,曾以犀利的語言,評價過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的複雜一生。方孝孺為世人講述,“牛人”李存勖自幼善戰,以少勝多是家常便飯,在其戎馬生涯中,幾乎未嘗一敗,論戰績直逼漢武唐宗。然而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卻在短短三年中,落得個身死族滅的悲慘下場,他的統一大業也隨着付諸東流。那麼李存勖到底有多猛?他又是因何而失敗?
攜帶“晉王三矢”光環登台
李存勖可以説是自帶光環的“牛人”,他的父親是唐朝晉王,祖父乃是為唐廷屢建戰功,祖籍西突厥別部沙陀的李國昌。朱温篡唐之後,李存勖的父親李鴉兒還依然心憂國事,臨終前拿出三支箭,對李存勖説:“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第一是劉仁恭,只有拿下其割據的幽燕之地,才能圖謀黃河以南地區。第二箭是契丹人,他們佔據着燕山北部,李鴉兒曾與耶律阿保機結盟,後來突厥人突然撕毀了盟約。第三就是李鴉兒一生的宿敵朱温。此乃“晉王三箭”典故的由來。李存勖將這三支箭存於宗廟,每次征戰之前都要去請箭,牢記父親的遺志。李存勖還繼承了其父留下的超強部隊——沙陀“鴉兒軍”。這是一支身經百戰的強軍,早在黃巢起義之時,就已經聞名天下,戰力可謂是無人能出其右。繼承父親兩個寶貴遺產的李存勖,開始了他的戎馬一生。
內憂外患之下繼承王位
在李存勖繼承王位之時,局勢十分不樂觀。李鴉兒死後,其弟李克寧就對王位虎視眈眈,外部還有朱温大軍覬覦。內憂外患之下,晉軍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李存勖以雷霆手段殺了李克寧,隨後下令前線將領死守潞州,並派岐王李茂貞牽制朱温。當時梁與晉主要爭奪重點,就是在河東與潞州一帶,其中潞州是晉梁交界的敏感地區,也是上黨的核心城池。上黨地區可謂是軍事要塞,早在長平之戰時就有所體現。上黨被太行山、王屋山、太嶽山所環繞,內有長治與晉城二盆地,潞州便是長治盆地的核心區域。太行山南高北低,地勢崎嶇難行,軍隊只能從山脈斷處中的“陘”通行,太行山有八陘,其中三個都在上黨地區,是連接山西、河南、河北的交通樞紐。
軍事要塞潞州對於晉與後梁的重要性
對於後梁朱温一派而言,如果奪取了上黨,可在進攻晉軍之時,省下大量的行軍資源,無論是西進臨汾,還是北上太原,都是佔據了地利,只有攻陷潞州,後梁便可直推晉國腹地。同樣對於晉國來説,失去潞州便陷入了,與後梁的國力消耗戰之中,若佔據前哨潞州,那麼就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所以晉軍必須死守潞州。此時梁軍已經圍困了潞州,在外面修建起了夾寨,朱温也親自到前線鼓舞士氣。在梁軍接連取勝,晉軍新喪的情況下,朱温放鬆了警惕,未將李存勖放在眼裏,做了一些佈置之後,轉而令大軍移駐進攻關中。梁軍兵力佔優,國力也比晉國強大,李存勖意識到若不主動“開團”,梁軍會一直圍困潞州,晉國也會被後梁消耗致死,這是朱温慣用的手段。因此李存勖召集羣臣商議後,決定主動率軍攻擊潞州外圍的梁軍,打破被動防禦的劣勢局面。
解除潞州之圍受到對手高評價
908年李存勖避過樑軍偵查,帶領大軍自晉陽南下,充分發揮鴉兒軍擅於奔襲的特點,幾日後便到達了潞州附近的三垂岡。梁軍的在潞州城外修建的夾寨,與潞州守軍隔河對峙,寨中囤積重兵,寨外修建塹壕,水面上還有策應的水師部隊,是一套非常嚴密的攻防體系。但夾寨也有缺點,它是一個圍繞潞州城修建的弧形結構體系,其中有一點被敵軍攻破,就會被分割,從而面臨被殲滅的危險。在附近梁軍調去攻擊關中之時,潞州城外的梁軍夾寨,已經無法做到全陣線佈防,連斥候都開始短缺了起來。李存勖抓住此特點,親自率領大軍趁着大霧攻擊夾寨,由於梁軍分佈過於分散,沒能及時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在李存勖的多點“開花”之下全線崩潰,連統軍招討使符道昭,都死於亂軍之中。李存勖一戰成名,解除了潞州危局,連朱温都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李鴉兒後繼有人矣。”對李存勖的軍事能力予以充分的肯定。
精細把控戰場局勢終掃滅後梁
