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如何消失的呢?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越國是春秋時期東南地區的一個諸侯國,關於越國的起源,史書記載是非常少的,最初,越國作為東南一隅的一個小國,與中原各諸侯國幾乎毫無往來,唯一溝通外界的聯繫便是吳國了。
在晉楚爭霸的春秋中後期,吳國得益於晉國的幫助而開始崛起,此時越國依舊是一個閉塞落後的蠻國,直到吳國攻入楚國郢都,威震中原後,越國才逐漸登上歷史舞台。然而此次越國卻是以一個弱者的姿態登上歷史舞台的,當時吳國還是伍子胥執政,吳國破郢後,伍子胥認為應先南下滅越,待後方穩定後再北上圖霸。
當時吳國控制的疆域是今天的江蘇及安徽西部,而越國控制的疆域主要是今天浙江的中北部,在伍子胥看來,若吳國北上傾巢而出,則越國一定會趁虛而入,到那時吳國危矣。
不得不説,伍子胥的戰略眼光是非常長遠的,於是在伍子胥的籌劃下,吳越開啓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吳越爭霸時期。
在這二十多年間,吳越兩國互有勝負,吳王夫差雖曾一度俘虜越王勾踐,但因個人的狂妄自大,勾踐的隱忍以及越國大臣文種、范蠡的計謀,勾踐最終得以苟活下來,後來勾踐卧薪嚐膽二十年終滅吳國。
吳國滅亡後,越國吞其土地,在勾踐的治理下,一躍成為當時的強國,此後,勾踐渡河北上,與晉、齊等傳統中原大國會盟,並接受周王的冊封,勾踐霸業已現。
勾踐稱霸後,將都城北遷到琅琊(今江蘇連雲港),這樣便可以加強與中原各國的聯繫,維護越國的霸業。
公元前465年,勾踐去世,此時中原傳統強國晉國正陷於六卿之亂,三家分晉發生的前夜;齊國則處於士大夫之亂中,田氏代齊的前夜;而楚國,前有吳國破楚,後有越國主動交好楚國,因此勾踐去世後,楚國並沒有限制越國的發展,而晉、齊兩國又沒有精力去限制越國發展,因此在勾踐去世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越國一直保持着強盛的狀態。
直到公元前375年,越國也開始發生內亂,越國國力亦開始衰微,越國內亂持續了10年,到公元前363年,無顓[zhuān]繼位,越國才得以逐漸恢復太平,然而此時齊、楚兩國都已經先後完成復興,國力大增,越國北上圖霸的方略已經無法實現,再加上吳國舊貴族一直暗中圖謀復國,無顓不得已而將都城再次遷回會稽,以穩固越國舊地。
公元前342年,無疆繼位,為重振越國霸業,無疆決定興兵伐齊,此時齊國正是齊威王在位時期,雖然齊威王雖重用鄒忌,孫臏等人改革使得齊國強盛一時,但齊國正與魏國作戰而無暇顧忌越國,於是齊威王便派人出使越國,勸説越國西征楚國。
就這樣,在齊國的勸説下,越國決定伐楚,但此時的楚國也正處於國力強盛階段,越國出兵後很快便被楚國所敗,越王無疆戰死。
由於無疆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所以無疆死後,越國再次陷入內亂之中,無疆的長子與次子還有其他貴族子弟均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或稱王,或稱君,而楚國則趁機繼續東進從而佔據了原吳越舊地,越國作為統一的諸侯國隨即不復存在。