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詳解,韓信使敵人前後不相及,最終以少勝多擊敗趙軍
觀古今看世界
在我們的古代當中一直都是一個戰亂的年代,當時的各路諸侯,都想着自己的勢力慢慢的擴大,從而能夠在這亂世當中有這自己的一分天下。那麼要想去爭奪不屬於的自己的地盤,就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去討伐攻打敵軍的國家,但如果你自己不清楚敵軍國家的勢力,就隨隨便便去攻打的話,就很有可能造成自己被敵軍打敗的局面。且瞭解勢力後,還要分析這場戰役中,自己取勝的把握,只有很好的知道了取勝的把,還了解敵方勢力的時候,在戰爭中就會增加自己的信心。
那麼如何做到一個取勝的把握就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了。我們知道攻打一個城池的話都是有一個大將去守城的,那我們就要了解這個大將是怎麼去帶領這個軍隊的。看這個將領對自己的軍隊是否嚴厲,他手下的士兵會不會聽取他的命令為了他去奮勇殺敵。還要了解這個將領,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犯錯。分析了這些之後,就要看自己選擇在哪裏去攻打他,利用怎麼樣的一個地形,帶多少人前去,都是一場戰役的關鍵所在。
在《孫子兵法》當中就有很好的寫到一句話:“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善於指揮作戰帶兵打勝仗的將領,能夠使得敵人的部隊不能相互策應。在戰爭中使得敵軍的主力和小部隊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間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級之間不能相互聯繫,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佈陣也整齊。在各種情況下,在對我方有利的時候就攻打,沒利的時候就停止攻打。且當敵人人數眾多陣勢整齊向我方發起進攻點時候,應該怎麼要去應對呢。這個時候就應該先奪取敵人最關心和愛護的,這樣子敵方就會聽從我們的擺佈了。用兵之道貴在神速,趁着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去攻打,且從敵人意想不到的敵方進攻,這樣子在戰場中取勝的機會就會很大了。
在當時的韓信和張耳帶領着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打趙國,當趙王、成安君陳餘聽説漢軍將要來襲擊,便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説:“聽説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説,如今又有張耳作為輔助,”這是乘着勝利的鋭氣想要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可是我聽説千里送糧食,士兵們就經常不能吃飽飯,眼下井陘這條路,兩輛戰車根本不能同時行進,騎兵也不能排成行列,行軍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送糧草的部隊肯定會落在後面。
建議給我三萬人我去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他們沒有糧食,這樣下去不超過十天,兩將的人就送到將軍的帳下。但是成安君卻説,我聽兵書上説,只要兵力足夠強大就能夠交戰。且韓信軍隊號稱數萬,現在又遠拔千里來攻打我們,肯定近期疲憊。所以我們要現在出擊攻打,要不然等大部隊來的時候,自己就對付不了了,故沒采納廣武君的計謀。
隨後的韓信瞭解到,瞭解到沒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隨後就派出了兩千騎兵潛伏在趙軍軍營的周圍,在趙軍出來追趕自己的時候就,進攻趙軍的營地,斷其後路。隨後就派出一萬軍隊,背靠着河水展開了陣勢。隨後在天亮的時候,自己就帶着軍隊跟趙軍交戰了,沒多久之後,便假裝逃跑來引誘趙軍追趕自己,沒想到趙軍真的上當了。韓信就逃亡在了水邊的一萬士兵邊,這些士兵面臨大敵,但是自己卻沒有退路了,只能奮死相拼。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這時候趙軍遭到前後夾擊了,很快就被韓信打敗了。
從這次戰役中我們就能看到,韓信就是使得敵人的部隊不能相互接應,且利用自己人少的劣勢擊敗了趙軍的二十萬人馬。就是因為韓信懂得謀略,且在自己人少的時候,這些士兵肯定會害怕,就讓他們揹着水列陣。這樣當這些士兵面臨打敵的時候就會知道,反正前後都是死,還不如奮勇殺敵,興許贏了還能有個活路。這也是韓信著名的背水一戰,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了。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