潞州一戰僅僅是李存勖“神奇”的開始,朱温沒有料到,正是這個曾被自己看輕的後輩,終將埋葬他一手打造的後梁。隨後李存勖通過一系列勝利,攻佔了幽燕之地,還佔領了後梁在黃河北部的多個據點,逐漸得到了黃河南岸地區,至此扭轉了梁強晉弱的局面,勝利的天平開始向着晉國傾斜。923年李存勖多次擊敗梁軍,認為時機已到,在魏州稱帝建立了後唐,並與後梁開啓了最後的大決戰。然而就在此時,後唐大將李繼韜投降後梁,潞州落入了後梁的手中。潞州易手後唐遭遇了重大打擊,佔據有利地形的後梁,多方進攻對晉陽形成合圍,並以一路軍隊牽制後唐主力,其餘部隊夾擊唐軍側方,後唐甚至有了滅國之憂。
此時李存勖力排眾議,等到了後梁先鋒指揮使康延孝投降的好時機,從而摸清了梁軍的部署,決定率軍直搗黃龍,攻擊後梁帝都汴梁。接着後唐前鋒李嗣源一部,從鄆州傳來捷報,俘虜了後梁名將王彥章,而李存勖否定了向山東擴大戰果的計劃,令李嗣源輕裝快行,向着汴梁進軍。隨後李存勖也親率大軍跟進,在大軍壓境的恐懼之下,後梁末代帝王朱友貞嚇得自殺,汴梁因此告破,後梁的各部人馬,也紛紛向後唐投降,後梁正式宣告滅亡。李存勖善於把握戰場局勢,從潞州之戰,再到滅梁之戰,將沙陀騎兵的優勢發揮到最大,通過靈活多變的戰術,多次以少勝多,最終統一了北方。
後唐建立後面臨的新問題
後梁覆亡之後,河南、關中、山東等地,也相繼落入後唐之手,並吸收了後梁的許多藩鎮。此時擺在李存勖面前的是統治架構的問題,該如何維持自己統治地位的同時,解決自唐代以來就不斷做大的藩鎮隱患,成為李存勖的當務之急。後唐的統治架構,由原河東宿將,河北藩鎮眾將、後梁降軍組成,這無疑削弱了李存勖的個人權力,為了防止自己的統治地位動搖,李存勖開始逐步解決隱患。他首先恢復了唐朝的軍隊傳統,在軍中大肆任用宦官監軍,瓜分節度使的決策權,還破格提拔了兩個伶人,下到地方任刺史,直接向李存勖本人彙報工作,改變了原先藩鎮的統治格局。同時李存勖還加強了租庸使的權力,直接繞過節度使,在眾藩鎮中執行公務,將藩鎮的財權收回到朝廷。
打壓藩鎮與部下令人寒心
此外在李存勖統治期間,除了宣義、義武、京兆之地的藩鎮節帥有過替換外,其它地方的藩鎮節帥,甚至到了一年一換的地步,各藩鎮節度使調動的頻率如此之高,表明李存勖將藩鎮權力,統一向朝廷回收,進一步加強了朝廷對藩鎮的掌控度。不過凡事過猶不及,藩鎮割據的亂局時代還未走遠,李存勖就開始下“猛藥”,快速狠辣的手段,無疑將朝廷、地方、軍隊得罪了個遍。其實縱使李存勖得罪了藩鎮,但只要維護好與嫡系部隊的關係,在後唐蒸蒸日上的國力,與強大的朝廷軍隊的威懾之下,藩鎮也翻不起何種波浪。然而李存勖為了防止滋生驕兵悍將,對河東元從將領也大肆打壓,眾親信因此傷透了心。除了當初跟隨李鴉兒的元老將領,後唐建立後,李存勖的大批親信部下,並未從中得到何種利益,這讓開國親信們很受打擊。
尾聲
李存勖任用伶人,就是古代戲子,為刺史的行為,更是破壞了軍功授官的傳統,為此重臣郭崇韜就曾進言:“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果然不出郭崇韜所料,李存勖的親軍中,有很多跟隨李存勖身經百戰,而不得刺史之位,從而憤嘆的情況,也招致了大量中下層軍官的不滿。從這時期起,後唐軍中,自上而下就開始與李存勖離心離德,926年皇甫暉終於在魏州起兵反叛。同時曾經效忠李存勖的眾河東將領,如安審通也起兵響應皇甫暉。恰逢李存勖的嫡系部隊,被其子帶去討蜀尚未歸來,對叛軍的作亂毫無應對之法。不久後李存勖本人,也在興教門之變中被冷箭射死,草草地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後唐掃滅前蜀之後,距離統一天下只有咫尺之遙,但由於李存勖前期執政手段太“剛”,過於急於求成,沒有一個長久的戰略規劃,導致內部怨憤四起,終於在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受到了部下的反噬,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驚歎,但也在情理之中了。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後唐莊宗李存勖:創業難,守成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